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可
电影《阿里巴巴》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当阿里巴巴偷听了强盗的口诀,打开了山洞的大门,获得了金银财宝后,曾问四个穷汉:如果一旦有了钱,你最想要什么?一个说要美美饱餐一顿,一个说要件新衣裳,另一个说要间房子住,最后一个则说要一个老婆。穷汉们的要求并不高。他们终日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首先想到这些也很自然而且合理。
然而,也有人在“你最想要什么”这个问题下,回答出了违背世俗常理且不同凡响的答案。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美国女记者麦隆内夫人在巴黎镭学研究院的小会客室内,向居里夫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若是把世上所有的东西任你选择,你最愿意要什么?玛丽·居里夫人毫不犹豫地答道:我需要1克镭,以便继续我的研究。但是我买不起,镭的价格太高了。
谁都知道,玛丽·居里夫人曾和彼埃尔·居里一起提炼了世界上最早的1克镭。这1克镭按当时的价格值75万金法郎。这些镭和由此获得的专利能使玛丽·居里变成富翁,过上舒适优裕的生活,还可给两个女儿留下一笔可观的财产,甚至可以建一个实验室而且永远不必为缺少镭做实验而忧虑。她虽因丈夫的突然故去而面临很多困难,但仍然把1克镭献给了实验室。她一直这样认为:镭不应该使任何人发财。镭是化学元素,应该属于大家。
玛丽·居里离不开镭。镭是她的事业乃至生命。她可以忍受贫穷和艰苦劳动的折磨,但她不能没有镭。所以,当问起她的需要时,她首先选择了镭。人类的科学事业永远高于个人的一切欲望,这是多么高的献身精神!
十月革命胜利后,年轻的布尔什维克政权面临着饥饿和贫困的严重考验。一贯重视和关心科学事业的列宁曾派高尔基前往巴甫洛夫的研究所了解情况。当时人们也没有足够的口粮,以致研究所用来实验的动物饿死了不少。粮食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魅力。当高尔基问到巴甫洛夫需要些什么时,他脱口而出:需要狗,狗!情况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得自己到街上去捉狗。当问到他自己是否需要增加口粮时,他却一口回绝:不用,不用!给别人多少,就给我多少,不要多给。如果说镭是玛丽·居里夫人的事业乃至生命的话,那么巴甫洛夫的事业则和狗紧紧地连在一起。没有狗,就没有他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条件反射学说)。因此,狗是他的第一需要。宁肯挨饿,也要狗!
君看随阳雁,各为稻梁谋。为科学而献身的学者们往往摒弃个人物质欲望于不顾而把事业看成第一需要,这使他们像搏击长空的雄鹰,永远高踞于为“稻梁谋”而逐日奔波的群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