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策划 都市理想主义阅读

2012-04-29 05:29
市场周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理想主义关门光合作用

厦门文化人南宋曾这样写道:“1996年11月一个晚上,刚来厦门四个月的我百无聊赖,在湖滨一里的住所附近闲逛,突然就像在城市的建筑群里發现了一片金色的麦田,一家透出金黄色光芒的书店吸引了我,玻璃窗上一行泰戈尔的诗撩人心弦:思想掠过我心上,如一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它们的鼓翼之声了!我在这书店中良久不舍离去,初涉人世的艰辛和客居异乡的寂寞,一时间忘得一干二净。我也牢牢记住了这家书店的名字——“阳光书坊”(“光合作用书房”的前生)。

犹如知识是无形的、充满力量的希望;曾经,书店的意义就如城市中的光,温暖异乡人,让人宁静,抚慰心灵。

只是,“植物缺少了阳光,便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对于厦门的光合作用书房,若没有资金的阳光,运营自然也会出现问题。2011年10月29日,光合作用书房创办人孙池在厦门举行的海峡两岸文博会上首度公开回应了高管被辞职以及书店关门的事件,宣布了光合作用时代的结束。在它关门的前一天,读者齐聚在光合3.0版中山路旗舰店。可以挑选的书已经所剩无几(早在一年前,出版社便已经开始限制性供货了),但读者们仍不假思索,没有挑选地每个人抱了一堆书,因为手上储值的购书卡还没有用完。这一晚,没有哄抢,没有喧哗,读者们安静地喝着悦读咖啡馆里最后一杯咖啡,抱着书返身城市的夜幕。

倒下的“光合作用”,已经不是第一家,它只是众多实体书店的多米诺骨牌里厚重的一块。“光合”的歇业,无异于在传统书店(业)引爆了炸药,突然间,大家恐慌起来——这不仅仅是少了一家书店那么简单,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消失和一种文化态度的缺失。

作为一本文化产业杂志,我们无法避开这个话题——“光合”的结局,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冷峻的问题:美好的人文理想和商业能否结盟?我们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依然很有成就感地出版纸质阅读物,依然能在城市中找到一片有安全感的阅读空间。

在中国这片倡议文化繁荣却对文化无情的土地上,还能给阅读留下一个足够公平的战斗空间吗?

本期专题——“探寻理想主义阅读”。

——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理想主义关门光合作用
开门、关门时要小心
光合作用研究动向
2021年有一家理发店决定关门
一部理想主义长篇小说——评李保均《花农》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中*——评长篇小说《花农》
关门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如果我大声关门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例析净光合作用相关题型解题中的信息提取错误与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