毛毛虫的格调

2012-04-29 00:44陈铿
读者欣赏 2012年1期
关键词:格调舞台剧蝴蝶

陈铿

《蝴蝶是自由的》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位失明男青年在邂逅爱情时走向独立的故事。10年前,话剧《蝴蝶是自由的》最惹争议的是剧中一段大尺度的“激情戏”。导演高志森表示,这次“激情戏”的尺度虽然不会像美国原版那么大,但一定不会比10年前更保守,“因此,我们不希望小孩子进场”。这次的版本完全抛弃了“翻译剧”的风格,剧本重新编写,剧情设定在中国内地,“可能是在北京、上海、广州,反正不会再放在纽约,把吃汉堡改成了吃火锅,完全中国化了”。虽然剧本诞生于50年前的美国,但高导认为对于今天的亚洲仍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剧中婆婆跟媳妇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还很受关注”。

焦媛

著名舞台剧演员焦媛出生于北京一个文艺之家,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表演以前卫大胆见称。她出演过多部舞台剧,如《少女梦》《梁祝》《赤之禁室》《金锁记》《蝴蝶是自由的》等。《蝴蝶是自由的》是焦媛演艺之路一个灿烂的起点。那年刚从香港演艺学院毕业的她,以对角色精准的把握和演绎,成为当年香港舞台上最耀眼的新星。这部改编自百老汇经典戏剧的作品,至今仍保持着香港舞台剧累计演出场次最高的纪录。对于剧中大胆的裸露表演,焦媛很坦然:“我们追求真善美,身体本身就是演戏的工具,有需要去呈现那种美的效果,一种戏剧效果。我不会回避任何表现手段,艺术性永远摆在第一位。”

“男女主人公在一个上午两小时内从相识、相爱到发生亲密关系,一丝不挂是很合理、很自然的”—这种是男人向往的童话;“爱上一个失明的音乐才子,一夜结合”—这又是女人梦想的童话。这些语句的交集,打开了我脑中对《蝴蝶是自由的》的自由想象,如果你早知焦媛有套更彻底的《赤之禁室》,顺便联想起拿着一手“同花顺”还憋着喜意的蒙娜丽莎,就能感受到这一份耐人寻味的自由。为什么10年后要重演这自由,原因大概有三:第一是焦媛对自己的身材还很有信心,第二是大家对她的身材还很有兴趣,第三是我们仍然有着丰厚的“格调”来回顾这份自由。

西方人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翻译成中文可以是:“不想打死师傅的徒弟不是好徒弟。”凭着对艺术的深入认识和对当地文化的纯熟解构,香港的剧团一向是“最强的弟子”,例如经典的《窈窕淑女》《两条老柴玩游戏》等,演绎的不是准确翻译出来的感情,而是天下大同的生命。所以当“亲”、“帝都”、“打火锅”这些字眼自女主角安妮口中说出时,我感动得落泪,如同看到某些人在断臂维纳斯雕塑背后摆出千手观音造型拍照时产生的那种非主流的亲切感。

无奈这种用心演绎还是难以突破剧本本身的科幻特质。除了现实中的郑渊洁,本剧塑造出一个杀入畅销书榜单的童话作家,且缴完税后能穿Gucci、喷Chanel的她还能给从来不事生产的儿子拿出独立的资金和自由。而现实中的城市里断头盲道、巴士站缺盲文,以及导盲犬入闸等报头话题,和隔壁某些小孩随意大小便的配图等都没成为失明儿子自由的障碍。他不单在母亲那里争得自由,更自由到恋爱了。与他相爱的女孩更是奇遇连连,她居然以艺术之名一丝不挂地翻滚,把满口的F字眼撒向舞台,而不是色情二人转的小房间。在纯洁二人转的小舞台上,自由坦白肉体、身世,直到未来—面对必须用牺牲去换取未来,而不是把自己交给命运。《李尔王》里说:“命运与人的关系就像孩子与他手中玩弄的苍蝇。”只是即使苍蝇也有飞翔的自由,即使难看也有自由。

舞台上的这个世界,情节的成立建立在理解、尊重之上,相当于守护蝴蝶的春天。我们在此剧中看到了对版权的尊重、对残障人士的尊重……特别是女主角安妮脱下内衣和男主角发生关系的一刻,简直看到她那出裸戏的命运预演—这一刻,台上的灯光无情地全灭了,台下响起懂事的掌声……“啪嚓!”一下不甘寂寞地响起,闪光灯以敢为人先的热情冲破黑暗。我们看到二楼栏杆上搭着一只高瞻远瞩的脚,它的主人正举着长枪拼命开火,洗亮了掌声中的黑暗。

讲道理的会讲道理,不讲道理的就会丢理—丢一些吊诡的道理,例如盲人看戏怪舞台太黑,聋子抗议声音太小,歪脖嫌台板起伏得太刺激。《蝴蝶是自由的》是否“我来、我拍、我微博、我征服”—各种角度肆意地介入?哲人说:“莫道你在选择人,其实人亦能选择你。”

展开自由,同时会显露格调。《蝴蝶是自由的》的格调是什么?2000年,《蝴蝶是自由的》开禁,在上海首演;2001年,昆明会堂前小贩们附耳低言:“可以看裸戏……”2011年,某报上宣传最大悬念“一丝不挂”—幸好现场有无谓的闪光灯确认了悬念,此报的贞节牌坊才得以保存。导演高志森则表示:“这次激情戏的尺度不会像美国原版那么大……”从而我们可推知,自开禁之日起都是同一批同志在关怀着我们的格调,而很多人深得其精髓,才会出现在现场工作人员屡屡阻挠下,争分夺秒地举起“长枪短炮”,留住美好的一刻。

表达的方式成为话题,表达的理由就会成为题外话,而表达所需要消耗的体力和心力则成了演员的自说自话—孔雀开屏尚且绷紧全身肌肉,一位女士脱下内衣,是把底线付诸懂得欣赏她的观众。错过这相互之间真诚的约定,自由不过是“厚面皮”的兜搭,表演者也许只能感受被圣诞老人非礼的小女孩的感觉。舞台上的焦媛如装上了永动机的电兔,搭戏的稍不着力,很快就没电。这份能量伴随她穿过了杜丽娘、杜兰香、阮玲玉、曹七巧,经过十年沉淀,她的形象从当年的“安妮”蜕变成今日的“舞台剧女皇”。她不再需要其他名誉,她就是自己的名誉,让这样一个个性独特、大胆革新的演员自由成长,多少也是香港艺术文化的名誉。自故事离开嬉皮背景后,这次号称全面本地化的蝴蝶女皇再次飞上舞台时,还真难以想象这是那个爱情蒙尘但冥顽地用身体去表达爱的青春少女,更像一个怀抱天真的失婚少妇偶尔遭遇让她失去心防的疯狂之爱。十年可以让人有什么破茧重生的话,就是当年未成年错过了青春的宛如梦幻的焦媛的那一份惋惜。

与那些发育过剩的自由相比,我们的舞台简直是战地医院,那些受伤的自由顽强地陈列着功勋。让人忍不住想拍照留念,但我们还是错过了远方那格调低下的妮歌·洁漫的《蓝色的房间》、“哈利·波特”的《马语者》,以及上世纪70年代就上演的男女蝴蝶们赤身宣示自由。哲人说道:“格调原来是割掉。”10年的格调依然扯着当年男主角、女主角身上挂着的最后一丝。而眼前的焦媛,她的自由也似乎离我们很远,早流落于《赤之禁室》。幸好即使格调偶变,我们都会自备标签,例如“贵就贵在脱衣服上”,“你未排过戏你懂什么”等等。女主角脱下一件衣服,我们就给她贴上羽绒般厚实的标签,织造自己意识中她需要的茧,而那个真诚的身体,始终自由地错过了天空。

猜你喜欢
格调舞台剧蝴蝶
大型黄梅杂技舞台剧《七夕情缘》
舞台剧
舞台剧
为了蝴蝶
如何打造高格调的农产品
捉蝴蝶
一盏台灯如何提升格调?FLOW LAMP阐释何为极简与优雅
捉蝴蝶
舞台剧改编电影
法式新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