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做主人 的童心之约

2012-04-29 00:44冯毅
中小学德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小园槐花童心

冯毅

戚韵东,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小主人教育”的积极实践者和推进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第十次妇代会代表,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著有《快乐的儿童教育》一书。

琅小园·为了童心

快乐是一种磨练,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生命的姿态。在这样一种可贵的教育理念的濡染下,琅小的校园会成为快乐的园子。

——成尚荣

清晨,美丽的琅小园从休憩中苏醒,迎接她的孩子。戚韵东早早来到校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自打担任校长以来,每天在校园里走一走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曾有一位来琅小挂职锻炼的老师打趣说,如果你跟着戚校长一天,你基本上能够走遍琅小的每一处,遇见琅小的每个人。

此刻,戚韵东又一次站在琅小校园中央的“三个小主人”塑像前面:三个身姿矫健的少年手托白鸽,背靠着背站立着,静止的姿态里含蓄着蓬勃向上的张力,寓意健康成长的“三个小主人”,与小白楼墙上“小主人教育”的口号“学做:集体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小主人教育”的意象。

这座汉白玉雕像的设计可谓匠心独具,它的中心位置和独特造型,使得从琅小园里的任何高度和视角看去,都能获得一个完整的映像,而每个映像又是不同的。这仿佛给了人们无数个阅读这座塑像的角度。在这样一个开放的视野里,人们总是能从不同的,但却都是崭新的视角上去审视教育,审视小主人教育。

戚韵东又是在怎样的视角上解读小主人教育的呢?

“小主人教育”肇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熟悉南京素质教育史的人都知道,南京有一所琅琊路小学,琅琊路小学做的是“小主人教育”。近三十年来,学校以培养学生学做“集体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愉快中求发展,塑造人格健全、自主创新的小主人。因为成绩卓著,学校应邀加入愉快教育研究团队,是原国家教委向全国推荐实施“愉快教育”实验七所典型学校之一。

2007年,戚韵东被任命为琅琊路小学校长。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戚韵东在思索,“小主人教育”应该怎样发展。

戚韵东是语文教师出身,作为一名年轻的江苏省特级教师,她有感于当下的语文教学的现状,更有感于儿童的生存现状,鲜明地提出了“快乐学语文”的教学主张。在她看来,语文要贴近儿童生活的地面,要把本真的语文还给儿童,要唤起儿童作为语文学习主人的快乐。这样做,是将语文教学、语文学习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追求这样一种状态:在儿童学习语文的需求真正得到满足之时的一种愉悦感受,是对学习语文充满向往和激情时的一种陶然状态,是生命向语文敞开的一种高峰体验,这就是“快乐学语文”,是语文本真的快乐,更是作为儿童生命经历的儿童式的快乐。

如此平实而深刻的认识来源于戚韵东二十余年的教学经历,来源于她对于儿童深切的爱。从“快乐学语文”中走出来的她,越发认识到“快乐”的重要性。那段时间,她每每和同事、家长甚至家人展开热烈讨论:一个主人,如果不快乐,那还是主人吗?琅小的小主人,如果不快乐,那是健康发展的小主人吗?在琅小就读、毕业的孩子,要做小主人,更要做快乐的小主人,进一步说,要“快乐做主人”。

这样的“协商”在戚韵东看来是最重要的,通过协商,才能进一步明确教育是“为了童心”这一核心议题,统一思想观念,才能在整体上重新布局琅小的教育力量。戚韵东希望“快乐做主人”成为大家共同的约定,为了童心的约定,有了这个约定,琅小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才是大家“共同”的教育。

就这样,“快乐学语文”的教学主张发展成为“快乐做主人”的教育哲学。在这一片愉快教育思想深深扎根的教育热土上,“快乐做主人”的理念喷薄而出。由戚韵东主持的课题《快乐做主人:儿童教育的本土范式研究》成功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放飞小主人教育理想,浸润小主人快乐童年”成为琅小人快乐的愿景。

这一切,都真实地发生在琅小园,这一片独特的土地上。戚韵东特别喜欢用“琅小园”这个概念,在她看来,“琅小园”是一座校园,是一片地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在教育隐喻的意义上 ,“琅小园”就是琅小教育的代名词,表达着琅小教育的追求、行动和品质。快乐的“琅小园”,永远是戚韵东津津乐道的话题——

琅小园的课堂是快乐的,探索、思考、合作,成功和失败,学习的魅力是无穷的,学习本身都是快乐的;琅小园的阅读时光是快乐的,金波先生来到琅小,给孩子们题词“琅琅书声伴铃声,日日书香胜花香”,这是琅小美妙的读书生活的生动描画;琅小园的科技节是快乐的,一件件小发明、小制作经灵巧的双手诞生,尽情享受创造的乐趣;琅小园里的排球月是快乐的,上下跃动的排球,多像翩翩起舞的蝴蝶,舞出精彩,舞动美好;而当汶川、玉树遭受地震灾害的消息传来,琅小园沉浸在一片悲伤中,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深深牵挂着灾区的孩子,灾区的群众,捐款,举办悼念活动,做着这一切,心虽然是痛的,但是一种大爱之暖也正在慢慢地积蓄着,想到这里,我们又觉得很温暖,很幸福。就这样,琅小的大小主人们在整洁、美观、温馨的琅小园里创造并享受着快快乐乐的每一天。

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是琅小的老朋友,他很欣赏戚韵东对“琅小园”所作的文化意象式的解读。他给琅小校刊《小主人》第四期写的卷首语,题名就叫《快乐的园子》。他在文中写道:“快乐是一种磨练,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生命的姿态。在这样一种可贵的教育理念的濡染下,琅小的校园会成为快乐的园子。”

究竟怎样的园子才能算作是快乐的园子?或许,我们可以在戚韵东的课堂上找到答案。

在琅小园,五月一到,校园里的五棵老槐树就在枝头上挂满了如雪的槐花,一串串纯白的小铃铛吹奏出春天的乐曲。

槐花盛开的时候,也是琅小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槐花树毫不吝惜地把阵阵清香送入孩子们的心肺,他们被迷醉了,跑到槐树下,有的用自己精心编织的小纸篮将落在地上的花瓣小心翼翼地捡起,有的站在槐树下,仰着小脸,享受着槐树的花雨……

戚韵东常常被这树人合一的美丽图景感动着。在她眼里,这就是一幅活的图画,他们装饰着五月的琅小园,自然,美丽,动人。

这时候的课堂上,戚韵东和孩子们徜徉在《槐乡五月》的文字里:“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此时,屋外胜雪的槐花早已勾走了孩子们的心。孩子们说,老师,我们也做一次槐花饭吧!孩子的话和着槐花的清香扑入戚韵东的心里,一下子弹拨起戚韵东的心弦。对呀,和孩子们一起过上个槐花节吧,让他们心里装满喜盈盈的满足,让槐花的清香带着童心飞扬!

于是,属于琅小孩子的槐花节盛装登场了!孩子们在槐花节里闹腾出的欢乐就如挂在枝头的串串槐花,在五月的和风里飞扬。

戚韵东向门卫阿姨借来了竹竿,接上两截,在竹竿的一头绑上铁钩。钩子柔柔在地挂上槐树的枝头,将挂满槐花的一枝轻轻地引向早就等在树下的孩子。孩子们虔诚般间花儿摘下,生怕碰疼了槐枝。“潘岳上树了!”不知谁叫了起来。果真,潘岳三窜两窜爬上了树,将一串串花朵丢到地上。下面的孩子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花朵往嘴里填。

戚韵东将槐花分给四个学习小组的同学,每一组的同学进行流水作业:掐头,分瓣,装袋,一气呵成,一袋袋“槐米”就这样诞生了!“槐米”和着大米入锅,不久,槐花饭的清香便飘散在校园的角角落落。待饭煮好,给老师们盛上一碗,让他们也来和孩子们分享这槐花般的甜蜜与喜悦。

摘花,择花,洗花,到煮槐花饭,戚韵东和孩子们的一连串的快乐被槐花串起。她和孩子们相约,每年槐花盛开时,槐花节就拉开序幕。

就这样,一年一年的槐花芬芳,滑过戚韵东和孩子们的脸庞,醉了戚韵东和孩子们的梦想。

琅小人·遇见童心

作为一个整体的琅小人,他们的快乐有一个魂灵,这个魂灵便是“做主人”。

——吴康宁

究竟什么是快乐做主人?对此,戚韵东有一番哲学意义上的诠释。

何为“主人”?主人是有群体生活语境的,真正的主人应该既是自我发展的主人,同时又是群体生活的主人,既要强调自主,又要强调自律。在此基础上,当儿童的个性发展得到尊重,对个人发展有选择权和自决权时;对集体生活有参与权、共同决策权时;有能力和条件,并能承担个人、集体发展的相应义务时,我们说儿童是在做主人。

何为“快乐”?对儿童来说,快乐就是幸福,快乐可以理解为幸福的“童年用语”。快乐从哪里来?快乐来自于能自主自决,来自于合乎人的本性,此外,成长进步、爱与被爱、善良和善行、美的体验等都能给儿童带来快乐。进一步说,我们所追求的快乐不仅是一种积极的正情绪体验,而且是善的快乐,是精神的快乐,是朝向幸福的快乐。

“快乐做主人”的核心词是主人。首先要做主人,真正做了主人之后,在自主、发展、关爱和创造之中享受到的那种自我实现的快乐、那种深层次的快乐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

戚韵东的好友,南京师范大学吴康宁教授曾经这样说琅小人:

作为一个整体的琅小人,他们的快乐有一个魂灵。这个魂灵便是“做主人”。对学生而言,是做“小主人”的快乐,是在集体生活、学习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健康成长为小主人的快乐。对教师而言,是做“大主人”的快乐,是在帮助学生茁壮成长以及与之相伴的自身成长的过程中的快乐。快乐做主人,把“主人”和“快乐”二者统一在一起。既要做主人,也要快乐;既要快乐,也要做主人。琅小人向往的快乐是“主人的快乐”。

在琅小,“快乐做主人”作为“小主人教育”的核心理念,已经深入到教改实践的全域;而当教育活动真正为“快乐做主人”敞开足够的空间之时,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一种积极的“快乐做主人”的状态极大地提升着活动的水平。

戚韵东是一个务实的人。她常常和身边的行政人员说,对“快乐做主人”必须深入研究,认识的深度决定实践的深度,可是,“快乐做主人”最终要在实践上突破,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如何突破呢?戚韵东提出 “人在中央”的管理理念

所谓“人在中央”,就是要在管理中突出“人”,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人在中央”的管理理念下,“快乐做主人”在三个层面上落实。首先是结果,“快乐做主人”表示琅小师生做了主人,拥有了做主人之后的快乐和幸福;其次是状态,琅小师生快乐地做着主人;第三是过程,“快乐做主人”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快乐“做”主人。

“人在中央”的管理理念落实在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德育上,戚韵东尤其倡导“小主人”主体性的发挥,她带领德育部门的一班人,梳理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和特色,努力营造自主发展的快乐成长乐园,有小主人自主发展营,小主人智囊团,小主人讲解团,小主人文明岗……所有的活动,戚韵东都倡导师生共同参与,共享成长。

我们不妨一道来听一听一个关于小主人智囊团的故事。

那是2008年10月10日,琅琊路小学首批“小主人智囊团”正式成立,按照事前的安排,戚韵东要与孩子们对话。下午,戚韵东和几位副校长准时到达会场。

活动由六年级的陈伯钧同学主持。他以对六年生活的回顾作为活动的开篇,让人眼前一亮。优美的配乐响起,陈伯钧开始深情地讲述起他们在琅小园里的故事。屏幕上,照片一张一张播映出来,记忆的思绪也一点一点蔓延开去。整个会场安静极了。戚韵东悄悄向孩子们望过去,见他们每一个人都凝神注视倾听,显然已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之中。故事里,有酸,有甜,有苦,有辣,孩子们的表情也随之变化:或开怀大笑,或害羞地捂着脸,或“坏坏”地起着哄。打动人心的,是他们之间彼此对视的会心一笑,那笑容里,饱含着太多太多的内容:关心,友谊,结伴成长,共同经历。

戚韵东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找来这么多图片资料,更想不到他们竟然参加了这么多活动。想想自己的童年,戚韵东真是羡慕他们。这真是难忘的记忆,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

在回顾了六年的学校生活之后,“小主人智囊团”的成员们与校长们进行了对话,他们把这种对话称作“与校长零距离”,还在课件上注明了英文:FACE TO FACE。如果说刚才的六年生活回顾是轻松的,那么现在的对话就非常正式了。学生们仿佛突然换了一个人似的,就他们关心的问题向校长们提问,让校长们解答。戚韵东一边听一边记,发现问题五花八门,涉及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的甚至还很尖锐。校长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各自谈了自己的见解。孩子们听得极其认真,几乎每个人都在做记录,有的孩子还频频点着头。戚韵东知道,他们听进去了。

整个对话的过程中,戚韵东时常有一种错觉:这不是在和孩子们谈话,而是在和成人对话。但是转念一想,孩子们就该是学校真正的主人。更让人感慨的是,这帮即将走出琅小的孩子,以自己的真心和真情,为了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真是难能可贵。谁说他们幼小的身躯内不能容下广博的胸怀呢?作为琅小的校长,作为他们的老师,戚韵东觉得应该真诚地对他们说一声:谢谢你们!

这次活动后,戚韵东召集琅小行政召开专题会议,就孩子们的建议展开了热烈讨论。戚韵东动情地说:“整个活动中我很感动,为孩子们感动,为琅小的孩子们感动;我甚至很钦佩孩子们,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就想不到呢?我更感到快乐,这快乐是孩子们带给我的,是因孩子们而起的。这正应了那句话: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琅小梦·回到童心

琅琅书声伴铃声,日日书香胜花香。

——金波

教育是什么?戚韵东有着自己的理解。

2009年,应“快乐做主人”之需,戚韵东带领自己的团队着手修订原有的“小主人教育目标”,展开一轮新的“协商”。随着讨论的展开,戚韵东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原先的“小主人教育目标”更多地是在成人视角上规划小主人发展的“规格”,过于理性,对儿童本身反倒关注不够。从教育实践上看,我们的教育远远没有突破当下儿童教育的种种困境,诸如童年的“忙碌”、童年的“恐慌”、童年的“单调”、童年的“枷锁”,等等。我们所做的教育,是不是受“工具理性”的影响过深,而忘记了教育本来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在成人立场上走得太远,忘记了回到童心的路径?戚韵东陷入了深思。

戚韵东爱读加斯东·巴什拉的《梦想的诗学》,这位法国哲人的著名观点“我梦想,因此我存在……”为戚韵东打开了新的视界。在她眼中,琅小园就是一个充满梦想的乐园,教育就是“想往童年梦想”的过程。这样一来,教育就在理性中注入更多诗性,在求真的过程中敞开更多率真的心扉。

如果说回到童心的教育探索是一段梦想之旅,戚韵东正是带着师生们把这段旅程演绎得精彩纷呈。从“琅琅儿童文化论坛”,到“我眼中的民国文化”社区课程建设,从“童声摇香春天的铃铛”新年诗会,到“童年飞翔”素质教育成果文化展演,琅小人“无忧无虑的笑声,有如一股淙淙流动的泉水,把那陶醉于生活魅力的动人的欢笑,送上了生活的祭坛”(高尔基语)。

回到童心之旅是令人陶醉的,然而,戚韵东却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她清醒地看到儿童教育的大环境还不理想,教育,永远不能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快乐做主人”要真正成为儿童教育的理念,还必须深入到家长心中,进入到更多的人的思想观念中。能不能以琅小为中心,建立一个基于“快乐做主人”的新的教育共同体呢?这是戚韵东新的教育志向,也是她的“文化野心”。

这就是《琅琊路小学儿童公约》产生的起因。现在看来,“儿童公约”的诞生,标志着戚韵东办学思想的重要推进,同时也是她德育思想的重要进位。按照她的话来说,如果说“快乐小主人教育目标”是琅小儿童教育本土范式建构的“价值宣言”,一系列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是“课程行动”,“活力课堂”研究是“课堂重建”,那么《儿童公约》就是“心灵之约”,是在儿童权利、儿童教育、儿童发展等诸方面,经由儿童、教师、家长等多方协商形成的约定。

“儿童公约”的当务之急,是致力于启智的工作——开启智慧和唤醒心灵,在儿童方面,要引导其自主地行使权利、履行责任,以乐观之心态享受快乐童年;在成人方面,则要引发其深藏的童心,深切关注儿童,走近儿童,帮助儿童行使权力和履行责任,以积极之心态享受生活的幸福。

《琅琊路小学儿童公约》的制定和实施,将戚韵东的“协商”理念发挥到了极致:校园里的重要事物都是由大家共同商量以便达成一致意见再行决定。通过协商,儿童和成人世界走得更近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走得更近了。

戚韵东特别关注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想法。

六年级的徐一楠同学在修改意见中这样写道,“只有去了解和理解这种纯洁和活泼的感情(儿童精神生活)才能更好地去培植和灌溉”,“让我们保持童心的乐观和开朗”,“孩子的独特体验”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儿童对于来自成人的理解和尊重的渴求。

一位家长这样说道:“《儿童公约》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要求合理合情,并且直指家长某些固有的家长意识和弊端,我感到了责任和压力所在。《儿童公约》为我们今后的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校长,我喜爱以快乐的姿态在琅小园里行走,在向生命处用心时,我总是在不断憧憬琅小明天的美丽图景,我深信这幅图画的底色一定是一个又一个琅小人温暖而快乐的笑脸!”

这,就是戚韵东,一位小学校长的快乐情怀。

责任编辑余志权

猜你喜欢
小园槐花童心
作 品:乡村旅游风景绘画
——小园台榭听蝉鸣
吴闻章
孙剑
槐花花开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槐花吃过,这个春天就完整了
童心绘天下
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