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炳旭 周巨英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全面实施新课改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通过素质教学与贴合实际教学深入探讨了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素质教学;实际教学
传统教学中,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句话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由此可见传统教育的实质。而且有的学校在招生时也只注意到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一味追求分数的提高,实施题海战术,报许多补习班,最后不堪重负、精神崩溃或者离家出走。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不健全的人格。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全方面发展,注重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在新课改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且还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德育教育以及为人处事的教育。教师努力给学生创造自然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老师平等的环境下,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课进程,提出对老师的讲话和观点的质疑,允许学生相互讨论或者师生共同讨论。这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而不是让问题积压在心中导致问题越来越多。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展。
一、推进素质教育
1.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摒弃旧有的教学方式,要充分理解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能起引导作用。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问题、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大胆去设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只起到辅导的作用就可以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在推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渊博的知识,教师可能就解决不了学生的问题,那么,师生互动这个环节就容易出问题。所以,教师就需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学会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其他一些技能。比如,多媒体的应用、课件的制作、先进实验仪器的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等。这些都有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3.合理利用辅助教学工具
传统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一言堂之外,教学工具也就只有一根粉笔、一块黑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工具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多媒体的使用,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肉眼不可见的内容。如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让抽象内容变得更直观,更容易被接受,而且多媒体生动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如果整节课都用多媒体教学的话,由于画面的瞬时性,学生可能只记住一些生动画面的内容,对于具体知识可能印象不是太深刻。所以,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利用教学工具,不可让教学工具“喧宾夺主”。
二、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1.利用学生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所要探究的生物世界应该是存在于学生身边地生物实际世界,是存在于学生生活中、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那些生物学知识。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讲“伴性遗传”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 “咱们班有没有同学患色盲?”真巧,一个男生站起来说他患色盲。我又问他家里还有谁患色盲,他说他舅舅也是色盲。这时我告诉他们,我以前的一个男学生是色盲,他的外公也是色盲。学生们议论纷纷: “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急于解释,又进一步发问: “你们听说过哪个女孩患色盲吗?”学生们面面相觑,摇头摆手,底下又是一片议论声: “真怪!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学生们充满期盼的目光中,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导入新课,效果可想而知。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2.选用学生实际问题作为探究自主学习的素材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探究性学习本身也是将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探究性学习更注重教师的引导,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是以教师的有效指导为前提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只有教师先做好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如在“酶的特性”一节中,教师可展示一袋加酶洗衣粉,首先让学生注意洗衣粉上的使用说明,强调为什么这种洗衣粉要60℃ 以下的温水中使用,那么我们平时使用此洗衣粉时,使用多少度的温水其去污效果最好? 这样就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行一系列探究。像这样让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将探究的问题与现实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探究兴趣,而且有助于体会生物学与社会的关系,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
三、结语
新的教学观念有利于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有利于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切忌放弃不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实施“填鸭”教学,而忽略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努力使自己跟上时代步伐,全面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超.安徽省高中学生生物伦理现状调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
[2]申屠军.浅议高中生物教师“三种意识”的确立[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