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

2012-04-29 00:49张虹
十月 2012年1期
关键词:郧县十堰移民

张虹

引子

他原本可以成为一名著名的医生,但是他没有。

他原本可以成为一名成功的跨国企业家,但是他没有。

他原本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理论家,但是他没有。

在命运的拐点上,生活将他推上了一个县官的岗位。于是,在这个中国行政单位最基层的平台上,他和曾有过府城沉入江底之痛的湖北省郧县签下生命之约,开始了近十年的奋斗与奉献。

他就是湖北省郧县县委书记柳长毅。

2002年,他出任郧县代县长时45岁,按说,已错过了从政的黄金岁月。他却无限珍惜这个平台,以奉献,以忠诚,和全县人民一起,打开了一条令人振奋的发展通道。

他刚硬如铁,上任那年,郧县烟厂、造纸厂、黄姜加工厂等一批支柱产业先后政策性关停,大量职工下岗,税收锐减,财政发不出工资,许多人瞄上郧县丰富的矿藏,以当初的现实,这是一条最为便捷的生财之路。他却忧国忧民,深知郧县的金银铜铁和钒矿属超级贫矿,如果无序开采,大量的矿渣将贻害无穷,而冶炼所用的浓硫酸更会污染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因而,他坚决制止境内乱开矿的歪风,对那些通天的矿老板激烈地说“不”!一时间乌云压顶。

他又柔情似水,每一次亲送南水北调库区移民离境都会流下滚滚热泪。

他怀着饱满的理想主义激情,在狭窄拥挤的黑石山下,看到了大江那一边、山峦起伏的荒野之地潜藏着郧县发展的希望——江二桥三镇的宏伟蓝图。

他激情工作,为修建汉江二桥,遭质疑、受冷遇,遍地求情,曾四十多次跑武汉,十多次上北京申请立项,跑完了一个县官“特殊”的朝圣之旅。

他坚信精神的神力,坚信只有飞到云层之上,才能找到生命的阳光。因此,香港大学的教授、海南大学的教授、人民大学的教授,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都有了远赴郧县给党员干部讲课的经历。

他努力践行“留一片青山给子孙,送一江清水到北京,打一个基础给后人,兴一方经济富百姓”四大执政理念,完成了一个县域精神面貌和物质面貌双向飞跃的浩大工程。

他创造了不是深圳的深圳速度。担任县长的六年,他和他的同事们描绘并启动了一江二桥三镇的蓝图,初步打造了四大支柱产业,招商引资达40多亿元,财政收入近10亿元,与2002年比增长了1.5倍。2009年、2010年,郧县在全省综合实力排位中连续晋升40位,实现“两级撑竿跳”。担任县委书记短短三年,飞架南北的2000米汉江二桥即将合龙,长岭开发区建起八大工业园,郧阳岛50亿投资意向签约,郧县国家地质公园建成开放,6万移民基本安置完毕,荒山野岭上通过沃土培肥建成的7万亩蔬菜基地花果飘香。2009年4月22日,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来郧县调研,曾惊讶这里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郧县召开的调研会上,市委书记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肯定了郧县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市县一体的五大对接,使人们燃起了大郧阳梦想。2010年10月,原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视察郧县后,高兴地称赞:“一个山区县干了一番令人惊奇的大事业。”2011年5月,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视察后,高度肯定地说:“看到的比听到的还要好。”他还勉励整个郧县经济发展“挺进江南,融入十堰”。

2011年,在建党九十周年的庄严历史时刻,柳长毅作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中共中央和湖北省委表彰。他是这个受表彰的群体里唯一的县委书记。

人们说他是最不懂官场潜规则的痴情县长,说他是英雄书记,说他是超完美主义者,说他是骨子里干净的人,说他滚烫的血脉里最可贵的是忠诚——

生命之约

1、郧县的等待及柳长毅的等待

公元2002年初冬的一天清晨,薄雾在秦岭巴山的余脉山地轻轻飘荡,静静蛰伏在黑石山下的湖北郧县小城还没有苏醒。一辆深灰色桑塔纳从十堰方向风驰电掣般驶来。坐在后排位置上的中年男人一脸刚毅,默默的,没有言语,但眉宇间的勃勃英气还是透露了心底的秘密——受命于危难之时的豪气与无以言说的沉重。

他就是前来赴任的郧县代县长柳长毅。

进入县城之后,车子没有驶向县政府大院,却顺着蜿蜒街道向黑石山半山腰挺进,然后在郧县烈士陵园门口停住。

蓝天下,高高挺立的烈士纪念碑有种独立于世的庄严。它不仅是为革命捐躯者的纪念碑,更是高尚精神的象征,也是一种人生的超高标杆和警世的尺度。

柳长毅心怀无限的虔敬仰望那直指苍穹的纪念碑塔尖。

这是一个庄严的仪式。柳长毅扶扶400度近视眼镜,正正西装,双手擎着从十堰市区带来的花篮敬献在烈士纪念碑前。

庄严的誓约在柳长毅的心底喧响。从此,他将要在这片烈士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土地上为百姓造福祉,践行烈士们的遗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的目光必须永远地仰望纪念碑塔尖,才能够在前进的路上走得稳、走得远。

郧县的烈士陵园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建在整个城市的制高点上,俯瞰着城市,此刻也俯瞰着柳长毅。骨子里充满霸气内心却又柔情似水的柳长毅,眼里满含着激动的泪水。

他等待郧县、等待这样一个施展的平台,已经太久太久了。

郧县的等待也太久太久了。郧县的现实是,前任县长年初出了问题,半年没有县长,问题堆积如山,人们的哀怨和希望也高耸如山。

这个多灾多难的地方似乎命运多舛。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丹江口水库,一个府城全部葬身水底,20万亩良田被淹,近12万人告别家园。人们至今忘不了昔日的辉煌和失却家园的忧伤。

那是多么美丽的一个府城。汉水从蟠冢山蜿蜒八百里,在这儿冲积成一个弯弯的河道,犹如女人柔暖的怀抱抱着古城,城内烟柳巷树,江上千帆如林,真正汉水明珠!600年前那是多么大的一个府城,管辖鄂西北和川陕65个县!那是历史多么悠久的一个府城,川陕鄂渝,舟车往来,会馆林立!那是多么辉煌的一个府城,国家命名的两枚100万年前“郧县人”头骨化石,世界震惊!那是多么温情脉脉的一个府城!几百年政治昌明、社会繁荣、生活安定,文化兴盛!

那时候,她叫郧阳。郧阳,陨石带来的太阳。关于郧阳的来历,郧阳的痴情女儿、著名作家梅洁在她的《山苍苍水茫茫》里有这样天机清妙的描述:当一束圣光划破苍穹的黑暗,当悲壮的声响呼啸着自天而降,当这天外之物最终变成一块真实的石头,当石头亿万年守望着一方山水,于是,人们就把这块地方叫做陨阳。作家还满含深情地描述了陨阳人为了幸福的祈盼而将不祥的“陨”字换了偏旁,写成“郧”字,但幸福却没有光顾这个地方。1967年,汉江截流,郧阳葬身水底,在地球上杳无踪迹。

关键它的失去太突然、太匆忙、太悲壮了。

似乎,人们还没弄明白,丹江口水库是怎么一回事,库区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大水就淹来了。人们仓皇奔逃,数万人挤上山坡,在沟壑纵横的东岭、中岭、西岭上搭棚圈地,划地为屋。6平方公里,12万人居住。郧阳新城成为世界上人口居住最为密集的地方,也成为最悲惨的失落园。五百年府城,没有抢救出文物,没有抢救

出有价值的任何东西!而且,新建的城区,没有任何发展空间。

而最为可怕的是,郧阳人在失落家园的时候,同时失落了精神——府城人的优越、傲气、文化,府城人的梦想和希望。

中国有句古话:祸不单行,福无双至。最不可思议的是,东风汽车制造厂的迁入,使郧阳所辖的一个小村镇十堰一夜之间崛起,成为地市政府所在地,骄傲的郧阳变成了它的下属辖地郧县。郧县从此低迷,成了一个搁浅滩头的小舢板,似乎再没有长风破浪的可能。尤其,国家南水北调决策实施之后,国务院一纸“停建令”使库区十几年不能发展,境况就更为凄迷。这个共和国的小县似乎脱离了整个国家发展的快车道,要停滞在这里。

郧县在等待,古老的郧阳在等待——等待一个懂得它的儿女,来给它修复羽翼,治疗创伤,给它腾飞的希望。

柳长毅来了。

也许,在这一刻,无论是柳长毅本人,还是郧县,都没有想到,他们的相遇,竟成生命之约。柳长毅会在这里大刀阔斧搞改革,兴二桥、建长岭新区、画一江二桥三镇的美丽蓝图,最终找回了大郧阳之梦,使郧县成为真正的汉水明珠,在共和国大地熠熠闪光。他们更没有想到,柳长毅会在这里一千近十年,将生命里最好的年华交给了郧县。而且,在建设它,发展它的重重艰难岁月里,他和这个城市互相融入,互相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一旦想到别离,他是那样的疼痛和不舍。

情到深处人孤独!柳长毅知道,他对这个城市用情太过,犯了人生的大忌。

此时,用波涛汹涌来形容柳长毅的心情一点也不过分。

柳长毅来郧县任职之前,在十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位置上待了八年之久,全市每个县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他都了如指掌,并且,以他中央党校研究生的智商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说,对郧县,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同时,他深深地感恩。感恩在关键时期委以他重任的省市党委,感恩郧县为他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平台。

应该说,郧县是他命运的拐点。

柳长毅天生不安分的灵魂,血管里似乎有火,上苍似乎在他的生命里注入了过多的荷尔蒙,他激情涌动,一直,一直等待着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这一天。这之前,他虽然在许多重要的岗位上工作出色,但似乎总缺乏一个让他施展的平台。当他来到郧县,站在郧县烈士陵园,遥望着他即将上任的城市。他才明白,自己的内心深处是多么的渴望这个平台。

为了等待这一天,他走过了漫长的路。他天生霸气十足,却又特别能够安之若素。就像一颗万能螺钉,拧在哪里它都能够闪闪发光。

这与血统的影响有关。他的父亲就是一辈子在保康县城关和乡下转悠的粮站职员,但父亲却在平凡里铸造了人生的辉煌。几十年过去,保康的城里城外,保康的许多乡村,都记得那个勤奋仁爱、忠实宽厚、恪尽职守、洁身自好的“柳同志”。母亲更是对他的成长影响深远。他的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但是生性豁达大度,很有思想,视事业如生命。在他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在乡下,破庙里,小村旁,一个教室,几个年级,教了一年级的语文,教二年级的数学,这么平凡的岗位,母亲却很有名气。在保康,很多人都知道王老师。

他很像父亲,心灵纯净,品性忠诚,做事专一,且天生勤奋,似乎为劳作而生。

他更像母亲,天性仁慈,爱思考,有灵性,豁达大度,似乎为服务大众而生。

秉承了父母优秀品质的他,自小就是个做事极其用心、极其认真的人。小小年纪,就十分有名。无论是在外婆家寄养,还是跟随父母下放农村,在不同变换的学校里,他都是班干部,都是老师学生信赖的能人,每个学期都捧着奖状回家。后来高中毕业,到了水库建设工地,他居然能迅速地将自己变成一个体力劳动者,开石筑坝,下塘挖泥,所有的苦活累活都能拿下,所有人间的苦都能吃,并且迅速地脱颖而出,当宣传员,成为宣传骨干,干得有声有色,柳长毅的名字也迅速蹿红。

如果说,他生而为着完成某种大任的话,命运也特别眷顾他。他遇到了好时候,“文革”结束的第一次高考就让他赶上了,虽然波折迭出,他最终顺利地考上了武汉医学院,成为那个年份偏僻山区县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本科大学生。五年后他出色地完成了学业,并作为当然的留校对象,前程一片光明。但是,却出现了偏差,阴错阳差地,他被分到十堰市医院当了一名医生。在刚刚开始大规模建设的车城,做事认真的秉性和精湛的技术让他很快在业内出名,并且成为患者信赖的当红医生。也算幸运,不久,他就被推到了十堰市第四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如果不是命运再次出现偏差,他很可能成为声名卓著的医生。正当青春年华,勤奋好学,肯钻研,爱学习,又天生悲悯气质,这都是一个天才医生必备的条件。可是,命运却为他准备了另外的行程。他被通知去中央党校读研究生。推荐是第一关,关键要考试,非常严格的考试。他居然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地跨进了中央党校的大门,成了人们瞩目的研究生。中央党校是什么地方?精英会聚、高官云集,跨进这个大门,就意味着领取了步上人生康庄大道的通行证。然而,柳长毅在意的不是这个,他在意的是这个学习与研究的良机。他一头钻进学问库,政治、哲学、经济、国际社会研究,等等。两年之后毕业,如果他稍稍动点脑筋,稍稍地努力一下,他就有留在北京的可能。那正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岁月,各行各业都急需人才。他却没有。他怀揣着金字招牌回到了出发的地方。

十堰方面深知他是个人才,研究生还没有毕业就任命他为十堰市政府副秘书长,成为当时湖北省最年轻的县处级干部之一。当年他刚刚30岁出头。干了两年多政府工作,他本身想做经济工作的冲动和培养年轻干部的计划使他被派到中国经济工作的最前沿。这一次,他被派到毛巾厂做主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这是个国营厂子,由于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已经被市场经济打得晕头转向,产品卖不出去,工人发不出工资,关键是人心涣散、管理混乱,看不见一丝希望。初上任的柳长毅倒吸一口凉气。有人劝他逃避。他的出路太多了。许多党校同学都在重要的岗位上任职,老领导还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做一把手,凭着他自身的优越条件,他只需一个电话,就能远走高飞,另谋高就。但他不愿意。柳长毅是什么人呢?是信奉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人。他决不允许自己临阵脱逃,寻求安逸。他既来到了毛巾厂,就要让毛巾厂在他手里变个样子,一如他过去走过的许多地方。他一旦在哪里干过,哪里就要有他柳长毅的痕迹。

他上任就下车间,就来到工人中间跟他们谈心,跟干部聊天。通过调查研究,他很快发现。毛巾厂的症结在于“等靠要”现象和“大锅饭”体制及计划经济等弊端,对市场经济还没有概念,更没有形成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于是,他主持党委会,认真分析形势,做出外抓市场、内抓改革的重要决定。他提出加强销售力量,转变销售策略,制定激励政策,先把全国市场打开;他主持制定“砸三铁”方案,首先打破铁饭碗,所有的环节与效益挂钩,所有的效益与责任

挂钩,把全厂的利润和个人的利益捆在一起。他自己去上海,到深圳,求同学,找朋友,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为厂里的产品寻找销路。上天似乎特别关照他,销路迅速打开,财源滚滚而来,毛巾厂起死回生,职工们也在有序的工作中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每个人的工资增加了一两倍。那年年底,他甚至通过北京的老乡跟俄罗斯驻华商务参赞面对面谈判,遂与俄罗斯商家达成协议,准备将毛巾厂拉到俄罗斯去,做跨国公司。他雄心勃勃,准备在这个领域大展宏图。他所领导的工厂也群情振奋,跃跃欲试。这年春节,厂里张灯结彩,一片欢腾。大家回头来看柳长毅,忽然发现了他的魅力,他的与众不同。一时间,柳长毅这个名字到处传颂。这却也不是好事。他被发现的时候,也就被上级部门再次重用。他二次进了市政府大院,做经贸委副主任。

上任的前一天,他牵着6岁的小女儿颐北散步,经过经贸委大楼时,他说,爸爸明天就要在这儿上班了。

女儿问他做什么工作。他说经贸委副主任。女儿竟然天真地说了句:爸爸,你怎么老是副的呀?

可谓一念成谶。从此,柳长毅似乎跟“副”字结缘,做了两年经贸委副主任,后宣传部副部长,一干就是整整十年。

他没有怨天尤人。他就像他的父母那样安之若素,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留下良好的声誉。如果我们翻翻柳长毅的履历表,会惊讶地发现,他在十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岗位上竟创下了那么多的第一:第一次开办了《十堰日报》的理论专刊;第一次拍了理论专题片《把文明写在发展的旗帜上》,并拿回了省电视理论宣传二等奖;第一次在十堰电视台开办了政论性的专题节目《车城大讲坛》;第一次出版了十堰文集及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第一次组织大规模的理论研讨会;第一次参与了十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第一次组织召开了社会科学界代表大会,组建了社科联党组;第一次组织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文代会;第一次组织了十堰乃至湖北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花车大游行;第一次用市场操作的办法组织了湖北省最大的花灯展;第一次组织了邮票展;第一次组织了大型建设成就图片展;第一次组织了万人大型歌咏会、万人参与的党建理论知识竞赛,等等。太多的第一,让十堰人激动,让省市领导感叹,让人们精神振奋。

十堰是个新兴城市,建城史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柳长毅创造的许多第一,对这个没有历史的城市起了彰显其存在的巨大作用。

这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闪闪发光的柳长毅。

漫漫岁月,他就像一个蓄势待发的运动员,在长长的四十五年里运足了气力,只等教练一声令下,他就要冲向千米、万米跑道;他又像一个铆足了劲儿的弓箭,一旦射出,就是一种力量,一种速度。

2、不懂潜规则的痴情县长

郧县当代史上,有两个人物刻在柳长毅的心里,一个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被国民党点了天灯的郧阳特委书记燕若痴;一个是誓死捍卫真理的大哲学家杨献珍。在新时代的建设当中,为了践行“留一片青山给子孙,送一江清水到北京,打一个基础给后人,兴一方经济富百姓”的执政理念,柳长毅说了一系列的“不”。他的下属评价他说:柳长毅是最不懂官场潜规则的痴情县长。

初到郧县,众多难题压得柳长毅透不过气来。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全县63万人,1.5万人需财政供养,工业总产值只有10多个亿,财政总收入仅1.2亿,干部工资不能按月发,即使发裸体工资每人每月还欠100元。而当年唯一的支柱产业烟厂政策性关停,带来财政垮塌,郧县经济一下子倒回去了十年。二是当时投资环境极差,固定资产投入负增长,这在共和国两千多个县里是唯一。三是由于年初刚上任的县长出事,省市两级很少有人到郧县来,人心不稳,情绪混乱,干部思走,大有门前冷落车马稀之感。更为严重的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受几千年封建文化、几百年郧阳府州文化影响太深。有位曾任郧县县委书记的领导感叹说:郧县和十堰一江之隔,思想观念落后二十年。更甚的是,县委、县政府班子没有强大的凝聚力,没有发展规划、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方向去号召人民、团结人民。

郧县向何处去?

找不到方向,找不到着力点,没有目标感。

摆在柳长毅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堆积如山、社会矛盾重重的郧县。

那些日子,柳长毅的桌上积案如山。半年没有县长,等待他解决的问题乱如麻丝。他夜以继日地工作,马不停蹄地奔走调研。他的家在十堰,只有半小时车程,他却两个多月没有回家。一天,他妻子胡平借工作之便来看他。胡平是十堰有名的妇科大夫,来郧县为患者做手术,特意将手术时间安排在下午,其意不言自明。他却全然忘记,如懵懂孩童。晚饭时,桌上有胡姓同事开玩笑,喊胡平姐姐。一会儿,那胡姓干部跟他请假提前离开,说要赶回十堰第二天有会。他竟然顺口说,好啊,那你顺便把你姐姐捎回十堰去。

这一下可惹了祸,妻子伤心地当即就走,柳长毅这才翻然醒悟。可是,他竟然连赶回去认个错的时间都没有。好在妻子贤惠,理解他的忙,他的累。不时捎来问候,都是心疼的叮咛。

就是这废寝忘食的两个多月,他迅速理清思路:首先必须稳定人心。他走十堰、奔武汉,连跑三趟省财政厅要来资金1400万,将干部的工资按时发下去;然后把2003年的工作报告拿出来,定下来年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同时启动城市道路改造,让人民看到希望;并主持城市建设总规调整,二桥建设就在这时提出。

2003年初,他在来郧县任职的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即:依托十堰城区、依托东风公司、依托本地资源;优先发展二三产业、优先发展特色农业、优先发展外向型经济。定下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然后提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一江二桥三镇。具体为三个一:一个区、一座桥、一条路(与十堰对接之路),成为2003年的主攻方向。

目标有了,方向有了,紧接着两手抓:一手抓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制定。这个战略为2004年至2020年郧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可谓目光远大,雄心勃勃。具体为“13366”战略工程:“一”就是一主四化;第一个“三”是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第二个“三”是一江二桥三镇;第一个“六”是六轮驱动,即: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开放活县、民营富县、依法治县;第二个“六”是六大支柱产业。同时抓一江二桥三镇总体规划评审和详规启动。另一手就是抓环境改善和项目推动。

柳长毅真抓实干的作风,很快就让郧县人领教了。比如抓硬环境建设:建新自来水(长岭)厂、建跨省际的供电线路、改造街道改善市容市貌,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并且立即受益;而抓软环境更是样样掷地有声。比如投资环境的优化,县上出台了招商引资政策,成立了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中心,第一个成立了县一级的规划局,第一个成立了县一级的招商局。从2003年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柳长毅亲自带队走武汉、跑香港、去福建,本年度就成功引资5个多

亿,取得历史上突破性进展。

政策、机制是软环境的一个方面,干部素质、干部工作作风是软环境的另一个方面,缺一不可。而过去受计划经济影响,官本位思想严重,“吃、拿、卡、要”现象屡禁不止。为了扭转干部作风,县上成立了“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设在县纪委,还设定了企业“宁静日”制度,即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各部门通过申报可以到企业去检查,后三个星期不允许去,给企业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环境去发展。有个县政府部门的副股级干部没通过申报去了企业,吃了午饭,在那里打牌,还吃了晚饭。柳长毅知道后,立即派人一查到底,免了他的副股长职务,给全县很大震动。柳长毅认为,在一个地方建制度、立规矩、建秩序,让政府的所有工作都纳入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去运行,才能保证政府的机器良性运转。为此,他提出:铁面孔管规划六亲不认;铁手腕管编制只出不进;铁算盘管财政又清又精。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县上定了凡进必考的人才制度。有人却没有通过正常手续从乡下调进了县直某事业单位。柳长毅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调查组,查处了编办具体当事人,将其调离岗位。

通过这两件事,大家恍然明白,郧县进入了秩序如铁的崭新时代,干部的作风一下子扭转了过来。

通过工作思路调整,第一年全部破题,全县所有工作进入良性运转状态。

美好的蓝图、清晰的方向,再有具体的抓手,干部群众人人有事干,个个有责任。

郧县,这只搁浅的船终于起航了。

有人说,建立良性机制,是柳长毅初到郧县的最大贡献。

还有人说,柳长毅初到郧县的另一大贡献,是把一种忧国忧民的大爱精神注入了郧县的血脉之中。

这得从烟厂关停说起。

全省的烟草行业要发展必须要走集约化道路,小烟厂必须兼并。这是大政方针,也是必须执行的命令。柳长毅不是不懂,但关闭烟厂,意味着郧县的经济社会发展马上就要停摆。作为一县之长,他不能不为郧县的利益考虑。还有一层,他来郧县赴任,临走时市委领导曾语重心长说,郧县的情况特殊,烟厂恐怕要保不住。他也有同感。还有一个无法言说的理由是,当年建厂,由于审批困难,郧阳的领导曾找在京的大哲学家杨献珍奔走呼号,千难万险才建成了这个命脉般的厂子,它可以说是郧县人的宝贝,郧县财政的半壁河山。怎样在执行上级命令的前提下,保证郧县利益的最大化,成了最棘手的问题。他上省里找政策,去武汉烟厂谈合并后的利益分配,跑得马不停蹄。有一天,因为和武汉烟厂基本达成协议,对方高兴,要请他吃饭,而他在前一天已经约定要请省发改委管项目的人吃饭,一方他不能推托,一方是他请人家,结果两头奔波,不会喝酒的他一共喝了半斤白酒、六瓶啤酒,半夜回到宾馆,一头倒在床上,一天一夜没有醒来,可把同行的干部吓坏了。最后,烟厂还是关了。关闭烟厂的那天下午,他沉重地来到厂区。原来生机勃勃的地方,突然沉寂得像个气息奄奄的病人,他走进车间,流着眼泪摸摸那些机器,拍拍那些窗户,心里万般痛恋。他最终下令:钉好门窗,铰断电线,贴上封条。

郧阳烟厂关得安全而平稳,没出任何事故。那时很多地方因为烟厂关闭而出事,有聚集在厂区闹事的,有失火的。郧县关得安全,关得平稳。

可是县长柳长毅的心里却翻江倒海。断了财路,郧县怎么发展?他又到哪里去寻找这发展的第一桶金?

当然,如果他急功近利,只图眼前解决问题,只搞政绩工程,也不难。偏偏他认定,为官一任,必须要给老百姓留下点什么,必须要为他们的长远利益打下基础,必须要为郧县将来的发展打开通道;偏偏他认为,郧县为国家建设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百姓太苦了,郧县一直在等待有人来为它疗治创伤,为它开辟幸福之路。现在,既然组织信任自己,既然郧县等来了自己,自己就有责任给郧县人民一个满意的答案。

也许是压力太大了,一向睡眠良好的他开始失眠。他像个夜游患者一样,每天晚上夜深人静,走上高坡,久久地坐在那里俯瞰全城。他问自己,究竟,我要给郧县做些什么?究竟,我要给这片土地留下什么?究竟,我要给国家贡献什么?

他希望郧县的青山回答他,希望汉江母亲回答他。

青山静默,仿佛郧县63万人的眼,充满信任、充满期待地看着他。

汉江滔滔,仿佛郧县63万人希望的心声,充满深情地在呼唤他。

其实,只要他稍稍变通,生钱并不难。郧县地处秦岭巴山余脉,矿藏储量十分丰富。金银铜铁矿、钒矿、煤矿等漫山遍野皆是。但是郧县的矿藏虽然储量大,却都是贫矿,开矿会留下大量矿渣,后患无穷。尤其钒矿冶炼,要用大量浓硫酸,对水源污染严重。别人可以装糊涂,柳长毅不能。当时,一些矿老板闻知郧县窘境,纷纷来到郧县开矿。但是却在审批手续时连连碰壁。县长柳长毅坚决不准在这里乱开矿山。

有两个问题在重重敲击着他的心灵:一个是国家利益,一个是郧县人民的长远利益。他虽然是小小芝麻官,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他提出的留一片青山给子孙,送一江清水到北京,绝对不是空话。

矿老板们都是通天的。他们大都没有文化,却是天生的心理学家,知道怎样攻关,怎样扫除路障。拉大旗作虎皮的有,搬大人物说情的有,甚至有人说服掌管柳长毅命运的人物来压他,可柳长毅软硬不吃,非常强硬。为了郧县人的长远利益,为了保护好国家的水源地,他坚决不允许滥开贫矿。

有个炼钒厂,没有任何审批手续,一夜之间,在郧县山里悄悄建了钒厂。炼钒要用硫酸,污染很大。郧县政府强令关停,惊动上级,上面打招呼,甚至发脾气下命令,柳长毅一概不为所动。

有人开始说话了:现在钒矿市场前景这么好,周围的河南在开,郧西在开,为什么郧县不能开?

还有人说,现在是什么气候,别的地方都在放开手脚谋发展,你柳长毅认什么死理!你柳长毅凭什么断郧县的财路!

大家替他担心,善意地劝他,要学会变通,不然就要吃亏。有位爱护他的同事,甚至善意地推荐《一代官商胡雪岩》给他看,书里胡雪岩提醒个性强、勇于开拓的左中堂说,你善于做事,不善于做官。

柳长毅何尝不懂得为官之道。但是,官道比起国家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他必须选择后者。

他斩钉截铁说,我个人吃点亏不算什么,只要国家利益和郧县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受损害就行了。

为此,他上上下下得罪了很多人。郧县似乎也把很多人得罪了。一时间,这里门庭冷落,好像被世界遗忘了。

在这举步维艰的时刻,柳长毅想起郧县历史上他最崇拜的两个人。一个是被国民党点了天灯的郧阳特委书记燕若痴。1927年,燕若痴还那么年轻,他却为了共产主义信仰,大义凛然地选择了献身革命。而杨献珍更是一位值得他永远学习的榜样,举国上下的声讨,都不能动摇哲学家对真理的追求。他柳长毅所受的这点委屈算得了什么!

时隔近十年,曾出任城投公司经理,跟柳长毅鞍前马后跑贷款兴城建、最终启动了汉江二桥建设和长岭新区建设的国土局局长李茂勇回

想当时的情景,还是感慨万千。他说,柳书记当年受的委屈太大了。许多事情不堪回首。他还说,柳书记最可贵的是刚柔兼备的品行。与邪恶势力搏斗,他俨然是个勇士,而对关乎民生的事情,他却是呕心沥血,一往情深!他为我们讲述了柳书记当年“禁麻”的故事。

这也得从柳长毅初到郧县说起。初来乍到,柳长毅除了面对那数不清的社会矛盾,还有一个直接关乎民生的难题:县城内疯跑着1000多辆“麻木”车,这种车子三个轮子,噪音大,安全系数差,尤其外形,千奇百怪的丑陋,有遮着彩色塑料膜的,有挡着花布帘的,有用蛇皮袋凑合的,有用白帆布的,跑起来随风舞动,活像当年日本鬼子钢盔上两边的遮帘。这种车坐上五分钟屁股就发麻,再坐几分钟脑袋就发木,故而得名。郧县人恨它,又离不开它。接孩子上学要用,送老人去医院要用,赶路走亲戚要用。在柳长毅召开的第一个老干部座谈会上,有人就尖锐地提出,你若能取缔了“麻木”,你这个县长就做成了。

就这个“禁麻”,竟让柳长毅煞费苦心五年整。1200多辆“麻木”车,1200多个车主的再就业,三四千家属的饭碗,以及连带的亲戚朋友,两万多人的稳定问题,在他心里日夜缠绕。怎样在取缔“麻木”之后,妥善安置车主的就业?怎样最大限度地让惠让利于民?他谋划了四年,又用了一年拿方案,最后在一天之间“禁麻”,两天之内彻底取缔“麻木”车。如果我们回想一下当年的情景,可谓惊心动魄,也才知道,一个决策的具体实施有多么艰难。

县上出台的第一个优惠政策是政府出资购买“麻木”车。请十堰评估所现场评估,评估价再加300,并凭发票退还过去交给政府的全部税费,在政府宣布“禁麻”的第一天主动交车者奖励2100元。这样,一个车主最多可拿到5800多元。第二个优惠政策是让劳动局搜集就业岗位,在广场为“麻木”车主招聘;愿意做小生意的,划拨10平方米摊位;愿去工厂的立即安排;农村的回乡或者组织出去打工,能力稍差的,给你免费发放一套修鞋用具,鞋油、板凳、箱子,都给你备齐,你去挣饭钱。第三个优惠政策是实行农村、城市低保,子弟上学的实行免学费杂费、补助生活费,新考上大学的补助5000元。

尽管政策如此优惠,因为牵涉稳定,作为一县之长的柳长毅,当晚熬到四点才合眼,刚迷糊过去,猛听到一声“麻木”车响,心中大惊,疑是“麻木”车来围访了,披上衣服就往“禁麻”指挥部跑。走到街上,见原来是车主们来排队等待交车,大喜过望,竟不住地对车主们说:感谢你们支持政府的工作!感谢你们啊!

早晨八点,前来交车的“麻木”把三条街塞得满满的。城关镇组织秧歌队,敲锣打鼓地来庆贺,一向严肃有加的柳长毅竞激动得跟他们一起扭秧歌。并用手机信息通知全县机关干部给“麻木”车主送水送饭。

“把温暖送给他们,让‘麻木车主知道,政府是关爱他们的。”他站在街头,一条一条不断地发着短信。

一个月后,政府跟九通公司达成协议,上80辆红紫相间、黄色保险杠的富康,起步价两元,政府给每辆车每月补贴油价200元,这个政策沿用了两年。

没了“麻木”,郧县的街道好宽敞、好清爽啊!人们的心也仿佛一下子敞亮了。有了漂亮的出租车,郧县一下子有了现代化气息!人们的意识也仿佛突然间跟大时代接轨了。

在这一系列变化之中,人们终于发现,为了郧县的发展,县长柳长毅在怎样呕心沥血地工作着。人们骤然看见,柳长毅所在的县政府办公大楼二层,彻夜灯火通明,是郧县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郧阳之梦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柳长毅特别喜欢这句格言。面对郧县危局,柳长毅立下重振大郧阳雄风的冲天之志。他和县四大家领导一起反复研究宏观大势,早在2003年初,就站在鄂西北地区乃至鄂豫陕三省交界地区整体发展的高度,重新定位,确立了主动融入十堰半小时经济圈,提出抢抓南水北调建设工程机遇,在汉江之上再架一座2000米大桥,通过长岭这个十堰城区和郧县县城之间的桥头堡来连接两城,借此从根本上拓展郧县县城和十堰城区发展空间,谋求依市兴县、市县一体发展,从而再造郧阳昔日辉煌。

为了这个“一江二桥三镇”的战略构想,为了跑汉江二桥的立项批文,他和他的战友们经历了朝圣般的苦旅。

1、一桥飞架南北

柳长毅的坚韧和霸气,柳长毅的目光远大,柳长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个性,在争取汉江二桥立项的过程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两次大搬迁,使郧阳古城12万居民挤在仅有6平方公里的三条沟岭之上,人都要堆起来了。就这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后又要淹掉近1平方公里。县城将要第三次搬迁。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县城将往哪里搬迁?城市将往哪儿发展?柳长毅在上任之初反复考察了茶店的长岭地区,看到近30平方公里的临江岗地,内心突然一动,把目光锁定在了这个地方。

2002年冬季的一天,柳长毅和县城建局领导视察城区建设。当步入一号水库大坝,放眼北望高高屹立的烈士陵园,看到陵园下宽广的解放大道由北向南笔直延伸,但到了一号水库戛然而止,旋而西绕,一潭死水临门挡道。柳长毅忽然就想,为什么让死水挡道?何不将解放大道跨越水库,直达江南长岭这个大的发展平台,沟通江南、江北?逼仄在江北沟岭之上的城区何不向江南延伸?

2003年元月,一番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柳长毅在执政郧县的首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城市发展的构想作了如下表述:“突出山水特色,拓展完善县城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分,将县城布局调整为江北区、三门区和长岭区,构筑新的城市框架,力争把县城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和鄂西北的次中心。”

他们迅速请省设计部门完成了一个跨越江北、江南的新的滨江城市的规划蓝图。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柳长毅更为明确地-提出“一江二桥三镇”的城市发展战略,报告号召全县人民,全力把郧县打造成十堰的后花园。

社会上有人质疑:这不是白日梦吗?新来的县长不了解情况,瞎吹牛,什么一江二桥三镇,一座大桥那要多少资金,郧县目前的状况是吃饭财政,上哪儿去找这么多的钱。来自上边的质疑就更不用说了。汉江上本来就有一座桥,有什么必要再建二桥。

柳长毅的回答很坚定:有必要,很有必要!

这期间,他大刀阔斧搞改革,先以远大的战略眼光,制定了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又用具体实施方案来推动战略发展,尤其一举禁“麻”,让全县人民看到县委、县政府治理郧县的力度;而精简机构,成立综合执法大队,让混乱不堪的汉江河沙开采走上正常轨道,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执法成本,而且当年就增加税收275万元,则让全县人民见识了政府依法治县的魄力;特别是两次干部处理,更让人民看见了政府扭转干部作风的决心;尤其,柳长毅本人的刚直不阿,以及他可贵的民本思想,则让郧县人感受到一种彻心彻骨的温暖。

在这良好的基础之上,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着“一江二桥三镇”的规划建设。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路当然在市场。怎样通过市场找到发展的第一桶金,是柳长毅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通过县上四大家反复研究,决定组建城投公司,来打开一条通道。烟厂关闭,有几个亿的固定资产,也有一些资金,柳长毅把这些钱集中放在城投公司,贷款2300万元,修了郧县的第一条柏油马路。这是第一次贷款搞城市建设。这条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振奋。2008年,他将年轻能干的鲍峡镇党委书记李茂勇调到城投公司任经理。

李茂勇有长期基层工作经验,关键有思想、爱学习。柳长毅欣赏有胆略、有超前意识的人。

李茂勇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上任就大刀阔斧干。土地归总,烟厂资产归总,再加上南水北调国家计划给郧县有十几个亿的补偿,他把这些资金细细理清,然后奔走游说,取得银行信赖。很快,国家发展银行、开发银行和信用社给城投公司贷款5个亿。这样,汉江二桥和长岭开发区一下子有了起飞的条件。

这真是太令人振奋了。有了这成功的第一步,李茂勇更成了拼命三郎。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拼命工作。他回答说,跟柳书记干有奔头。

这有个原因,还在李茂勇当茶店镇镇长时,那时候,为了发展,大家一窝蜂出去搞招商引资。他好不容易引进一个厂家,但是柳长毅反对在汉江边上建厂。柳长毅说他只有一个宗旨,就是要保护好国家水源地。但当初李茂勇不理解,产生深深不满。后来的实践证明,柳长毅是对的。从那时起,他就对柳长毅产生了一种深深的信赖。他深情地评价柳长毅说:一个人站得有多高,想得有多宽,路就能走多远。他还充满敬重地说,柳长毅是最不懂潜规则的痴情县长。他目睹过柳长毅不被理解的委屈,他为他所站的高度而倾倒!

可以说,他是怀着对柳长毅的无限信赖走马上任的。

有了城投公司,有了融资能力和平台,郧县的建设就插上了翅膀。

开发长岭,实现“一江二桥三镇”的宏伟构想,关键性、控制性工程是汉江二桥。而在一个偏远县城,在两公里距离内修建两座大桥,挤进国家政策笼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对于郧县发展,汉江二桥无异于一座生命之桥,只有这个“诺亚方舟”才能将郧县人民渡到幸福的彼岸,兴建它不容丝毫犹豫。

于是,柳长毅和负责二桥申报的同事们开始了艰难的朝圣之旅。

那是一些怎样的日子啊,为了找一位老乡领导给帮忙说话,他们早晨七点就等在领导的家门前,看见领导出来,立即酝酿出一脸笑意迎上去。

柳长毅好口才,见人就是一番滔滔雄辩。从郧县的历史说到郧县的现状,从一桥说到二桥,阐述修建二桥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述二桥建成的辉煌前景。有时候,这样的情景一天要重复好几次。

那情景有点儿像对天弹琴。从2002年年底构想产生,到2003年第一份报告递交十堰市政府,到2008年9月国家正式批复,在争取立项的六年多时间里,柳长毅率领负责二桥申报的同事们四十多次跑武汉,十多次进北京,何止万里长征!记不清多少次遭质疑,多少次面对冷遇,多少次苦苦请求。刚开始,几乎没有人听他们的。在那希望和绝望交织的每一次奔波里,在那漫长的等待里,他常常想起西藏那些磕着等身长头到布达拉宫朝圣的圣徒。他悲壮地发誓:若二桥跑不下来,我就向63万郧县人民辞职。

作家梅洁在《大郧阳,归去来兮》一文中写到柳长毅殚精竭虑为郧县谋发展时曾无限感叹:纵观今日政坛,有“尸位素餐者”,有“贪污腐败者”,有“强权害民者”,人民是多么盼望多一些像柳长毅这样“在其位、谋其政”能真心诚意为他们谋幸福的官员啊。

2008年9月26日,是郧县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柳长毅生命里的重大节日。

这天早晨,雨过天晴,到处一派清新。当省市县三级领导共同铲下二桥动工的第一铲土,当三天后万名父老乡亲在郧县文化广场向二桥建设踊跃捐款,柳长毅与负责二桥申报和组织建设的许多同事,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都擦不干夺眶而出的泪水……

柳长毅默默地走向捐款箱,捐款5666元,并代他妻子捐款2000元,其中用意是,5666元代表建桥一路顺利,2000元代表夫妻同心。当时,他的月工资只有2000多。

二桥建设启动,他的另一员大将也就走到了前台。这个人就是担任汉江二桥副总指挥的县人大副主任左文学。

左文学当过兵,上过越南前线,有种不动声色的坚定和勇毅,关键有股子韧劲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脾气,而且,胸怀大志,对郧县的发展有种切切的热望。他领导的金龙公司,曾经开辟了郧县工业的新纪元。

柳长毅特别欣赏他披荆斩棘的精神,对他寄予厚望,充满信任。

左文学对柳长毅也充满信任。柳长毅来郧县时,他做经贸委主任,从头到尾参与了柳县长主持的郧县工业发展30条的实施意见的制定。那正是企业改制的关键时期,难题多如乱麻。职工的安置,债务处置,资产的变现,等等,柳长毅坐镇指挥,指导他们建立激励机制,实行招商引资,抓企业改制,迅速扭转了局面。尤其柳长毅所倡导的三铁治县,令他佩服之至。他在柳长毅手下工作,领略了他的大气派、大智慧。他甘愿和柳长毅一起,做实现大郧阳梦想的马前卒。

誓言变成现实的过程,是心血与汗水浇铸的过程。2011年8月初的一天,当我们踏上即将合龙的汉江二桥,目睹凌空吊起的重50吨的钢管拱和桥下波涛汹涌的江水,是心惊肉跳的震撼;而面对桥下四根一组形成的世界上最壮美的凯旋门柱则是无言的震惊!

何其神速!只不过短短两年多,柳长毅在桥南工地飞笔题写的“长虹卧波,巨龙腾飞”已成为现实。

我们见到左文学,希望他谈谈他的桥。他却说,功在郧县百姓,功在柳书记,是他建立了郧县城市发展、工业发展、农业发展的理论体系;谋划了一批大项目,为今后的发展打好了基础。郧县照这样发展,二十年不会落后。

他充满感情地说,柳书记感染了郧县。他在山区干了近十年,没有懈怠过,没有疲劳过,这么有责任心的县委书记他没有见过!

他充满爱意地说,我们崇拜他!我们尊敬他!

也许是对汉江二桥共同的爱,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吧。他们互相信任,互相欣赏。

柳长毅在说到左文学的时候,也是这种深情。那天,我们对他说,一直联系不到左文学。他抬起手腕看了一下表说,现在才七点嘛,左文学肯定还在工地上,我们的干部我太了解了。你们去那里准能找到他。

我注意到,柳长毅在说到郧县干部的时候,总是说我们的干部;说到郧县移民的时候,总是说我们的移民;说到村民的时候,总是说我们的百姓。

这不是口语,而是一种感情。含着爱戴,也含着一种家人般的亲切。

是的,一桥飞架南北,树起了郧县人复兴大郧阳的信念,也建起了人与人之间友情的桥梁。

2、雄风起长岭

汉江南岸有个天马崖,传说有天马在汉江河畔饮水被神定于此,化作长岭。马首的东方

水域称神定河,马尾的西部称天马崖,并传言天马腾飞则郧阳必起雄风。

一桥飞架,天马腾飞,郧阳雄风骤起。

这雄风的源头在长岭。作为郧县融入十堰经济桥头堡的长岭新区,2011年已建起八大工业园区,正在成为很多人关注的投资热土。然而,它的从无到有,从低潮到壮大,也是一个令人心惊的“汉江天险”!

柳长毅为开发长岭新区付出的心血一点不亚于汉江二桥!

如果我们翻开郧县这几年的大事记,会惊讶地发现,仅仅2008年一年的时间,柳长毅主持召开的关于长岭新区开发的县级会议就有十二次之多;为了使省内外知名大企业落户长岭,他亲自登门拜访、亲自率队谈判不计其数。

二桥即将建成,天堑将变通途,郧县强势崛起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二桥的建设只是打开了希望之门。再现郧阳雄风,长岭开发是平台;实现郧阳复兴,市县对接是根本。在汉江二桥渐现雄姿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按“山水园林新城”的标准规划设计的郧县经济开发区获得省政府批准,掀开了郧县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力度最大、工作强度最高的建设岁月。

上下齐心,人心思进,这是郧县历史上最令人振奋的时代。我们不妨跟随柳长毅们匆忙的身影,去看看长岭开发新区。在这里坐镇指挥的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生坤。这个从乡长、县审计局、人事局、劳动局、政府办一路干上来的县长助理,有着一种让人信赖的沉稳。湖北这个地方很奇怪,男人都生得外表文弱,内心刚强,意志非凡。如果我们仅仅看徐生坤儒雅的外表,根本不相信,他会撑起开发区这一片蓝天。这里的建设场面太宏大了:返乡创业园,普新工业园,天圣医药工业园,大运川路汽车工业园,郑合工业园……八大工业园区,先后上马,开山辟岭,机械轰鸣,到处一派沸腾。这里有着许多传说和神奇的故事,随便找一个人都会讲出许多。但徐生坤的讲述却最为朴素感人:“珍惜。”他说,2007年上任之时,柳县长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给他配备能干事的人就行了。柳县长说给你政策,第一届班子你可以在全县选,要谁给谁。

他无限珍惜这种信任。古人讲,士为知己者死,他把这句话演变为士为知己者干。

长岭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山峦起伏,没有一块平整的土地,汉江天然阻隔县城与开发区,没有任何基础设施。就是说,他们要在荒山秃梁上创造奇迹。

柳长毅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思路让奋起更坚定。

徐生坤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柳长毅的信心。那是开发区瞄上第一条大鱼昆明商会的时候。昆明商会的老板是十堰人,成就大业之后有报效家乡之愿。他们闻知,数十次登门拜访,但都没有说动,原因是郧县投资条件太差。眼见得就要泡汤,柳长毅亲自率人奔赴云南总部,跟董事会的人诚恳陈述郧县的各种优势和前景,特别说到郧县的软环境,也就是“人心思变”的人文环境的可贵,一来二去,摇摆不定的昆明商会终于同意来长岭开发区投资落户。

而柳长毅说服香港华袤公司董事长李新圭投资建设郧县龙蛋共生(恐龙蛋和恐龙化石)的国家地质公园的故事,简直就是一个传奇。本来一心一意来郧县开矿的李新圭,被柳长毅带到青龙山。他俩用两个塑料袋垫在屁股下坐在山梁上聊天。柳长毅像诗人一样为他描绘了水库蓄水之后这一片水草丰美之地将是怎样的世外桃源。他说得那样诚恳,那样动情,仿佛是在给人介绍自己心爱的闺女。李新圭动心了,决定投资1.5亿。当天达成协议后,李新圭迅速组建了公司,按柳长毅的“蛋形”创意设计了博物馆,第一期投资500万美元迅速建起了湖北第一个地质博物馆,以此为标志,湖北的第一个国家地质公园达标挂牌。

说也神奇,继这两个良好的开端之后,好事就在2008年和2010年一个接一个降临长岭开发区,“普新工业园”征地600亩,投资6个亿;“天圣医药工业园”征地200亩,投资2.5亿;“大运川路汽车工业园”征地1134亩,一期投资15个亿,计划投资25亿,年制造重型卡车10万辆,年产值300个亿,一期年产5万辆,年产值150个亿,还可带动500个亿的配套生产。

这些凤凰纷纷落巢郧县长岭开发区,仅仅因为一点,郧县政府的服务态度好。当然,郧县依托十堰市和二汽,大环境有利于发展,也是重要的因素。但对这些分公司遍布全国的大企业来说,前者却是他们最为看重的。

有一个故事最能说明郧县政府良好的服务态度。

大运集团在与柳长毅谈判的时候要求开发区半年把地平整好,有了这个前提再谈投资。在当时这可是天大的难题。这里光拆迁户就有200多户,很多是新楼房,有的相当豪华,拆迁难度很大;还有300多座坟要转移,500多万土石方要挖填。柳长毅在全县党员干部动员大会上发布命令,要求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投入整地活动。那时候创造了一个名词叫做“包抓”,你包抓的地方,千难万险你去克服,我只要结果。

目睹过当时平地盛况的人回忆说,那就是愚公移山,那就是精卫填海。仅仅二十天,新坟老墓迁完,房屋拆迁完毕。

大运老板远勤山第二次来开发区,大为感动。他说,他在全国走了很多地方,从来没见过郧县政府这么有能力,这么有诚意。

又过三个月,一片平展展的工业用地像婴儿那样安详地躺在长岭的怀抱里。

远勤山第三次到开发区就是真正的震撼了。他说,郧县领导了不起,郧县群众了不起。他跟政府的人座谈,说一定要把他的大部分精力投到郧县,用实际行动报答郧县政府、报答长岭生态工业园的老百姓。只要是园区拆迁户,无论男女老少,谁来大运都欢迎,安排在合适的岗位工作。

所谓天道酬勤。

2009年4月22日,春回大地,山野飞花。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一行专程来到郧县调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展情况。他们看到了这样的奇迹:设施完善、宽阔敞亮的汉江大道已经建成;汉江二桥桩基已深入江心;长岭开发区一片沸腾:“普新工业园”“天圣医药工业园”“大运川路汽车工业园”“东盟工业园”……如雨后春笋,突然地蓬勃在郧县大地上。

惊讶和震撼犹如滚滚热浪,在所有人心里涌动!

什么叫落实科学发展观,什么叫又快又好发展,郧县的现实不是生动的写照嘛!

看完几个建设工地之后,陈天会决定改变调研行程,立即开会研究郧县现象。他叫来市委秘书长陈家义、组织部长董卫民等市局领导,畅谈一路所见所闻,热议郧县惊人的变化。

共同的感悟与感慨,使他们迅速形成一个重要共识:将郧县发展纳入十堰城区的发展规划之中,实现郧县与十堰城区无缝对接,市县一体,共创双赢,开创十堰更加灿烂的明天。

需要说明的是,十堰市与郧县不过37公里。十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迅速崛起,已成为鄂西北的工业重镇,在全国的版图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尤其近几年,还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城市”。但十堰缺水。而毗邻的郧县在南水北调工程库区蓄水之后,将碧波荡漾,水绿山青。十堰的执政者们正是看到了这一优势,

才果断决策。

当天下午,郧县天安宾馆会议室的调研会开得热烈,开得振奋。陈天会打开调研工作笔记本,对在场的市县领导们,激情阐述他已梳理好的市县五大对接内容:

规划对接:十堰城区规划要有郧县规划的元素,郧县规划要有市区规划的背景……

交通对接:努力打造城区与郧县“半小时内交通”网络,实现市区与郧县的快捷交通……

项目对接:要使更多的项目布局在郧县,实现市区与郧县项目建设的良性互动……

产业对接:要在郧县延长汽车产业链条,打造新的企业集群,在郧县与城区之间、郧县与武当山之间打造“半天黄金旅游线”或“一天黄金旅游线”;农业和其他产业都要在找“结合点”上下工夫,在“双纳入”上做文章……

市场对接:要在机制上、制度上着手建立区县一体的统一市场。

“4·22”讲话像四月的春风,顿时飞遍郧山汉水;也如四月的阳光和雨露,滋润着郧县人渴盼已久的心灵。人们奔走相告,他们节日一般欢呼;他们频频用电话、手机短信向亲人朋友们报告着“市县一体、郧阳归来”的特大喜讯。

“4·22”讲话更是号角,吹响了郧县用深圳速度实现跨越发展的进军号。

仅仅三年,长岭开发区招商引资60个亿,到位35个亿。目前郧县工业基础已经奠定,为将来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柳长毅梦想的工业长廊和十堰经济的北部组团已经初步形成。而最重要的是,在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中,唤起了大郧阳精神,培养了一大批肯干事、能干事、有情有义的干部。

移民之殇

中国有句老话:男儿有泪不轻弹。一向刚毅的柳长毅却为郧县移民多次流下了滚滚热泪。

2008年,柳长毅走到了县委书记的岗位上。这个位置为他大刀阔斧地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让他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

这正是郧县最紧张的一年,汉江二桥启动,长岭开发区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南水北调移民工程启动。郧县要动迁移民整整6万。外迁3.1万人,后靠2.9万人。光柳陂一个镇就要移民两万。而且,国家有严格的时间规定,2010年年底,动迁移民要基本安置完毕。

6万移民动迁,这个数字对备受创伤的郧县来说是惊人的。柳陂镇就是一个天大的难题。柳陂是全国知名的富镇和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它一肩挑两座城,既是郧县的菜篮子,更是十堰的菜篮子,号称寸土寸金。近几十年,它因南水北调工程两次被淹没,还遭受了1983年丹江口水库超标准拦洪的灭顶之灾。但柳陂人硬是在灾后的荒沙滩上一块一块地捡石头,一担一担地挑河泥,再造了河谷两万亩土地,可以说,柳陂的富有是柳陂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柳陂的肥田沃土是柳陂人用性命换来的。但残酷的是:5万人的柳陂镇有两万人和两万亩土地都在调水工程淹没线下。柳陂要第四次沉没。

当时社会上就流传着湖北移民看十堰,十堰移民看郧县,郧县移民看柳陂的说法。早在调水工程规划阶段,一个严酷的问题就摆在长江委和柳陂人面前:是在江口筑起堤坝保护柳陂不被淹没、柳陂人不搬迁,还是放弃保护,让柳陂人搬迁到千里之外重建家园?

如果选择前者,显然是违反自然规律。丹江口水库蓄水之后,柳陂将被包围在一片汪洋之中,仅被个高耸的坝体保护着的柳陂,内里几百平方公里的盛雨面积将产生没完没了的内涝,气候将发生剧烈变化,土地也会迅速沙化、碱化,而—旦发生水患,大水扑进大坝,几万人就要倾遭灭顶之灾。也就是说,加坝保护起来的柳陂从此要生活在恐怖之中,世世代代不能安宁。

但是选择后者即放弃柳陂保护,必遭柳陂的激烈反对:柳陂人舍弃故乡的痛疼怎么得了?

天大的矛盾摆在柳长毅面前。

站在柳陂人的长远利益上,柳长毅坚决主张放弃柳陂,借国家南水北调政策之东风为柳陂人找个长治久安的地方安家落户。做这样的决策,柳长毅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

此刻,生活在富贵之乡的柳陂人,痛苦地认为,县上把他们赶出了家乡。

后经专家反复论证,国家采纳了放弃保护的方案。仅此,柳陂要外迁移民9000人,后靠移民10000多人,淹没血汗土地8000亩。

为了做移民的思想工作,县上组织包保队员进驻每一个家庭,而且是每户两名包保队员。但9个月过去了,柳陂人的愤怒情绪始终未减。他们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在移民干部身上,一天到晚追得分管移民工作的镇委副书记杨晓不敢回家。这天,正好柳长毅在柳陂镇青龙山庄农家乐接待海南大学教授。移民们发现了他的车,几十人立即冲进农家乐。柳长毅平静地嘱咐客人安心吃饭。然后关上门出去。

众人七嘴八舌地开始喊叫:“我们不搬迁!”“谁出卖了柳陂我们跟谁拼命!”柳长毅大声地对移民解释,但他的声音被他们的叫喊声淹没。这时候,他发现旁边有辆小拖拉机,就说,我站那上边行吗?我站高点说话大家听得清一些。就在他往拖拉机拖厢上爬的时候,情绪激动的两个女人扯住他的衣裳,嚓的一声,衬衣被撕破,柳长毅赶紧用衣袖绑在身上遮住肚皮。这时候,挤到他跟前的干部悄声问,要不要上警力。他说不要惊动公安部门,群众思想不通有情绪是正常的。我们做工作就是了,我相信我们的移民。

于是,拖拉机的拖厢成了他的演讲台。他先恳切地叫了一声柳陂的父老乡亲们,然后说道:让你们离开这么好的家园迁出去,作为县委书记,我像嫁女儿一样心疼和不舍。但是,南水北调是国家工程,需要你们作出牺牲。你们放心,县上一定会把你们安排好……但愤怒的移民不听他的。他一遍遍讲着,讲得口干舌燥,讲得喉咙冒烟,他们就是不散。消息迅速传到市委、市政府。市里分管移民的副市长梁吉祥立即赶来现场,市委书记陈天会也不断打电话、发短信询问情况。但柳长毅都说是群众围访,没有大问题,让领导放心。后来他的手机没电了,跟外界的联系断绝。但他没有丝毫的担心。他总是那句话,我相信我们的移民。他们不管有多少委屈,最终都会理解,都会服从国家利益。

这天晚上,他被围到夜里两点。

但是,他一直坚持不让出动警力。事后谈起,他也只说是“群众围访”,不说是“闹事”。

放弃柳陂,柳长毅真的是肝肠寸断。柳陂,依山傍水的天府大镇,一望无际的良田沃土,不久,都将葬身水底;还有它那能耕能商的勤劳人民呢,那丰衣足食的日子呢,那笙歌燕舞的温柔梦呢?哪里再能找到这样的伊甸园!

柳陂是郧县唯一的河谷川道,是县里的招牌,是他心头的肉,没有人知道,割舍柳陂他的心里有多么疼痛。移民们不了解,作为郧县最高长官的柳长毅,外迁移民是他心里最痛和最大的牵念。早在移民工作刚刚启动的时候,他就亲点工作作风过硬、一身正气且对老百姓特别有感情的政法委书记周吉礼担任郧县移民副总指挥长。从长江委规划移民安置点开始,他就和周吉礼及县乡分管移民的干部一次次去为移民选点。全县71个移民安置点,他几乎都亲自去看过。早在柳陂风波之前,柳长毅就曾带着周吉礼及县乡分管移民的干部,来到荆门市

沙洋县熊望台规划中的安置点,只看地里长满又细又高的白杨树,知道这是不适合种粮种菜的林地,一打听此地离县城40里之遥,离最近的集镇也有20里,柳长毅顿时热泪夺眶而出。他心痛地喃喃自语:我的百姓,从那么好的地方迁来,在这儿怎么生活?当天晚上,他在沙洋宾馆洗澡,想到移民日后迁来熊望台的艰难,不由得伤心难捺,泪水和着澡水哗哗流淌……

他当晚就打电话跟湖北省移民指挥部交涉,第二天就直奔武汉找分管副省长。

柳陂风波之后,柳陂移民问题引起了湖北省委进一步重视,省委书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郧县的意见。

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柳陂9000移民分别安排在条件优越的武汉郊区和潜江市光华农场。

柳长毅有个著名的观点:移民是嫁出去的女儿,不是泼出去的水。我们要为他们的终生幸福负责。

这个负责,可不是哗众取宠的官方用语。郧县是实实在在干的。县上先派周吉礼到移民工作先行一步的河南淅川、本省丹江口市学习取经。然后拿方案。偏偏周吉礼是个特别有情且细心的人。他学习取经不是坐在会议室里听经验介绍,而是抓住一切机会到移民现场去看,把人家好的经验牢记于心,把需要改进的地方装在心里反复思量。柳长毅给他的死命令是郧县移民一定要践行“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的方针,一定要搬得平安、温暖。让远迁移民觉得郧县永远是他们的依靠、他们的娘家。这简单的要求,实施起来却难于上青天。

郧县县长胡玖明日后对记者说,郧县为移民搬迁所做的方案有9米多高。周吉礼的工作笔记里则有著名的32条。甚至包保队员的具体包保内容都有10条之多。笔者在2011年5月随中国作协采风团到达郧县时,胡玖明说,这个移民工作真是难搞。我来时1米8的个头,满头的黑发,现在头发秃了,个子也矮了,背也驼了,人也老了,我爱人跟我走一起都不般配。我问为什么。他说,成天地点头哈腰求人啊。就为把郧县的移民安置好,不知动了多少脑筋,说了多少好话,求了多少人。我被这位原省委副书记的秘书的幽默逗乐了。真有这么可怕吗?他来到郧县不过两年工夫。真的,他认真地说。据说有批远迁移民离境,他负责护送。出发那天,一切都安排好了。印辆大客车,80辆大卡车,指挥车、警车、救护车,神龙不见首尾,全都汇集在高速路口。却因大雾,高速路关闭。他听见消息的一瞬间,脑袋嗡的一声,头痛得几近失去知觉,人们送他回到宿舍,吃了药打了针还是止不住疼,他放心不下滞留在高速路口的移民啊。

移民之难,难于上青天!

但是移民也史无前例地密切了郧县干部和老百姓之间的感情,密切了领导们之间的战友之情。有这样一个故事笔者不能不提。2010年5月的一天,安阳镇900多远迁移民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中点。锅碗瓢盆、电视、冰箱,乱成一团。移民的迁徙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搬家。人们在这里等装车,等集中,需要好几天。好几天里只能吃方便面、吃饼干,喝矿泉水。曾亲临现场参与移民工作的作家梅洁在其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迁徙的故乡》里悲怆地喊道:那只有一两个月的小移民怎么受得了!那70多岁、坐在轮椅上的偏瘫老人怎么受得了?她大小便失禁啊!那个等待生产的孕妇怎么受得了!那个癫痫病人怎么受得了……

雪上加霜的是这天天黑时突然大雨瓢泼,众多移民抖抖嗦嗦淋在大雨里。而上级三令五申,为了安全移民离境时不准夜行。亲自来送移民的柳长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人群里窜来窜去稳定大家情绪,嗓子都喊哑了。这时候,周吉礼果断地主张违规夜行。但是他怕连累柳长毅。他认为自己在郧县算不了什么,可郧县目前决不能没有柳长毅。他走到柳长毅面前,低声说道:现在情况特殊,必须马上出发,否则要出大问题。从现在开始,你不要给我打电话、发短信。这里的一切我负责。如果今晚夜行出了事,我就跳崖,你上报我畏罪自杀就行了。说完毅然决然跳上指挥车,大臂一挥,让千人车队出发。

那一刻,郧县的青山一定是静默的,在向一个敢做敢当的勇士致敬!

那一刻,柳长毅的心里肯定是翻江倒海的,为周吉礼的大义凛然而自豪,为战友的患难之交而感动。

他向指挥车上的周吉礼缓缓举起手臂,泪水混合着雨水冲过他的近视镜流进嘴里。

多么好的党员,多么好的干部,多么好的战友。因为他们,他再次感到奋斗的意义。

时过境迁之后,胡玖明淡淡地说,移民的事啊,不堪回首,不战而胜,不值一提。他解释那个不战而胜说,仅仅是没有硝烟炮火,战争所经历的一切疼痛都经历了。至于不值一提是因为再难也过去了嘛!

可是,在有些人的心里,这件事留下的创伤就永远过不去。县移民局局长邓兴忠至今外出,经过移民村都要命令司机绕过去。尽管那里物是人非,房倒屋平,已经没有了村庄的任何痕迹,他还是不能承受心理上的痛惜。车开过去了,他又让司机再绕回去,一个人走下车,在曾经炊烟袅袅的地方久久伫立,回想曾经活跃在那里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他的手机里,曾经存过上千个他们的名字,他的手机曾经一天被他们上百次地拨通,拨得发烫,拨得他焦灼难耐……可是,现在他们都走了,再也不是郧县的百姓。作为移民局局长,他真的、真的想念他们。

移民是郧县一个深深的痛。郧县外迁移民38批次,曾28批次亲自护送移民到安置地的柳长毅,直到一年后提起移民,眼眶都会发红。我采访他那天,县文联主席景贵社还小心地叮嘱:不要在柳书记面前提移民。

柳长毅,这个刚毅的中年汉子,有着鄂西北人特有的棱角分明的坚毅面孔和火辣辣的心肠。他曾经是开朗的、热烈的、刚强的,现在眉宇间却永远地锁上了忧愁。他说,将来如果有机会,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到外迁的71个移民点去看看郧县的移民,坐在他们身边,问问他们是否适应了异乡的生活,再给他们讲讲怎样与当地群众处好关系,劝导他们目光放远,娶媳妇嫁女儿不要只盯着移民群体,要善于融入……

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啊!

正是柳长毅和移民干部们这种用心用情的工作精神,保证了郧县移民工作的顺利。现在,郧县已基本完成了移民外迁任务,内安工程也在大步推进。

精神之地质公园

世界上有许多地质公园,但只有郧县有龙蛋共生的恐龙化石及其地质公园。这再好不过地说明,这里曾经水草丰美,是蓬勃生命的天佑福地,是最适合生命繁衍生息的地方。

如今,这里还是精神的地质公园。当你在郧县的土地上走过一圈,震撼你心灵的不仅是一江二桥三镇的宏伟蓝图,更重要的是那洋溢在干部群众身上的饱满的理想主义激情和蓬勃向上的斗志,还有那精神领域的干净气息。

1、寻找云层上面的阳光

有位作家说,生活是灰暗的,你必须穿越云层,只有在云层之上,才能找到生命的阳光。

柳长毅非常赞同这个观点。长期在宣传部门工作的他,面对郧县的现实,清醒地认识到,郧县面对的是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两大难题。

他认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域,乃至一个国家,只有精神和物质同时飞跃,才能真正找到云层上面的阳光。所以,从他踏上郧县的土地开始,他就在两手抓,一方面规划郧县建设的宏伟蓝图,竭尽全力抓一江二桥三镇建设;另一方面抓郧县干部群众的心灵工程建设。郧县和共和国所有的地方不同,它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备受创伤。郧县人奇怪,好像它注定只能牺牲与奉献。国家的两座水库丹江口水库和黄龙水库,库区明明在郧县,大坝却在别的县域,就是说,牺牲在郧县,收益在别处。在伤心失望和对昔日辉煌的无限怀恋里,郧县失却了大郧阳精神,变得委靡不振了。也就是说,昔日的雄鹰折翼敛翅了。

如何疗治雄鹰的创伤,让雄鹰的双翅扇起五彩祥云,是柳长毅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有着八年十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经历的他,深知精神对人的重要,深知精神文明建设对一个城市的重要。他在宣传部工作期间,听说一位叫忽红叶的编剧要走,他立即找他谈心。当听说忽红叶是因为对方给一套房子而要离开十堰时,他当即表态说我给你解决。但他哪有那个能力啊,只好奔走呼号,最后找秘书长帮忙解决了三室一厅。忽红叶从此扎根十堰,兢兢业业为文化建设作贡献,还把他当做亲人,在病床上也不忘给他打电话。他更是把忽红叶当做亲人,逢年过节都去看望,有了困难及时帮助解决。来到郧县,当他听说有位叫兰仕华的画了一幅古郧阳城的巨幅画卷,立即登门拜访,并让其为他详细讲述画中情景。他不是郧阳籍人,但他迅速在郧阳老一辈文化人浓烈的怀旧情感里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慨然提笔为其作序,表达一个县长对郧阳人情感的理解和认同。

笔者曾读过他发给郧阳籍女作家梅洁的短信:“家乡开始移民了,你回来看看吧。”“又到了樱桃成熟季节,我们接你回家吃樱桃吧。”

多么亲切!多么深情!

笔者曾亲眼目睹湖北郧县人对作家梅洁的衷心爱戴。柳长毅说,郧县是把梅洁大姐当做家里人的。我当时无限感慨。我想到屈原的故事。一个诗人之死,能够演变成全民族的节日,这样万古流传的佳话,只有深情的楚国人能够做到。也许,楚人之子柳长毅深谙此情,才会如此地敬重文化人,如此地敬仰文化,如此地明白文化对于提升精神的重要意义。

柳长毅决心带领郧县人找到云层上面的阳光。

他从香港大学、海南大学请来经济学教授,从人民大学请来社会学教授,从武汉大学请回郧县籍的副院长,从全国各地请来专家名人,分期分批给党员干部上课、培训。一时间,郧县的党员干部学习社会科学、学习文学艺术的热潮悄然兴起,柳长毅办公室里深夜的灯光引来了一大片灯光。很快见到成效,有人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各种文章,有人就郧县的发展形成了质量上乘的调研报告。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在悄然发生变化,而且影响波及到普通百姓。

笔者在采访宣传部部长金菊的时候,平时不多言语的她,一开口就让人觉得气质不凡。我想到那句老话,腹有诗书气自华。金菊说,各种高档次的培训使大家站到了一个精神高度,大家在学习中开阔了眼界,摒弃了狭隘的“酱缸文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利益。慢慢地,有了郧县形象。现在我们出去,都以郧县人为自豪。现在的郧县有说的,有看的。看农业有生态新村,有龙头企业,看工业有长岭工业园,看发展的气势有汉江二桥。郧县现在是以规划治县,以秩序治县,以文化治县,以精神治县。大家干得特别开心,特别有劲儿。我们这里,政协啊,人大啊,人人都有一份责任田,人人都在那里兢兢业业地耕种。精神的气场特别好!

宣传部副部长徐堂根说:柳书记刚抓精神文明建设那阵,人们并不十分理解。他是个超完美主义者。他那犀利的眼睛总是在寻找郧县人精神上的不足。现在人们服了。他把郧县的事情看得很远很远。这个不知疲倦的人,这个永远工作着的人,这个最没有低级趣味的人,这个骨子里干净的人,给郧县留下的精神财富太多了。现在,大家对他有种心疼,自己的难题尽量不找他,不好的事情赶紧想法处理,怕他知道了伤心。

是的,现在人们服了,人们看到了精神阳光照耀郧县的神奇力量。县文联主席景贵社挥笔写下“长风破浪,毅然担当”的对联送给柳长毅,表达一个文化人对书记的敬佩之心。

县作协副主席蓝善清跟随我们采访了三天一直很少说话。这天深夜结束采访后,他双手支着下巴,轻言细语说道:柳长毅是郧县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开创了新郧阳时代,对郧县作了历史性贡献。这个憨厚的作家最后叹息道,也许是上苍特别眷顾多灾多难的郧县人吧,柳长毅来了,上苍硬是把他死死摁在这儿十年不动窝,这是天意啊。

大家都说到了柳长毅的走。走是必然。柳长毅在郧县待了近十年,纵然郧县的山水、郧县的干部百姓留他,组织不会答应。

说到他的走,很多人眼眶发潮。

感染得我们也眼眶发潮。

这是真的吗?在鄂西北这个叫做郧县的地方,这个叫柳长毅的人,创建了这样一个精神地质公园!

是的,郧县有一种让人感动的和谐。

是的,郧县有一种让人震惊的昂然正气。

在—个懂得感恩的地方,气息是温暖的。

在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敬爱、相互珍惜的地方,灵魂是安妥的。

一如郧县库区一旦蓄水,那泱泱大湖的静谧,是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的地方。

柳长毅谈起必然的离开,哽咽得说不出话来。那一刻,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在场的所有人都以手掩面。一直陪同我们采访的温文尔雅的李兴艳,竟然啜泣出声!

待情绪稍稍稳定,柳长毅叹息说,我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好。还有很多的遗憾,比如,与十堰的五大对接还没有最后实现,一江二桥三镇的蓝图还没有完全变成现实,农村的产业化还没有完全实现……要干的事太多了,假如,岁月倒回去十年;假如,我还能再在郧县干五年……

我想起作家李春雷在《木棉花开》里写第一任深圳市委书记梁湘卸任时面对依依不舍的群众所说的话:如果我必须生一千次,我愿意生在这个地方;如果我必须死一千次,我也愿意死在这个地方。我想,柳长毅与他的郧县也是这种纠结不舍的情结吧!

这个美丽而宁静的夜晚,在郧县天安宾馆的十三层楼上,我们分享了郧县的精神盛宴。

让我轻轻地、轻轻地说一声感谢!

2、上帝为他打开的门和窗

一个人,在工作的岗位上,深受爱戴和尊敬,这是上帝为你打开的门。这扇门让你心底敞亮,从而感到奋斗的意义。

柳长毅是幸运的,因为上帝不仅为他打开了门,还为他打开了窗。窗户可以进来柔柔的清风和月光,让他的生活充满暖意。

这扇窗是他比翼双飞的妻子和爱女。

他的妻子胡平,是十堰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因医术超群、医德高尚而声播华夏大地。她曾成功地主持开展了一系列“宫颈癌根治术、卵巢癌肿瘤细胞灭减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两性畸形矫治术”等高难度手术,也曾因拒收红包,将病人的谢礼温情地打入其医疗费用单而获得矫正风气之先的美名。

2002年,胡平被中国医学基金会授予“杨崇瑞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获得“杨崇瑞基金”奖励。这是以近代著名的妇幼卫生事业的创始人、助产教育的开拓者、我国最早的女医学博士杨崇瑞命名的妇产医学界最高奖励,胡平是当时全国8个获奖者之一。2003年,胡平被省总工会授予“巾帼建功标兵”;2004年,又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这一连串的殊荣,足以使一位献身祖国医学事业的高贵女性在我们面前卓然而立!

是的,胡平是美丽高贵的。

当年,她和柳长毅在武汉医学院结下同窗之谊,美丽的云南姑娘为了爱情毅然从生活条件优裕、工作氛围良好的云南昭通来到山城十堰。二十九年过去,一路艰辛,一路相依相携,事业和爱情都绽开了灿烂的花朵。柳长毅心里永远印着的是妻子每一次送他出门时那依依不舍的眼神;而郧县人永远记着的是,在汉江二桥的启动仪式上,为了郧县人民和柳长毅宝贝的桥,她携爱女慷慨捐款时的动人隋景。

人人都知道,辉煌的背后是牺牲与奉献。

我们不难想象,柳长毅扑在郧县工作的十年,她承受了多少生活上的困苦和艰难。

他们的女儿柳颐北是上帝为柳长毅打开的窗户里最能温暖他心灵的热风。这个以全额奖学金考取美利坚丹佛大学研究生的娇娇女,在2010年郧县召开的“郧县人”头骨化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用纯正的英语流利地为父亲充当翻译,让柳长毅一颗骄傲的心得到最大的安慰。

尾声

八月的一天,我和梅洁沿着当年柳长毅走过的路线,来到郧县烈士陵园拜谒先烈。我们发现,在这个制高点上,正好可以居高临下地沿着解放路看见宏伟的汉江二桥,看见宽阔的汉江大道,长岭开发区的各个工业园也可以尽收眼底,投资50个亿即将建为文化旅游城的郧阳岛清晰可见,县国土局倾力梳理山梁、采用沃土培肥之法新建的7万亩蔬菜基地遥遥在望……

呵,为郧县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郧县先烈们啊,假如你们天堂有知,一定深感安慰吧。我们不知道当初柳长毅拜谒先烈时,在内心做了怎样的承诺,但我们现在可以说一句:放心吧,你们忠诚的儿子柳长毅在郧县任职的十年,尽力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

让我们摘录柳长毅在《郧阳雄风起长岭》一书序言里的一段话,来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郧阳,这只复苏的汉水鲲鹏,正迎风劲舞,翼耀日月。我们坚信,随着市县对接发展的全面深入,随着“十二五”加快发展的强力推进,随着郧县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飞速发展,一江清流、双桥联袂、三镇鼎力的郧县新城将会很快成为鄂西北耀眼的明珠,一个现代制造业集聚区、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开发区、最佳滨江人居区和大十堰的新城区指日可待,市县一体的郧阳将成为十堰市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板块之一,从而再现古老郧阳的雄风!

当笔者完成此文的时候,柳长毅已离开郧县另有重任。郧县的朋友们不断通过电话和手机发来关于他的消息。有为我描述在干部告别会上大家纷纷睹别垂泪的情景的,有表达对他万般不舍之情的,有各种各样赞扬的,使我百感交集。我站在汉水之滨,遥望中下游的郧县。那里,有个叫柳长毅的人,执政郧县近十年,竟在人们心里树起了这样的丰碑,这算不算—个奇迹?

在这极端物欲的时代,一个人,执政一方,离开时能让人们如此留恋不舍,这实在是大不易!

我仿佛去到他们中间,感受昨天还在和大家一起工作的柳长毅在人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地宣布自己将离开郧县,昔日同事们那一种惊愕,那一种痛惜,那一种恋恋不舍,那一种悲伤和眼泪,岂一个“痛”字了得!柳长毅对郧县的不舍之情,更是令天地惊心!他在短信里对我说,他不舍郧县的一草一木,不舍郧县的人民,不舍那正在建设中的一江二桥三镇!他说,郧县是他心里永远解不开的情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那不朽的诗句正是柳长毅的内心写照。

生命之约!一旦离别,痛彻肺腑!举手长劳劳,两情相依依!离别时方能显示其真正的影响力。

是的,那是泪水之花和人间真情会聚的时刻!那一条波涛翻滚的情感河流,再次昭示了郧县这个精神的地质公园为我们提供的营养之甘泉是多么可贵!笔者在这里分别录下让我心灵震动不已的几条短信,以纪念郧县人和柳长毅生命里这不寻常的时刻:

省政府办公厅副厅级干部陈锦荣:柳书记,您好!这么多年你在郧县励精图治,郧县的老百姓和我们这些在外工作的郧阳人,都不会忘记你为郧县的发展、进步所作的贡献。郧县能有今天的变化和发展速度,你功不可没。今后无论在什么岗位,我们都是你坚定的支持者。

郧县干部刘学浩:尊敬的柳书记,学浩敬仰你,我会告诫我的儿孙们知道你为郧县人民谋的福利!

郧县干部王官勇:尊敬的柳书记,您要为您在郧县十年所开创的事业感到自豪!不敢说后无来者,但可以说前无古人。这一段您不在郧县的日子里人们纷纷说你好。您无愧您的人生,您无愧于郧县人民,无愧于您所忠诚的事业!我们永远爱戴您!

郧县干部裴常青作诗致柳长毅:知道你要走\我曾彻夜难休、为你迟到的升迁喜\为你离开忧\盈满的热泪难收\勤政爱民十年磨砺是永不言败的朋友\无私奉献风雨春秋我今生难忘的挚友\郧山汉水曾将你身影停驻\七十万百姓幸福荣辱在你心中尽收\指点发展思路\绘就宏伟蓝图\你牺牲了精神为郧县人民展示了希望的窗口\你奉献了青春使百姓得以安宁富庶\群众疾苦你魂牵梦萦\百姓温暖你挂在心头\知道你要走\心想把你挽留\可我们怎能留住你前进的脚步\无力的手臂太柔\捏一撮郧县的黄土\那里浸润有你的汗水\伴着我的拳拳心意\送上我真诚的祝福\辗转路途上愿你跟随永恒的太阳\把光热洒向脚下每一段生命之路。

郧县作家李兴艳在发给笔者的短信里这样痛诉:听到柳书记调走的消息,让我感到非常突然,郧县的文化朋友们对他都非常的不舍。一个难得的文化人的呵护者调离了,让大家无限伤感;一个给文化人创造了重大题材,开创了一个重要时代的人调离了,让大家十分失落,让我们用文字留住对他深深的惦念吧!

在写下这段尾声的时候,我要说,其实,大家都应该感到骄傲!为柳长毅,也为多情重义的郧县人民!

责任编辑伊丽霞

猜你喜欢
郧县十堰移民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童迷黑白秀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签证移民
Immigration移民
Should Teenagers Go Out with Friends on Weekends?
An Interview with Li Chen
十堰城郊辖区2013年农村低电压治理成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