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茂祥
摘要:学习型企业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习型企业建设也应当受到企业文化的指导。企业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学习观,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学习导向、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效。在当今中西方文化相互激荡交融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学习型企业建设问题,应当借鉴企业文化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领导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新发现、新成果,更新学习观念,转换学习方式,使企业学习更加富有成效。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 学习观 学习组织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38-02
一、应当树立不断更新的学习观
不断更新是大自然变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同样适应于学习型企业建设。史蒂芬·柯维博士在其全球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炼自己。他说,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个观点不仅适用于个体,同样适用于企业。对于企业来说,最值得投资的就是培训并锻炼员工,企业只有通过组织有效的学习与培训,打造一批批学习型人才,才能让员工具有等同甚至领先于同行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的能力,企业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和学习时代,学习的落后,就是发展的落后;学习的先进,就是发展的先进。企业若想保持学习的先进,必须树立不断更新的学习观。
史蒂芬·柯维博士还说,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而这种创造财富的能力,就蕴藏在企业的员工身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员工身上的这种财富还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工作和创新而不断增值的,也就是说,从员工潜能激发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的人力资源是可以丰富和扩展的。美国潜能专家博恩·崔西在其《创建你的未来》一书中说:“仅仅在几十年前,如果一个公司遭遇了火灾,它就会立即陷入瘫痪状态,并且永远无法重建了。而现在再也不会出现那种情况了。”原因在于:“人力资源是这个公司的主要资源,有了这些人力资源,他们即使不增加固定资产,也有无数种创造财富的方法。”
柯维博士提出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七个习惯是“不断更新”的习惯。运用到企业学习中,不断更新的习惯有益于从身体、人际、心智和精神四个层面提升和完善员工的效能,特别是有益于提升和完善员工的心智层面,倡导不断更新的学习观的意义也就在这里。企业许多员工的智力发育和学习习惯都来自于正规教育,一旦离开学校,他们的学习劲头和学习成果就会一落千丈,许多员工不再认真读书,不再探索身外的新世界,不再用心思考,也不再写作。明智的企业应当也是一所学校,能够继续组织员工进行学习,使他们的心智得以继续成长。
员工智力层面的更新主要靠教育,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帮助员工磨砺心智,开阔视野。企业应当创造条件并鼓励员工养成定期阅读的习惯,鼓励员工阅读文学巨著、商业经典、名人传编、优秀期刊等等优秀读物,帮助他们增加文化知识,增强人文素养,提升思维品质,提高智力水平。日常写作也是磨砺员工心智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不断记录经历和想法,表达独到见解和学习心得,员工的思路会更加清晰、准确和连贯。当然,企业还应当结合工作需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具体地提升员工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化水平,而且要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不断丰富员工的知识结构,不断填补员工的知识缺口。
二、应当树立幸福快乐的学习观
企业在学习组织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为数众多的员工不喜欢学习甚至讨厌学习。可是为了企业的现实运作和发展进步,企业必须组织员工进行学习,于是,为数众多的员工在不情愿的心理状态中参与学习。从表现上看,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员工在用功学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能够让员工用功学习呢?哈佛大学当今“最受欢迎讲师”泰勒·本—沙哈尔在其畅销书《幸福的方法》一书中提到,他发现两种学习动机模式——“溺水模式”与“性爱模式”。
“溺水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有从痛苦中解脱的强烈愿望,二是一旦解脱常会把解脱后的舒适误认为幸福。顾名思义,“溺水模式”指的就是,若把一个人的头按进水里,这个人会感到痛苦,会挣扎着要出来。如果他能得到解放,第一件事就是拼命呼吸,接着便是醉人的解脱感。某些员工的学习情况没那么恐怖,但其性质却有相同之处。这些员工沉溺在他们不喜欢的学习和培训中,因为学习不合格或工作不称职的失败让他们感到恐惧;学习培训结束后,一旦从学习、书本和测试中解脱,他们即刻感到轻松,这时他们会把这种暂时解脱的感觉误认为是幸福。
而“性爱模式”带来的却是学习全过程的美好时光。无论是阅读、研究、思考、探索还是测试,都处于兴奋的期待和享受状态中,从一开始乃至每一件事中,都能得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感受。显然,我们应当在员工当中提倡这种能够带来快乐和幸福感受的学习模式。
那么,企业应该怎样帮助员工以“性爱模式”从学习当中感受快乐和幸福呢?著名心理学家米哈伊·西卡森特米哈伊提出的沉浸理论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西卡森特米哈伊的说法,个体可以完全沉浸于体验本身,而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处于沉浸状态时,就可以做到全神贯注,任何人和事的打扰都不能使我们分心,学习会更有效,成长会更迅速。
根据西卡森特米哈伊的解释,沉浸体验的前提是清楚的目标感,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能带来沉浸体验。学习任务难度大于学习能力,令人焦虑;学习难度小于学习能力,令人乏味。学习若是“溺水模式”,通常让人感到压力较大,超出员工学习能力范围,容易给员工带来痛苦、焦虑和不幸福感,不会有沉浸体验;相反地,学习挑战过低也不会获得沉浸体验。有的企业的学习培训完全是走過场,听课无纪律,测试给答案,不给员工任何学习的挑战,不让员工有任何学习压力,学习变成无趣之事,变成无聊之举。
近代自助运动创始人、英国的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自己拯救自己》一书中写道:“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和成就感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付出努力,而不是借助旁人的帮助。”西卡森特米哈伊在“工作与休闲中的最佳体验”研究中指出,虽然一般来说人们喜欢休闲多于喜欢工作,但人们在工作中的沉浸体验要比在休闲活动中得到的沉浸体验更多、更深刻、更有意义,这一观察对于学习来说也是如此。许多人对学习存在偏见,当他们把学习中的积极体验负面化时,其实是限制了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为了能让员工在学习上得到更多快乐和幸福,必须改变对于学习的偏见。企业要为员工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帮助员工寻找并设计有意义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把学习过程转变成一种迷人而美好的旅程,成为追求人生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应当树立成果导向的学习观
企业开展学习活动,必须以成果为导向。有成果的学习,才是有力量的学习。学习取得成果,意味着可以通过学习创造价值,作出贡献,实现目标;学习取得成果,才能使企业有信心、有必要继续组织新一轮的学习活动,也才能使员工有信心、有兴趣积极参与新一轮的学习活动,不断更新式的学习境界才能出现。所以,取得成果,对于学习的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学习成果如何衡量呢?那就必须在学习和成果之间建立关联,也就是在学习活动之前,研究学习可能会取得的预期成果——事先花点时间搞清楚企业需要取得什么学习成果十分重要;在取得成果之后,要研究成果背后的学习因素。为此,可以建立企业学习档案和员工学习档案,记录并分析企业和员工的学习情况。通过分析企业在组织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可以逐步加强企业学习组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分析员工学习的具体表现和学习转化情况,可以了解员工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也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员工的评比激励建立科学依据。尤其要注重激励善学精思、成绩斐然的学习型员工。要让热爱学习、学以致用、成效显著的员工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收入、更多的提升。建设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人才,不能沦为空洞的文化理念和标语口号,必须依靠合理的步骤、科学的方法、得力的措施来落到实处。
取得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看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的有效性是否能够随着不断学习得到持续增强。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德鲁克还提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和反复实践在思想上养成五个习惯,即善于掌握时间,重视贡献,善于利用自己的、上司的、同事的和下属的长处,善于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善于作出有效决策。在领导者的有效性得到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传授和示范来增强员工的有效性,从而增强整个组织和团队的有效性。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在他们合著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文中认为,领导者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吸取知识和经验乃至智慧的过程,所以领导者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应当是把这些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领导者,并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提高组织当中个人和集体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学习型企业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当树立科学的学习观,从领导者、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要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形成共识,这是学习能够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因此,企业应当把科学学习观的树立作为学习型企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并用以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美]泰勒·本—沙哈尔著.幸福的方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
2.[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著.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美]彼得·德鲁克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美]史蒂芬·柯维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5.[美]博恩·崔西著.创建你的未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集团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4)(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