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少明
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有条件的学校陆续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定期向学生开放,也建立了一支心理辅导教师的专(兼)职队伍,但效果并不明显。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到心理辅导室的学生之所以少,并不是没有心理问题需要求助,而是学生不愿去,原因有三:其一,学生间缺少一种心理辅导的氛围,认为到心理辅导室,会被同学笑话;其二,学生不习惯也不敢到心理辅导室去,因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性格大多内向,不愿敞开自己的心扉,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小秘密”;其三,心理辅导教师高高在上,不主动走近学生,倾听学生心声,工作流于形式。
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守株待兔”,而应主动出击,创新心理辅导方式,营造心理辅导氛围,走进学生,倾听学生心声,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各种平台。
一、心理老师:主动出击,关注学生需求
心理老师绝不能被动地等着学生来,而是要想方设法地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以采取有效对策。
首先,要走进教室。学校心理老师可以年级为单位,通过对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来了解当前学生的心理状况,归纳出主要心理问题,并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协助下开设相应的专题讲座。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少数学生,更要多花时间和精力,与其进行沟通,了解问题起因,采取有效对策,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走进属于自己的美丽青春世界。
其次,要走近家长。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来自学校,更多地是来自于家庭。为此,心理老师应了解家长及其他家庭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心理老师虽不可能走访每一个学生家庭,但可以利用家长会或发放问卷等途径来了解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以及由此对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如果是家长教育观念或方法方面的问题,心理老师应通过学校、班主任、任课老师一起协同开办家长学校或家访等途径来解决家长教育问题。
再次,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心理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亲近他们,为他们着想,帮他们保守内心的“小秘密”。另外,要甘于奉献,学会付出,能忍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刁难”,使缺少关爱的学生重新体验到社会的温情。
二、班主任:结合班会,引导学生成长
班主任是学校中最了解学生的老师,只有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地沟通,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譬如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2004年起成功地让班主任成为了心理辅导老师。以王老师为例,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四年来,王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认为班主任的形象太过严厉,于是就想出了各种办法去亲近学生,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自从参与了班主任执教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探索,王老师亲近学生的热情进一步被激发了,技巧也得到了提高并已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就说“我欣赏的男生女生”这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吧。七年级的学生经过预备班一年的学习和适应,逐渐融入了学校新颖、活跃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也相互熟悉了。然而,本该和谐、快乐的集体却隐隐存在着青春期特有的躁动和叛逆:女孩子常会哭着来告状,说男孩子不讲道理;男孩子则一脸不屑地说女孩子就是小气!这些十二三岁的少年似乎在以刻意的冲撞和蓄意的恶作剧来引起他人的关注,藉此表示这个年龄阶段对异性的好奇或排斥。
王老师根据学到的心理学知识,知道了孩子们羞涩、小心地保守着属于自己的秘密是由于没有倾诉的氛围和空间。一旦他们发现你是真诚的,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天真的孩子们就会敞开心扉,展现真正的自我,认识真正的自我,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
于是,王老师结合班会设计了一节“我欣赏的男生女生”活动课。班级中男生和女学在相互倾述中了解了对方,开始加深友情,学会彼此尊重。王老师感受到:心理辅导课是一面镜子,照亮了学生的心灵深处,也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路。原来,严厉与亲切、严格与欢笑是可以并存的。
三、社会力量:搭建平台,倾听学生心声
学校可以利用电视台、广播台、报纸等社会教育资源搭建与学生心灵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可以大胆倾述,放心咨询,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
例如2005年9月23日下午12:10,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邀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新闻频率“市民与社会中学生论坛” 到学校现场直播,主题为“当中学生遇到不如意时该怎么办?”
电台直播室搬进了学校,让学生成了节目的主角,共同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表达所思所想,让父母们来倾听,改变了当前成人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现象。节目还邀请了华东师大心理学专家李国瑞、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篇篇情》节目主持人小凡现场与学生对话。
(直播现场片段)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是如何面对不如意的?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在回答我之前,我先讲一个例子。浦东有一位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因在一次摸底考试中成绩不理想,选择了自杀的极端做法。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面对不如意这个话题。
同学1:我从小学进入初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感到很不适应。但我主动与同学交流,很快便融入了新环境。另外,遇到问题时我都会向父母倾诉,以寻求他们的指导。
同学2:我刚升入初中的时候,数学考试成绩不是很好,但我喜欢数学,所以我并没有放弃,而是想办法去解决它。譬如不断地做数学题目,渐渐地,成绩就上去了。
同学3:我遇到不如意时,常会通过做运动来转移注意力,几天一过,心情自然就好了。
同学4:遇到不如意时,我有“文”和 “武”两种方法来缓解自己的压力。“文”的方法是写日记,“武”的方法是打枕头。
……
这样的活动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们说:“我们最反感的是父母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我们,不管我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随意把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我们。而‘市民与社会中学生论坛给了我们说心里话的机会,我们都很喜欢这种形式。”
家长们说:“这种活动效果好,改变了我们的思维角度。以前我们总习惯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对孩子不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也不去作分析。现在有了这个论坛,听到了孩子的心里话,我们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以前的做法。”
老师们说:“父母要取得成功的教育,就需要了解孩子,感谢论坛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互相沟通的平台,提高了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避免了因家庭教育不当而产生的问题。更为重要是,论坛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便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
上海200040)
责任编辑黄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