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论语》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也是著名典籍。《论语》文辞简约、意旨深远。二千五百多年来,人们念诵不辍,代代相传。一些经典词语在时代的长河中慢慢沉淀下来,成为人们常用的耳熟能详的成语。本文就《论语》中的成语产生谈谈看法。
关键词:《论语》 成语 产生
《论语》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也是著名典籍。《论语》文辞简约、意旨深远。二千五百多年来,人们念诵不辍,代代相传。一些经典词语在时代的长河中慢慢沉淀下来,成为人们常用的耳熟能详的成语。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1987年版《中国成语大辞典》,在收词方面“掌握从严收录的原则”(王力《<中国成语大辞典>序》),“只采收严格意义的成语和由谚语等其他熟语形式转化而成的准成语,一般的谚语、惯用语、格言名句以及结构松散的语句等,原则上不予收列”(《<中国成语大辞典>出版说明》)。尽管如此,在该书收释的古今汉语成语18000余条中,直接取材于《论语》的多达240条,可见《论语》的语言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论语》中成语的产生大致可分如下几种:
1.直出。直接出自《论语》原文,没有丝毫变化,完全保留了原貌。这类成语占大多数。如哀而不伤、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必也正名、不耻下问、不得其死、不教而杀、不舍昼夜、不相为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陈力就列、成人之美、成事不说、穿窬之盗、从心所欲、当仁不让、道不同,不相为谋、斗筲之人、多闻阙疑、恶衣恶食、而今而后、发愤忘食、犯而不较、斐然成章、分崩离析、粪土之墙不可杇、夫子之道、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之邦、父为子隐、富而好礼、富而不骄、刚毅木讷、割鸡焉用牛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怪力乱神、过犹不及、好谋而成、和而不同、后生可畏、诲人不倦、绘事后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季孙之忧、既来之,则安之、既往不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见危致命、见贤思齐、降志辱身、浸润之谮、谲而不正、克己复礼、空空如也、老而不死是为贼、乐以忘忧、礼之用,和为贵、力不同科、理屈词穷、临事不惧、六尺之孤、每事问、苗而不秀、鸣鼓而攻之、能近取譬、涅而不缁、被发左衽、贫而无谄、墙面而立、群而不党、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十而立、杀鸡为黍、善贾而沽、善与人交、社稷之臣、慎终追远、生而知之、胜残去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无求饱、逝者如斯、守死善道、疏食饮水、述而不作、死而后已、死而无悔、死生有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驷不及舌、岁不我与、听其言而观其行、危而不持、危言危行、威而不猛、未成一篑、温良恭俭让、文质彬彬、无可无不可、无所不至、无所措手足、无所用心、无为而治、系而不食、下愚不移、贤贤易色、小不忍则乱大谋、行不由径、行己有耻、秀而不实、学而不厌、学而优则仕、血气方刚、言必有中、言不及义、言而有信、一匡天下、一言以蔽之、一以贯之、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以德报德、以德报怨、以文会友、以直报怨、弋不射宿、有教无类、有始有卒、愚不可及、欲罢不能、欲速则不达、朝闻道,夕死可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直道而行、志士仁人、中道而废、周而不比、子不语怪、子为父隐、足食足兵。
共143条,约占三分之二。可见《论语》语言的简约隽永、意韵深长之美。
2.简缩。将《论语》中一句话或一个短语里的虚词或其他成分去掉,压缩成成语。
察言观色:《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饭蔬饮水:《论语·述而》:“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告朔饩羊:《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忾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观过知仁:《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虎兕出柙:《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敬而远之:《论语·雍也》:“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乐在其中:《论语·述而》:“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道听途说:《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求仁得仁:《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
片言折狱:《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子路)也与?”
求备一人:《论语·微子》:“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三思而行:《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色厉内荏:《论语·阳货》:“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手足无措:《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天下归心:《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枉道事人:《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温故知新:《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以闻一以知二。”
恶紫夺朱:《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朽木不雕:《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学优而仕:《论语·子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循循善诱:《论语·子罕》:“颜渊喟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一言丧邦:《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
一言兴邦:《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择善而从:《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共27条,其意与原语义大多相同,也有相左者,如“名正言顺”。
3.组合。成语不在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中,由几个短语或几句话中的精华部分组合而成。
安老怀少:《论语·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卑宫菲食:《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洫。”
博施济众:《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博文约礼:《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
待价而沽:《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箪食瓢饮:《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见义勇为:《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导德齐礼:《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斗筲穿窬:《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犯上作乱:《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肥马轻裘:《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浮云富贵:《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贵浮云:《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瑚琏之器:《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怀宝迷邦:《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患得患失:《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期月有成:《论语·子路》:“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尽善尽美:《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近悦远来:《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九合一匡:《论语·宪问》:“(齐)桓公九合诸侯。”又“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一隅三反:《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礼奢宁俭:《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立人达人:《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陋巷箪瓢:《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裘马轻肥:《论语·雍也》:“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生荣死哀:《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疏水箪瓢:《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又《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无适无莫:《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兴灭继绝:《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
朽木粪墙:《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朽木粪土:《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乐山乐水:《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一箪一瓢:《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文过饰非:《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 《庄子·盗跖》:“辨足以饰非。”此例特殊,是《论语》与《庄子》两部典籍内容组合为一个成语。
饮水曲肱:《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行舍藏:《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怨天尤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悦近来远:《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造次颠沛:《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直谅多闻:《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知水仁山:《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众星拱辰:《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曰诗云:《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又:“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钻坚仰高:《论语·子罕》:“颜渊谓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4.扩展。对《论语》中的部分词语增加新的内容,形成一则脱胎于《论语》的成语。
屏气凝神:《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增加了“凝神”。
踧踖不安:《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多了“不安”。
而立之年:《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耳顺之年:《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祸发萧墙:《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门墙桃李:《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匏瓜空悬:《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犬马之养:《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群起而攻之:《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如指诸掌:《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三复斯言:《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望而生畏:《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一仍旧贯:《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一日之长:《论语·先进》:“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异端邪说:《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有过之无不及:《论语·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知命之年:《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中庸之道:《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5.转移。《论语》文本中的关键词被转换别移,构成与原文意思不完全一致甚至截然相反的成语。
存亡继绝:《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周急继乏:《论语·雍也》:“君子周贫不继富。”
近16000字的《论语》,被《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版)收录成语240条,共1030字。《论语》言语之精炼简约可见一斑。人们通过学习《论语》而学习了比较多的成语,更难得的,相比较与《论语》原文而言,源于《论语》的成语流传更广,更容易被人学习与掌握。而这些成语大多承载着《论语》的精义,是“具体而微”者。这些成语的传播,早已超越了语言文字的范畴,而成为对儒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学习与研究《论语》中的成语,其意义就在此罢。
丁大勇,江苏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