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芳
[摘 要] 生态茶园建设可以提高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较大的提高茶叶的品质。本文提出建设生态茶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效建设的具体措施,从而促进曼等乡生态茶园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 生态茶园建设;问题和措施;曼等乡
什么是生态茶园?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建立起来的多成分、多层次、多功能,结构稳定、系统平衡和具有稳定持久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可以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较大的提高生产能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一、曼等乡的基本情况
曼等,系傣语地名,曼为寨,等位深水潭;曼等即为深水潭边的寨子。曼等乡位于景东县西部,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120km。东与景福乡接壤,南与大朝山东镇毗邻,西连澜沧江,与云县后箐乡、栗树乡隔江相望,北接林街。辖9个村民委员会131个村民小组,4809户17170人,其中:农业人口4494户16770人。全乡拥有国土总面积168.47km2,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8%,常用耕地面积26000亩,其中:水田面积4400亩,旱地面积21600亩,人均耕地面积1.6亩。九山一面坡是曼等乡的地貌特征。夏季气候酷热,山涧断流,人畜饮水困难;雨季山洪暴发,水土流失严重。地势东高西低,山坡陡峭,海拔在860m-2372m之间,立体气候明显,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茶产业发展及生态茶园建设情况
2011年末全乡共有茶园面积5500亩,茶叶产量231000kg,产值达3696000元。2010年建设生态茶园面积1300亩,2011年建设生态茶园面积2200亩,遮阴树种植成活率达60%。2012年7月15日完成3500亩生态茶园的补植建设和新建2000亩生态茶园建设。县副处级领导挂钩样板面积330亩,其中:后河村大尖山130亩,胜岩村杨志平家茶园200亩;挂钩扶贫曼等乡部门样板面积412亩,其中:瓦窑火山地135亩,菜户村李正云家茶园57亩,扎结村丫口老虎山120亩,仓房村100亩,乡级样板面积660亩,其中花地村600亩,排沙村空顶山60亩。县乡样板面积共1405亩。共开挖种植塘38000个,种植遮荫树38060,其中:樱桃8950株、香樟4550株、侧柏5200株、红叶石楠8660株、球花石楠7300株、八角2100株、冬青500株、瑞楠2100株。建立规范专业合作社胜岩村、后河村两个村。
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2010年和2011年生态茶园建设实施,宣传没有全面覆盖,只是被动应付,重载轻管,对零、散的茶园面积重视不够,出现栽种质量不高,漏载和载的不合规格,不是按8m×8m的规格种植。
2.茶园面积点多面广,部分茶园没有全覆盖。缺塘死苗的没有及时查缺查死补漏。
3.苗木质量把关不好,有的苗弱小和脱袋,运输距离长也是造成死苗的一个原因。
4.茶园中化学农药,化学除草剂仍然在使用。
5.宣传培训工作薄弱,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够,在生态茶园建设中有部分人员对生态茶园建设工作认识严重滞后,积极性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个别村社出现弃苗现象。
四、生态茶园建设的方法和措施
1.生态茶园建设的方法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生态茶园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是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作出的科学决策,同时也是推动曼等乡茶产业发展难得机遇。为如期完成生态茶园建设任务,乡党委、乡人民正府曾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把生态茶园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抓,乡上成立了生态茶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党政办,并从农业中心,林业中心等部门抽调技术骨干,共配备18人,每个村下派两人包干完成。9个村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
(2)抓好规划布局,做好典型示范样板。生态茶园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先易后难,规模连片,突出重点的原则,把茶企业基地和种茶大户的茶园作为实施重点,并实行整乡推进。始终把办好样板,典型引路作为推动整个乡生态茶园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县乡村部门样板13个,样板面积1405亩。曼等乡生态茶园建设规划涉及9个村62个村民小组867户农户126个小班,小班面积3614.4亩。
(3)抓好技术指导和统一组织树苗调供。为切实有效的把生态茶园建设任务和技术落到实处,乡党政领导和县下派的技术指导人员深入到村、组、茶园地块,边动员边开展技术指导,在挖遮阴树定植塘和植树期间,乡领导和下派技术员放弃节假日,克服困难,早出晚归,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的忘我工作。对挖定植塘和定植遮阴树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精心组织调供树苗,做到树苗直接送到村和大的茶园地块,尽量缩短树苗在运输途中的滞留时间,减少上下车的次数,尽量不让树苗与容器袋脱离,所有树苗于7月6日拉运结束,7月16日全部栽种结束。
2.生态茶园建设的技术措施
(1)遮阴树种选择和苗木标准:生态茶园建设树种选用苗高不低于80cm,不得低于《云南省地方标准》规定的Ⅱ级苗;地茎粗不小于0.6cm。如:小叶香樟、樱桃、八角、红叶石楠、球花石楠、贞瑞楠、小叶冬青、银杏、杜仲等树种。
(2)种苗供应:种苗全部采用营养袋苗,实行集中采购,由县生态办每亩种10株6个品种供给。
(3)种植方式:茶园内遮荫树采用等高方式种植,严格按照规格定植遮荫树,即株距×行距=8m×8m,每亩种植10株。但千万不是种植了10株就是1亩。
(4)定植塘的开挖:于5月中旬开始挖定植塘,7月5日定植塘开挖结束,定植塘规格长×宽×深=50cm×50cm×50cm,定植塘开挖是表土和底土分别堆放,塘挖好后,每个塘放复混肥料含量N、P、K13—5—7,300g茶叶专用作底肥,肥料施底后回开挖时堆放的熟土不低于10cm。
(5)定植时期:定植于7月5日开始到7月15日结束,种植树苗时先将营养袋退去,将树苗放于塘中扶正树苗回生土踏实树苗周边的土,不要踏营养土球,也不要提树苗,回土有点包子样型,又保水又不怕涝,有条件的可以浇足定跟水,也可以盖草或盖地膜。
(6)以会代训,抓好培训。为抓好生态茶园建设,5月29日由乡政府召开了乡领导,乡股室负责人,农业中心主任、林业中心主任、涉及的9个村主任和村人民代表参加的动员培训会,做到了动员以培训相结合。后又到9个村的茶园样板地块,通过挖塘,树苗定植的现场培训方式,做好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生态茶园建设任务顺利实施,共完成培训16期289人次。
五、茶园遮荫树种植后的管理
1.加强遮荫树的中耕、施肥、修剪和病虫害等防治工作,提高管理水平,避免重建轻管现象发生。禁止茶园放牧、禁止茶园使用化学除草剂。
2.茶园在冬季要全园深翻土壤,对茶树进行整型修剪,茶园要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kg,在茶树上边的茶蓬外沿的三分之二处滴水线下开挖施肥沟,沟深不低于20cm,宽18cm,施肥后及时盖土以防止肥料流失。
3.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和简单器械捕杀害虫,如利用害虫的群集性、假死性、使用人工捕杀或震落捕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成虫。生物防治是利用食虫昆虫、捕食螨,寄生性昆虫、真菌、细菌、病毒和其他有益生物无敌控制病虫害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六、通过建设生态茶园,有利于茶园植被的恢复,改进和促进生态的平衡
有利于茶园有益生物的繁衍,有效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改善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有利于改善茶园小气候,提高茶叶品质;有利于生态效益的提高,确保曼等乡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腾飞。
参考文献
[1]普洱市生态茶园工程建设读本.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