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做人的自我诠释

2012-04-29 00:44:03唐凯麟
中国德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麻风病麻风做人

唐凯麟

诚信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近来学习湖南省道德模范唐中和与曾玉萍两位同志诚实守信的事迹,深受感动,也深受启迪,又一次激起了我对“诚实守信”的思考。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数千年来,诚实守信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是构成渊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一诺千金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些民间语,至今仍传诵不绝。人们总是把那些言而有信、诚实守信的人称颂为“诚实君子”,而把那些言而无信、言行不一、背信弃义的人斥之为“欺诈小人”。中华民族之所以被誉为“礼仪之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历代中国人民一直把诚实守信看作是做人的根本、处世的法门、兴业的根基、安邦治国的大经,所以诚信被称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古人说“不诚无物”,认为不讲诚信,什么事都做不成。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学习唐中和与曾玉萍两位同志诚实守信的模范事迹仍然肃然起敬的原因——因为他们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现实的呼唤和时代的需求。

唐中和、曾玉萍两位同志都是湖南农村的普通农民,除了职业可能不同外,他们和我们一样平凡、一样普通。唐中和同志为了一句承诺,坚守了一辈子。他13岁就患上麻风病,患上此病的人在当时被视为“瘟神”。为了避免传染,他被送到了与世隔绝的麻风村。在这里他一边治病,一边学习医术,终于成了一名协助医生治疗麻风病的“编外医生”。当他自己的麻风病治愈后,按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里,过和一般人一样的正常生活了,可是当病友对他说:“小唐医生,听说你要回家去,你要是走了,我们怎么办呀?”他毅然说:“你放心,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就为了这么一句承诺,唐中和三次放弃离开麻风村的机会,孤独地坚守在与世隔绝的麻风村几十年。如今,他已经60多岁了,却仍然在为那些麻风病患者治病抓药、送米添衣,为他们中的逝者送终尽孝,无怨无悔。

曾玉萍由于亲人病死,她从小就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后来,她终于有机会能够参加农村赤脚医生的培训,可是乡亲们却担心她学成之后会远嫁他村。她当场写下了永远不离开生她养她的村子,一辈子为乡亲们服务的承诺书。也就是为了这样一个承诺,她一直坚守到今天。如今她也年近六十,却仍然毅无反顾地在践履着自己的诺言。

当我们了解了唐、曾二位同志诚实守信的事迹之后,我们还能说他们仅仅是普通而平凡的人吗?不!我们会震撼于他们普通中的伟大,平凡中的光辉。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唐、曾二位同志诚实守信的事迹让我们震撼,在鲜活的事实面前,我们不得不对中华民族诚信美德做出深层的思考,它指引我们了解诚信的真正本质,纠正我们对诚信的种种误读,唤醒我们坚守诚信的道德良知。

不讲诚信,言而无信,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甚至弄虚作假,坑蒙拐骗,背信弃义,对于有这种道德缺失的人来说,可能获得一时之利,收到损人利己的效果,殊不知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正是他们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道德人格的作践,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和利益的毁损,对发展自己的内在潜能与力量的消磨。后果轻则可能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重则可能如古人所说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无数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原因何在呢?道理很简单:诚信是一个人做人的自我诠释。

其一,诚信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自己做人的一种态度,是对自己做人的尊严的一种肯定。不讲诚信的人常常以为吃亏的是别人,得到好处的是自己,其实大谬。自古以来,中国人讲诚信实际上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是诚实,真实,真诚;二是守信,践约,言出必行;三是信任,相信,信奉。这三层意思的核心是诚,即“真实无妄”,也就是一个人做人的本真的状况、本来的面貌。所以,古人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又说:“诚于中,形于外。”这是说,宇宙万物都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人作为其中一员,其存在也应该是真实的、本真的。一个人是否讲信任,做到言行一致,信守诺言,实际上是他对自己做人的真实性、可信性的一种展示。一个人讲信用、言行一致,信守诺言,首先说明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可信的人、一个真诚于自己的人。相反,不讲信用,言行不一,不践诺奉行,恰恰是他对自己存在的真实性、可信性、忠诚度的否定。古人把这种人叫做“假人”或者“伪君子”。明代思想家李贽说:“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假人者,说白了就是人不成其为人,这是对自己的真实存在和做人的尊严否定。当然,这种人也就无法得到他人的信任、相信与信奉。自古以来人们是不耻于与这种人打交道的,也就是说,人们不会把他看作自己的同类。唐中和同志之所以为了一个承诺,坚守了一辈子,就因为他自己曾经也是麻风病人,他深知麻风病人的痛苦与无助;他之所以能坚守自己的诺言,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深层的原因就在于,他忠实于自己的这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他能够以己度人,将心比心,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几十年守候在麻风村,实际上是在守候自己,他是一个对自己忠诚的人。曾玉萍同志也是如此。她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健康地活着,不致于因缺医少药而死去,她也希望乡亲们能这样。为此,她坚守乡村,始终不渝。人们常常对那些讲假话、言行不一的人说:“你讲假话也不红脸。”所谓“红脸”,实际上是一个人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感的一种生理反应,用马克思的话来讲,这是一种“内在的愤怒”,是对自己存在价值的否定。

其二,诚信是人对自己的道德人格的确证,是对自己做人的社会责任的担当。所谓道德人格,简要地讲,就是一个人做人的品格,这是对一个人的做人的价值和品行的概括,它具体表现为一个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人的道德人格不是纯生理的东西,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并表现在他的“一连串的行为”之中的。社会是人存在的形式,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与发展,社会不过是人为了生存和发展所结成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构成体。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中间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你自身的确证,人只有在和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中才能确证你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本质,形象地说,他人和社会就是你自己的存在和本质的一面镜子。而你在处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和他人打交道中也就势必要涉及一定的利益关系,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一个人的道德人格的高下与否,最根本的就要看他对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的态度及其行为上的实际担当。这种态度与实际担当,首先就表现在诚信上。所以古人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又说:“民无信不立。”实际上,一个人的任何一个约定和承诺,不论是语言上的还是见诸文字和契约的,其中都包含着对一定责任的认定,对一份人格的担保。如果你能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信守承诺,这正是表现你对这种责任的担当,对自身人格的确证。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把那些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人看作是毫无责任心的人,是道德人格低下的人。所以,古人总是强调为人处世要谨言慎行,要做到“义则诺,不义则已;可则诺,不可则已”,绝不可做不负责任的承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你的人格的外在表现,切不可言而无信,使你的道德人格蒙羞。我们之所以对唐、曾二位同志诚实守信的模范事迹深怀敬意,深受感动,不在于他们做出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伟业,而在于他们以自己信守承诺、身体力行、终身不悔的行为确证了自己伟大的道德人格。他们的这种模范行为、道德人格才是光照大地,使人们对生活、对社会充满信心、倍增勇气的闪闪发光的东西。

其三,诚信也是使人实现自身的价值,成就自己事业的内在的精神力量。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同我们并无差别,可他就是能干出我们不能干出的事业来,成就我们感到难于企及的业绩来。原因当然很多,但深入地分析就可以看到,这种人往往有一个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讲诚信、重然诺,以致于章太炎先生指出,革命要取得成功,首要的条件之一就是革命者要有“重然诺”的品质。英国的一个大学者斯迈尔斯也说:“诚实本身尚不足以塑造一个伟人,但它是伟大品格中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呢?因为诚信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对自身的信任、相信、信奉。一个讲诚信的人总是以对自身的信任、相信、信奉为前提的。有了这种信任、相信、信奉,就可以产生对自己的无穷信心,激发出自己的内在潜能,形成排除万难,去实现承诺的精神力量。这正是一个人能成就自身,开拓事业,造福社会的道德前提与精神基础。人的潜能是无穷的,也是要靠自己自觉地去开发的。怎么开发?包括很多方面,社会方面的原因自然是很重要的,但对于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来说,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信任自己,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有了这种信任、信心,就会在自己身上产生一种坚定的意志、一种排除万难的决心。我们说一诺千金、坚贞不渝,不过是诚信这种道德品质对讲诚信者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况、一种内在力量。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唐、曾两位同志的事迹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唐中和同志13岁患上麻风病被送进麻风村,后来他的病虽然治疗好了,但从未离开过麻风村,可想而知,他的文化程度很低,生活条件和发展条件也不优裕,可就是凭着他对坚守诚信的那份执着,发奋自学,他出乎寻常地不仅找到用中草药治疗麻风病的方法,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而且对于病愈后无依靠继续留在麻风村的老人,他又成了他们的卫护者。他经年累月地奔走在偏僻崎岖的山村,直到如今。他不是医生,人们却叫他医生;他不是村长,人们却叫他村长。成就他的事业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正是他一辈子坚守自己诺言所激发的诚信的伟大力量。至于曾玉萍同志,她更是在坚守自己的承诺过程中,形成了“没有比治病救人更重要的事情”的信念与信心,正是这种信念与信心,使她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中西医技能,能够独立地完成乡亲们常见疾病的治疗。她从医三十多年,累计接诊超过10万人次,紧急情况下成功急救300余例,她也因此得到了全村人们的信任和爱戴,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她硬是凭借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把她所在的村子建设成了邵阳市的“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的明星村、卫生村,获得了邵阳市“五好党支部”称号。这种平凡中见真情、普通里显大义的巨大力量,同样是来自她对诚信的坚守。

所以,对那些至今对诚信还存在着误读,看不清诚信与自己做人的内在关系,以为别人不讲诚信而自己讲诚信会吃亏的“诚信吃亏论”,以为当今是商品社会,讲的是利益,讲诚信没有用的“诚信无用论”,以为讲不讲诚信无伤大雅,是小节的“诚信小节论”等等想法和做法的人,只要认真学习唐中和、曾玉萍二位同志的模范事迹,深入地思考诚信的本质与重要性,明晰诚信与做人的关系,应该说,是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迪的。

责任编辑/刘烨

猜你喜欢
麻风病麻风做人
做人,不要做藤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祝您健康(2021年5期)2021-07-19 02:32:49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8
国际麻风节
生命与灾害(2018年1期)2018-02-10 00:38:42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中国卫生(2015年12期)2015-11-10 05:13:24
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的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
西藏科技(2015年8期)2015-09-26 11:56:01
做人
贵阳市边远农村村民麻风健康知识调查与干预
甘肃省麻风受累者麻风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从零开始做人脉
公务员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