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17则

2012-04-29 07:14
文学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史铁生儿童文学作家

●2011中国小说排行榜揭晓

由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2011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日前在南昌揭晓。获得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第一名的分别是严歌苓的《陆犯焉识》、张翎的《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和王祥夫的《真是心乱如麻》。除了《陆犯焉识》外,入选的长篇小说还有贾平凹的《古炉》、格非的《春尽江南》、何顿的《湖南骡子》和李锐的《张马丁的第八天》。入选排行榜的另外9篇中篇小说分别是:杨争光的《驴队来到奉先》、阿袁的《子在川上》、陈应松的《一个人的遭遇》、许春樵的《知识分子》、胡学文的《从正午开始的黄昏》、王小鹰的《点绛唇》、东西的《救命》、张楚的《七根孔雀羽毛》和张庆国的《如风》。毕飞宇的《一九七五年的春节》、铁凝的《海姆立克急救》、晓苏的《花被窝》、王璞的《灰房子》、须一瓜的《小学生黄博浩文档选》、秦岭的《杀威棒》、张惠雯的《爱》、叶兆言的《写字桌的1971年》和周瑄璞的《故障》则是另外9篇入榜的短篇小说。

●蒋风获得儿童文学“格林奖”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日前成为第十三届国际儿童文学“格林奖”的获得者,设立在日本大阪的国际格林奖组委会为他举行了颁奖庆典。蒋风也是获得这一国际奖项的首位华人。据了解,国际格林奖与国际安徒生奖一起被誉为两大世界性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与重在鼓励儿童文学创作的安徒生奖不同,格林奖侧重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与推广。蒋风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研究所:“文革”后,他第一个在我国高校恢复儿童文学课程,招收了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他撰写了新中国第一部《儿童文学概论》,新中国第一部《儿童文学史》,编著了“五四”以来第一部最系统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卷》;他是国际格林奖9位评委中唯一的中国评委;他获得过国际儿童文学奖唯一的理论奖。此外,蒋风从1995年开始自费创办“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班”,免费培养汉语儿童文学创作者和理论研究者。

●《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在皖颁奖

近日,根据读者投票评选出的《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在安徽亳州举行颁奖典礼。韩少功、叶广芩、刘庆邦、徐坤、裘山山、须一瓜、衣向东、罗伟章等获奖作家与来自《北京文学》《钟山》《十月》《中国作家》《小说界》《上海文学》等文学期刊的获奖编辑参加了典礼。《小说月报》创设的百花奖为两年评选一届的全国性小说大奖,也是国内文坛惟一采用读者投票方式、完全依据票数而产生获奖作品并设立责任编辑奖及读者奖的评奖活动。这一以遴选当代小说佳作为宗旨的文学奖项,不仅具有专业性与权威性,而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全国作家、评论家、编辑和广大读者关注。颁奖典礼上,与会嘉宾对《小说月报》及百花奖评奖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叶广芩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完全根据读者投票结果评选出的《小说月报》百花奖对于当代小说创作者而言十分值得珍惜。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颁奖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联合主办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微山湖奖(2011)颁奖典礼暨10周年庆典”最近在京举行,荣获本届微山湖大奖的英、法、俄3国作家赴京领奖。本届“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是此奖项成功举办的第10年,颁奖典礼暨庆祝大会上,各国作家、评委、专家、读者纷纷发表感言以示庆祝,作为主办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颁奖大会前后开展了相关纪念活动。英国作家理查德·弗朗西斯的《古泉酒馆》、法国作家让·克里斯托夫·吕芬的《卡迪巴》、俄罗斯作家的奥利加·斯拉夫尼科娃《脑残》分享了本届“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微山湖奖”殊荣。另有3部作品入选“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分别是德国作家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天使之城或弗洛伊德博士的外套》、智利作家埃尔南·里维拉·莱特列尔的《复活的艺术》、韩国作家申京淑《哪里传来找我的电话铃声》。

●史铁生绝笔《我在史铁生》发表

《收获》杂志2012年第一期推出“史铁生遗作特辑”,该纪念特辑收入史铁生妻子陈希米在作家去世后整理的各类文字共约8.5万字。陈希米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回忆与随想:我在史铁生》电脑文档的最后修改时间为“2010年12月30日,9:35:58”,而就在十几个小时后——12月31日凌晨3时,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去世。“用生命写作”的史铁生,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据《收获》杂志主编肖元敏介绍,“史铁生遗作特辑”收入了史铁生未发表的散文《昼信基督夜信佛》和小小说《恋人》、《猴群逸事》、《借你一次午睡》,以及与王安忆、王朔、小水通信6封,还有未完成的长篇作品《回忆与随想:我在史铁生》。“这批遗稿,陈希米一直整理到今年9月份,总字数约8.5万字,她希望把史铁生那些有意义的文字整理出版。”陈希米在致肖元敏的信中这样披露:“《回忆与随想:我在史铁生》WORD文档的属性显示,最后修改时间:2010年12月30日,9:35:58。”也就是说,在史铁生关掉电脑的数小时后,便发病进了医院,可以说这部作品相当于他的绝笔之作。

●《古炉》获《当代》“年度最佳”

“《当代》长篇小说(2011)年度论坛”近日在京评选出“长篇小说年度五佳”和“年度最佳”。贾平凹的《古炉》以58票位居第一,获得“2011年度最佳长篇小说”。获得“2011长篇小说年度五佳”的作品分别是贾平凹的《古炉》、格非的《春尽江南》、刘慈欣的《三体3:死神永生》、王安忆的《天香》和严歌苓的《陆犯焉识》。贾平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评奖的,有评论家,有作家,有媒体界的,有读者,这个形式挺好的。非常感谢大家,《古炉》写的也就是那回事,蒙大家的爱护,表示感谢。我争取明年再来。”

●毕淑敏推出新作《花冠病毒》

“我相信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必将多次交锋,谁胜谁负,尚在未知之数。”沉寂5年,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推出最新长篇新作《花冠病毒》,此书作为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告诉我们要直面未来世界里人类的心理灾难,积极探索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毕淑敏在《花冠病毒》一书中,给读者讲述的是在未来的世界里,病毒因人类破坏环境而肆虐,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殊死一役。透过病毒这个外在的、张力十足的故事,展现出了人性在面临危难时刻迸发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显示出的强大和坚韧,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小说不只是叙述一场冒险,而且更加深入探讨了生命、人性、救赎等命题。《花冠病毒》在情节的铺陈和设计上,很有电影语言的特点,画面感十足。书中人物内心活动等细节描写着墨最多,极力刻画了各色人物在面对病毒肆虐时的心理状态。毕淑敏坦言:“这部小说,虽积攒已久,仍然是柴。即使是柴,我也希望它燃起短暂而明丽的火焰,传递我发自内心的徐徐暖意。”毕淑敏把故事放在了未来的201N年,以未来体架构出人类面对病毒来袭的处境和心理,情节步步为营,读来有灾难大片之感。《花冠病毒》包含了毕淑敏对以往和将来世界的回眸与眺望。包含着她对宇宙的好奇和幻念。从她的自序中,似乎嗅到了她对科幻小说的向往,对此,毕淑敏笑谈:“它是一部纯粹虚构的小说,我愿将这部小说归入科幻小说范畴,只是不知道人家领域要不要我?”

●严歌苓新作《灰舞鞋》出版

作家严歌苓新作《灰舞鞋》日前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故事讲述了一个文艺女兵小穗子懵懂的恋爱故事。十五岁的小穗子爱上了二十二岁的排长邵东俊,在那个特殊年代特殊群体里,她的爱不被允许,在小穗子隐秘的一百六十多封情书被公布之后,懦弱的邵东俊不但不敢正视自己的情感,而且抛下她,让她独自在充斥着歧视与痛苦的环境下孤独地生活到十八岁,刘越的出现让她的心渐渐复苏,而命运,又会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结局?严歌苓的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具有强烈的故事性、画面感,其生动流畅的语言,细腻准确的描写,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深受各界好评。严歌苓二十岁就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创作了《少女小渔》《天浴》《白蛇》《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扶桑》《小姨多鹤》《赴宴者》《寄居者》《霜降》《金陵十三钗》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

●蒋子龙谈经典与“精品”

作家蒋子龙日前在《人民日报》发文称,什么叫“精品”?尽管这是一个被人说滥了的词汇。我曾参加过一个重要的文学活动,请著名播音员曹灿朗读现代长篇小说片断,加上朗读者熟练而优美的语调及表情,仍不能抓住听众,有些片断干脆不知所云。我反问自己,莫非当代长篇小说经不住朗读?或许这就是当代文学跟经典的差异?曹灿本人似乎就在电台播讲过《三国演义》、《水浒》,每次也不过就是一个片断,古代经典作品似乎可任你随便选、随便读,几分钟就能把人吸引住,一个细节、一个人物或一个思想……当然,现在不是经典时代。从上到下异口同声、反复强调的是出“精品”。然而这个口号呼喊了若干年,可曾出过一部“精品文学作品”?如果有,是什么?推崇了这么多年倘若还不见“精品”的踪影,那又是为什么?我的理解,精品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如鞍山玉佛,雕成之后再动一点就毁了。而文学作品见仁见智,怎么可能“加一字太长,减一字太短”?《红楼梦》是经典,但不是“精品”。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为之续写,并随意安排大观园的结局。这也正是经典的强大之处。经典是经得住改编的,中国的所有戏剧门类都从四部古典名著中吸收了无尽的营养,仅京剧就有200多部“三国戏”。经典同样也经得住糟踏,无论现代影视作品怎么随心所欲地改编和解读,都伤害不了经典,并让他们照样能大赚其钱。

●杨争光自称不拒绝小说的戏剧性

知名影视剧编剧杨争光最新小说《驴队来到奉先畤》刊登于2011年第6期《收获》杂志上,其充满画面感的文字,引来读者关注。杨争光曾先后创作了《黑风景》、《赌徒》、《从两个蛋开始》、《少年张冲六章》等作品,但观众更熟悉的,还是作为影视剧编剧的杨争光。他编剧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双旗镇刀客》,此外,他还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编剧之一,以及《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总策划。在新作《驴队来到奉先畤》中,通过讲述一支驴队的传奇故事,杨争光将人性的卑弱、国民性进行了深刻剖析。在谈到小说与影视剧的关系时,杨争光这样表示:“我既写小说又写剧本,有过把小说改成剧本的时候,也有过把剧本写成小说的时候。我没有故意增强小说的戏剧性,我更在乎它是否有趣,如果戏剧性能使小说更有趣,我也是不拒绝戏剧性的”。

●阎连科认为畅销书就是自娱自乐

阎连科《小说的因果之门》讲座日前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阎连科与现场师生分享了30年的创作之路。在接受采访时,阎连科表示,“如果作家吃得饱,谁还会转行做编剧。”对于畅销书,阎连科说他也会买畅销书看,但大多时候都看不到最后,“我不想评价这些书为什么畅销,它们的文学意义怎样,我只想说,如果你想当一个畅销书作家,你一定要把全世界的畅销书读完,知道全世界的畅销书作家都在写什么,如果你想当一个为纯文学而写小说的作家,你一定要知道全世界的大师在写什么。我们说18世纪是世界文学的高峰,既然这样,那么多的好作品为什么很多年轻作家都不去看呢?而所谓的‘畅销,不过是迎合了一部分读者的阅读,说到底是自娱自乐而已。”谈到这里,阎连科的语气有些激动,他列举了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卡夫卡等作家的著作及语言风格,“这些作家的背后哪有什么策划团队,他们的作品哪有什么影视剧翻拍,如果他们在创作之前就想要达到多少销量,想要创作后能带来哪些名利,他们也不可能成为响彻文坛的大师。”

●麦家称作家要放低姿态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月光。月光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但是,它带给我们诗意、轻盈的人生,让你松弛下来。”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麦家日前在京与宁财神展开对谈,和读者一起分享了这些年自己的感悟。面对台下零零落落的读者,麦家感叹文学的萎缩和溃败。他认为,文学本来就不是大众的,是艺术的一部分。曾经的文学地位过高,甚至取代其他一些艺术的功能,这是不正常;而文学溃败到今天这个地步,也是不正常的。他承认,以文学介入生活是很软弱的,不会因为你会写作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但是“远离文学、远离审美的时候,虽然各种艺术层出不穷,难免粗俗、铜臭,充满商业味。远离诗意、远离轻盈,一个人表面上看上去很蓬勃,但是个空心人。”不过,尽管对文学的现状很悲观,但麦家还是认为,文学不是回不来,文学不会消亡,即使死了,也会以“僵尸”的方式存在。这也为天才作家提供了一个机会,只要能发明一种与当代人需求和内心吻合的新小说,文学就会大众化。这一切皆有可能。小说究竟是要好看还是耐看?麦家认为,现在很多作家追求写出耐看的东西,不那么认同《盗墓笔记》这样的小说。其实,小说好看比耐看难,通俗比高雅更难。“高雅是端着架子装出来的,通俗是拼打出来的。一些传统作家觉得他们的小说代表了正统和有地位,这种想法是井底之蛙。三千、五千的印数,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算什么?小说还是可以走一条既好看又耐看的折中的路。作家要放低姿态,不要太自恋。”

●波拉尼奥遗著《2666》推出中文版

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长篇小说遗著《2666》中文版日前在智利驻华使馆首发。2008年,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长篇小说遗著《2666》一问世,便被《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十大好书之一。“它革新了拉美小说的叙事艺术,是典型的全景小说。思想深刻,挖掘出了人性复杂的变异。”尽管曾被波拉尼奥骂,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还是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去年11月,经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赵德明翻译后,《2666》中文版面世。一个多月后,“第一版的精装版和平装版都已售罄”,市场反响出乎出版方北京世纪文景的意料。“这本书涉及的方面太多了,军事、心理、犯罪、海洋学、生物学等,居然写了林彪、毛泽东什么的。作家充满奇思狂想,笔调却又如此冷静。”赵德明说。英文版达1000多页、中文版达860多页的《2666》分5部分,分别讲述了5个独立又彼此呼应的故事。波拉尼奥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里,写墨西哥的离奇杀人案,写纳粹进军苏联在小镇上屠杀犹太人,写苏联肃反等各种暴力,写暴力面前人们的反应,以及生活在当代之艰难。

●修订版《魔戒》三部曲推出

近日,译林出版社推出由台湾译者朱学恒翻译的新版《魔戒》三部曲,精美的插图和历时一年半重新修订的译文是两大看点。出生于1975年的朱学恒酷爱奇幻文学,翻译过23本奇幻小说。2001年他翻译的《魔戒》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大受读者欢迎,创下近60万册的销售纪录。这个版本也曾通过互联网“流传”到内地,使内地读者熟悉了这位“奇幻狂人”。10年来,朱学恒不断尝试对中文译本的完善和更新,这次新版《魔戒》是他自出200万新台币(约50万元人民币)在台湾招募团队重新校稿和编排的,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成书在大陆和台湾地区皆属首发。实际上,新版《魔戒》的校订费用正是来自于其早年翻译《魔戒》的版税收入。因为翻译《魔戒》,朱学恒先后获得100多万美元的版税。虽然“暴富”之时,朱学恒不过27岁,但他用这笔版税收入成立了奇幻文化艺术基金会,以使更多中文读者领略奇幻文学的魅力。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我认为,要让中文更红、更有竞争力,大量增加中文的知识数量是必须而且是最关键的。但我并非学者,无法撰写知识,我只能做我知道而且擅长的工作:翻译,免费地将更多知识转化为中文,让更多人可以自由地取用。”朱学恒说自己的梦想也许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终可实现,那就是让中文成为全球先进知识的“原文”。

●马尔克斯新书《我不是来演讲的》面世

由南海出版公司推出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新书《我不是来演讲的》首发式日前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行,评论家李承鹏、资深编剧史航、《百年孤独》中文版译者范晔以及哥伦比亚、古巴、西班牙驻华使馆相关人士等中外嘉宾,对马尔克斯这部新书进行了精彩解读。据出版方透露,该书中文版是全球第一个重要外语版,领先美、日、英、法、德等率先出版。《我不是来演讲的》是马尔克斯2010年出版的最新作品,书中所收录的文章都是马尔克斯公开演讲的名篇,时间跨度基本涵盖了他的一生,书名则是取自马尔克斯17岁首次登台演讲时所说的一句话“我不是来演讲的”。

●《冰与火之歌》系列中文版首发

美国经典奇幻文学《冰与火之歌》系列之卷《权利的游戏》中文简体字版近日引进出版,日前在北京壹空间、上海书城、深圳中心书城三地同步首发。被誉为美国“国宝级”奇幻巨作的《冰与火之歌》系列是美国奇幻大师乔治·马丁历时16年精耕细作的文学经典。小说虚构了发生在中世纪的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该系列从1995年出版至今,引发了全球性的追捧热潮,在全球以三十多种语言翻译出版。为配合小说发布,上海书城的新书首发现场成了“粉丝娱乐会”,不少书迷扮成书中人物造型出现。

●智利诗人帕拉获塞万提斯文学奖

以“反诗歌”闻名的智利著名诗人尼卡诺尔·帕拉获得2011年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帕拉被公认为拉丁美洲文学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于1954年出版诗集《诗歌与反诗歌》,轰动拉美文坛,成为继米斯特拉尔和聂鲁达后最重要的智利诗人。帕拉的“反诗歌”理论及创作实践,对拉美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评论家认为,这种诗体与传统形式相比,更真实,更有活力,并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新奇感。帕拉曾这样阐释他的“反诗歌”:“反诗歌”不过是超现实主义的活力强化的传统诗歌——即所谓本土的超现实主义,来自我们所属国家及大陆的心理与社会的观点;做为真正的诗歌理想,它应是昼与夜婚姻的孩子;“反诗歌”所庆祝的并非黄昏的新形式,而是新的诗歌黎明。帕拉1914年9月5日出生于智利南部奇廉市附近小镇。受家族艺术氛围影响,自小喜爱文学创作。不过,帕拉一直接受的是自然科学教育。他曾于美国布朗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物理,并曾多年担任智利大学数学和物理学教授。科学上的实事求是精神使他意识到诗歌应该同诸如文化、政治与宗教的现实打交道。帕拉的诗歌原则主要是简洁,以俗语口语入诗,避免隐喻象征,反对欧化倾向。

猜你喜欢
史铁生儿童文学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