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琴
一抹墨香,五彩斑斓——这是孩子带回的县家长学校家长阅读材料的第一印象。细细品读,咀嚼生味,自然生发些许共鸣和感悟。家庭是孩子生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一个和睦有序、温馨民主的家庭会在孩子成长的旅途中成为一道动人的风景线,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下细滋慢长,暗自芬芳,让有声的言行与无声的氛围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我们夫妻俩都是教师,因为学校的解散分流,都进了城。一进城,我们便“入乡随俗”地选择了课外学习班让孩子学习才艺,以弥补在我们身上所缺少的艺术细胞。
或许是孩子入城的新奇,对于我们每一样选择,孩子都是乐此不疲。学过舞蹈、练过毛笔字、吹过葫芦丝……。当孩子在班级上一展身手时,我们觉得自己在不断收获成功,颇感荣耀。不久,孩子对我们说不想学舞蹈了。孩子学舞蹈的时间最长,考到六级,我们不想放弃,所以一直正面引导,晓以利弊,甚至还定下攻守同盟,坚决不松口。最后孩子只好带着疲态,应付着训练,怏怏不乐地和我们胶着着。
看到孩子愈发不快,我们追问原因,孩子的理由就一句:“那边没有我的‘位置。”当我们还在纳闷“位置”为何意时,孩子将字典翻开:“位置就是地位。”当孩子把字典打开的那刻,我脸红了。孩子学舞蹈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知道孩子的快乐、自由、自信是任何形式都不能弥补的。
记得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曾经说过:“在我看来人生是长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发展。‘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王司长精妙的比喻,在批评校外辅导班侵占孩子的宝贵时间,追求盈利的不道德行径的同时,更给像我们一样对“课外提速”趋之如骛,用孩子的自信与快乐换取明天的家长以警醒。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愿望。”这意味着,家长和老师要发现或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寻找到自己的潜能,并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强化自己的兴趣,形成持之以恒的信念,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才能迎刃而解。因此,我们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的初衷很简单,只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比我们过去美好的教育环境,希望孩子能比我们成功。但事实是我们自以为是、一厢情愿地“科学规划”孩子的前景,却暴露了追求最大功利的狭隘的成人眼光。显然,我们的急功近利,有意无意中已经牺牲了孩子的自信、快乐,如果我们对此无动于衷、知错不改,则是错上加错。
作为家长,我们希望自己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真心交流,真正成为孩子的成年伙伴。但当我们犯错了,我们不会自愿地低下头,很难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宽容地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便是作为育人者的错误姿态。作为成人,我们早已习惯于长者姿态,懒于反思,无暇细节,这一姿态无形中成为了我们与孩子真诚交流的最大阻碍,是我们亲手在我们与孩子之间掘起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我们是孩子的家长,但我们不是孩子的设计师。孩子不是我们的雕塑,相反,孩子有时却是我们要仰视的榜样。因为孩子纯洁无瑕的表达来得真切自然,毫无城府,让你我无地自容。“妈妈,你闯红灯,罚二十元。”“爸爸,你随地吐痰,不文明。”“中间的绿化带,校长不允许穿越。”……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会做父母,也没有哪个孩子有重新回归童年的机会。家长应该俯下身来,平视孩子,共同攻修家教这门极其深奥的艺术和学问。父母当然要提前充分的“备课”,接受先进理论的熏陶,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携手和孩子共同成长。在智慧的碰撞中,让孩子无暇的真诚、质朴的童音给予我们最原始的教育。兴许孩子就是那位我们期待的能够在混沌生活中给予我们如醍醐灌顶般的师长,让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及时反思,立时改正,改掉我们的错误姿态,定会摸到教育孩子的门道。
(作者单位:海安县立发中学
江苏南通226600)
责任编辑颜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