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音澄澄韵徐来

2012-04-29 00:44刘俊鸿
上海戏剧 2012年1期
关键词:淮剧唱段唱腔

刘俊鸿

评陈澄唱腔艺术的成就

陈澄是一位艺术功力十分全面的难得人才。不过,看过陈澄演出的人,首先赞赏的都是她的唱腔艺术。

陈澄的演唱音域宽广,方法讲究,音色圆浑,韵味独特,表现力丰富,既展示淮剧声腔的传统特色,又具有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多种艺术元素;特别是她在多部作品塑造主要人物的大段唱腔中,以自己独特风格的酣畅淋漓、极具气势的演唱,充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了震撼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这些,就是陈澄演唱艺术的魅力所在。

我国的民族戏曲是综合艺术,但同时它又是以唱为主的艺术。在戏曲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从声腔的孕育产生到流传衍变为各个剧种,再发展形成各种艺术流派,唱始终是戏曲表演艺术的主要手段,乃至于在旧时文化习惯中把演戏称为“唱戏”,把看戏说成“听戏”。淮剧更被观众昵称为“唱不死的淮剧”。至今,戏曲艺术的流传,仍然以优秀演员的优美唱段流传为主要手段。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唱腔艺术是当下我国民族戏曲发展中的一个软肋。因此,陈澄的唱腔艺术的成就,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特有的艺术教育与扎实的幼功

陈澄所接受的特有的艺术教育,来自她身处的淮剧艺术世家和她少年时代就走进的盐城鲁迅艺术学校。

陈澄的父亲陈德林是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淮剧陈派艺术的创立人。母亲黄素萍是父亲艺术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同样也是造诣深厚的淮剧表演艺术家。由于父亲、特别是母亲的呵护与精心调教,在幼年时代,陈澄的艺术天赋就得到启迪和开发。她四岁便在家乡泰州市公园露天舞台上登台演唱民歌《手拿碟儿敲起来》。五岁时,她在市体育场一个大型晚会上,演唱淮剧《十五贯-堂审》一折中苏戌娟的一段颇有难度的【淮调】,唱得字正音准,有味有情,被观众视为淮剧“小神童”。到了十岁,陈澄随父母到上海参加了“上海市第46期星期广播演唱会”,与淮剧名家筱文艳、何叫天、马秀英同台演出,她演唱《赵五娘·书房会》,一段近200句唱词的【自由调】,唱得稳稳当当、疾徐有致、声情并茂、滴水不漏。上海的“淮迷”观众们不由得赞叹她幼功了得,一段演唱中,响起了19次热烈掌声。

陈澄十五岁时在父母鼓励下顺利考入了盐城鲁迅艺术学校。“鲁艺”这所在抗日战争时期就闻名的艺术学校,教学环境优良,师资力量雄厚。在这里,陈澄受到了系统而严谨的“科班教育”。在戏曲声乐方面,辨音、练声、习腔,老师教得一丝不苟,陈澄学得刻苦认真。五年后毕业时,陈澄是毕业生中各科成绩全优的尖子。

这种良好的艺术教育和扎实的幼功,不仅为陈澄的演唱艺术奠定了基础,也引导她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二、变声期的挫折与契机

进“鲁艺”第二年,16岁的陈澄遭遇了变声的困顿,原来一副天生的又亮又脆的嗓子,一下子失去了高音,变得沉闷甚至嘶哑。这时候,父母和师长们除了干着急外,只有心理疏导以及帮助陈澄用多种办法保护嗓音,以求安全度过变声期。然而,陈澄并没有因此陷入焦躁不安,更没有因此失去信心。好强的她苦苦思索突破困顿的途径。她根据自己当时的嗓音情况,找来了越剧名小生赵志刚和沪剧名小生孙徐春的唱段录音,认真研习,仔细揣摩。不久她竟能在学校联欢会上演唱越剧和沪剧小生的著名唱段了。她演唱的越剧尹派小生的唱段《浪荡子》,甚至在盐城电台录音播放。这一招看似困境中的突围,实际上成了陈澄修炼和提高演唱技术的契机。由此她开始广泛涉猎和研习戏曲其他剧种各个行当的唱段,把人家的优长之处,千方百计拿来为我所用,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演唱。至今,陈澄不仅能即兴反串京剧、越剧,沪剧、锡剧、扬剧、黄梅戏等剧种的角色,更值得称道的是在她参与创作的许多淮剧唱段中,总是或多或少地渗进了这些兄弟剧种的元素。

由于能科学对待,陈澄在两年之后渐渐走出了变声期。她的演唱艺术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有的放矢,传承淮剧传统的精髓

任何戏曲剧种唱腔艺术的发展创新,都不能离开本剧种的传统与特色。淮剧在产生初期曾是以唱为主的戏剧,在发展丰富、逐步走向成熟以后,唱仍然是淮剧表演艺术的主要手段。淮剧唱腔极富地方特色,粗犷而有韵味,或刚劲、或委婉,擅长抒情;唱词通俗易懂,平仄上口;句式、板式富于变化,流畅动听。大凡淮剧著名演员,十有八九都是以唱取胜。历史上淮剧艺术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以流行区域不同,淮剧有南派(海派)、北派(本土淮剧)、东路、西路之分。以演员个人风格区别,有筱派(筱文艳)、何派(何叫天)、马派(马麟童)、徐派(徐桂芳)、周派(周筱芳)、李派(李少林)、陈派(陈德林)等主要流派。在异彩纷呈的淮剧声腔百花园里,陈澄根据旦行和自身演唱条件的实际,在充分把握本土淮剧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下苦功研习和掌握筱派和马派(马秀英)艺术,而传承和发展陈派(陈德林、黄素萍)艺术则贯穿于她艺术成长的整个历程之中。

“鲁艺”的课程,让陈澄对本土淮剧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艺校三年级的时候,在蒯云霞老师的指导下,陈澄主演了传统戏《金水桥》。《金水桥》是本土淮剧有代表性的保留剧目,此剧唱腔极具淮剧传统特色,一向为观众欢迎和喜爱。陈澄在剧中成功地饰演了银屏公主,“绑子上殿”一折大段唱腔,陈澄唱得字正腔圆,韵味浓郁,受到观众一致称赞。勤学苦练,使陈澄的艺术功力不断长进。

艺校四年级时,学校组织排练淮剧“九莲十三英”中的骨子老戏《牙痕记》。这是筱派艺术的代表作。陈澄被分配担任剧中女主角李氏,这正是筱文艳主演的角色,陈澄有了学习和把握筱派艺术的良机。但不可能请筱老师当面指导怎么办?陈澄找到筱老师的录音,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揣摩,一遍遍地习唱。她终于逐步领略和把握了筱文艳清丽婉转、韵律有致的演唱风格;并对筱老师中年以后唱腔具有一种沧桑感有了自己特别的感受;同时她努力体验筱老师底蕴深厚的过硬唱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要化为自己的演唱。《牙痕记》的排演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学校组织该剧到淮剧流行区域兴化挂牌卖票演出,连演几十场,场场客满。陈澄唱红了兴化,也被圈内人士称赞“表演人窍了”、“有角儿样了”。

陈澄第二次主演《牙痕记》是从戏校毕业被挑选分配到江苏省淮剧团正式工作的时候。这一回,由于剧团有老演员担任李氏~角,陈澄被分配担任顾凤英一角,而顾凤英恰巧是马派艺术家马秀英饰演过的角色。陈澄对苍凉悲壮、气势豪迈的马派艺术心仪已久,她就暗暗下决心抓住这次机会“吃透”马派艺术。她一遍又一遍地对照录音,琢磨马秀英如何吐字、行腔、归韵,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琢磨马秀英如何时而旋律平行低迥,时而乐句音程跳跃,从而营造跌宕起伏的宏

大气势,琢磨马秀英长达15分钟的清板如何唱得稳稳当当、张弛有致。陈澄对马派艺术还有两个特别感受,一个是吐字“喷口”很重,富有弹性;一个是不乱润腔,不瞎转弯,保持淮剧刚劲质朴的本色。这些,后来都“化”到了陈澄的演唱技巧之中,对陈澄独特演唱艺术的形成有着很深的影响。

现在说陈澄是淮剧陈派艺术最全面的传人,应该是没有疑义的。从小耳濡目染,父母口传身授,陈澄对陈派唱腔优美流畅的旋律、刚柔兼济的风格和那些“擞音”、“嗽音”、“膛音”等润腔技巧烂熟于胸。尤其是陈派艺术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的创新精神给陈澄以最深的启示。她主演过《赵五娘》、“板桥应试”、《天要落雨娘要嫁》、《阎惜姣》、《打金枝》、《雪梅奇缘》等多部陈派艺术代表作,展示了陈派艺术的风采,也演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新意。

四、融会贯通,独树一帜

陈澄由于得天独厚的“家教”、系统的艺术传习和对前辈大家的勤学、多思、苦练,形成了传承淮剧传统的扎实功力。同时,她广泛涉猎兄弟剧种唱腔音乐与歌曲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吸取多种艺术营养。在这样的基础上,陈澄以自己特有的悟性,融会贯通,独树一帜,继承和发展淮剧艺术,逐步形威了有自己独特风格和富于艺术魅力的淮剧唱腔艺术,并在淮剧《祥林嫂》、《太阳花》、《一江春水向东流》、《唢呐声声》、《王玉莲*等多部新创剧目中成功塑造了祥林嫂、方大姑、素芳、柳叶、王玉莲等人物的感人至深的音乐形象。陈澄的唱腔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戏迷、票友的追捧,已在省内外广泛流传。《祥林嫂》中的唱段“天问”,已风靡全国。《太阳花》中方大姑“哭儿”,“训子”等唱段在网上受到热捧。戏迷和登门求教的青年演员们亲切地把陈澄的淮剧唱腔称为“澄腔”,这是对陈澄艺术创新的十分中肯的认定和评价。

总结陈澄的艺术经验,“澄腔”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戏曲演唱中自觉研究和追求科学发声。陈澄自幼有一副好嗓子,但到了变声期遭遇突然变故。在父母亲和老师的指导下,陈澄长期坚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声,这不仅使她安全度过了变声期,而且经过科学的训练使她的音域达到了两个八度。如在《太阳花》“哭儿”的一段【大悲调】中,音域就达到了两个八度,陈澄演唱挥洒自如。这在戏曲演员中应算是佼佼者。(有学者研究,在京剧里,老生用“嘎调”,使用13个音阶。正旦戏中特殊的唱段,如《仕林祭塔》,使用音阶也就15个)

陈澄还研究和体验发声的头腔共鸣、胸腔共鸣与发声相对应的位置。根据她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发声位置与演唱方法的对应关系:靠前——一般用于花旦等表现年轻女性角色的演唱、出高音等;中间位置——~般用于青衣等表现沉稳的中年女性角色的演唱以及歌曲中的通俗唱法等;靠后——一般用于老旦的演唱和歌曲中的美声唱法等。

陈澄十分重视演唱中的气息应用。她用爬楼梯等方法增大自己的肺活量。她还有意训练“气沉丹田”。她反复实验在演唱中保持气息匀称,声音饱满。在演唱音程跳动较大的唱句时,陈澄的体会是上下贯通一条线,以气带声,以声促腔,以腔传情。

科学发声至今是戏曲教育中的盲区,在戏曲工作实践中也少有专门研究。许多演员苦于不知道如何科学用嗓,如何保护嗓子,演唱不得要领甚至唱坏嗓子的比比皆是。所以,陈澄这方面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

2.继承传统、锐意创新,演唱方法新颖独特。传统淮剧的唱腔,大多用演员本色嗓音演唱,表现了淮剧质朴、粗犷的传统特色。对表现这种“原汁原味”,陈澄有很出色的体现和发挥。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她要在兄弟剧种和姐妹艺术中吸取营养,使淮剧的唱法丰富和发展。她根据自己的条件,扩大了唱腔的音域,糅进了不同的方法和嗓音,增强了唱腔的表现力,形成了自己音色圆浑、韵味独特的新唱法。在她的唱腔中,既可以听到淮剧传统特色的“原汁原味”,又可以感觉到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多种艺术元素,这正是符合当代观众所期望和要求的现代戏曲艺术。

3.善于以酣畅淋漓、极具气势的演唱,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具有感染力、冲击力的戏剧人物的音乐形象。陈澄继承和发展淮剧艺术传统,特别擅长刻划和塑造悲剧艺术形象。陈澄的代表作有《祥林嫂》、《太阳花》、《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在这些作品中,陈澄和编剧、作曲共同努力,都在剧中人物感情进发的关键场次,编排了动辄六七十句的大段唱腔,通过陈澄具有独特风格和方法的演唱,把淮剧的【淮调】、【大悲调】、【小悲调】等曲调的特有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推向了表现力更丰富、情感更强烈的新的境界,使观众在强烈震撼中产生审美认同和评价。

陈澄的艺术经验弥足珍贵。“澄腔”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总结和研究。

愿“澄腔”更美丽、更流传!

猜你喜欢
淮剧唱段唱腔
淮剧小镇:古韵悠悠淮乡情
绵绵古道连天上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传承淮剧国粹 丰厚人生底蕴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文化项目掠影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一弯新月挂半天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火呀火呀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