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企“走出去”方兴未艾

2012-04-29 00:44:03尹凝瑶
农家书屋 2012年1期
关键词:华信走出去俄罗斯

尹凝瑶

“截止到12月5日,集团境外农业园区玉米全部收割完毕,至此,集团境外农业园区大田收割胜利告捷。”12月6日,常年与俄罗斯开展境外农业合作的黑龙江华信集团在其官网上发布了这一消息。

位于黑龙江东宁的华信集团,2004年就在俄罗斯投资成立了公司,并先后收购了三家俄罗斯农场,目前已经拥有耕地40000公顷、草场2000公顷、中型水库1座。截止2009年末,已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人民币,建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综合农业产业园区。

华信集团是国内开展境外农业合作的先行者。所谓境外农业合作,是指我国企业通过开办企业、购买或租赁土地等方式在境外开展的农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经营活动。据统计,类似华信集团规模的黑龙江企业,在俄还有四到五家,俄罗斯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对外农业合作国,仅黑龙江就在俄开垦土地约600万亩。

“我们一直在做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省内‘走出去的企业并不算多。”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白雪华表示,“据我们了解,企业也有比较强烈的意愿,但是还有很多问题。”

华信集团负责人姜晓红表示,希望通过自身探索在俄全面深度开发管理的过程,为我国农业企业进入俄罗斯积累经验,搭建平台。目前制约对俄农业合作的瓶颈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走出去”的多是个体和私营企业,资金少、资质低,难以承揽大型的农业合作项目。虽然获得了很好的农业开发项目,但是缺少资金,后续资金跟不上,境外资产又不能作为抵押物从银行取得贷款,继续推进合作项目资金链较为紧张。

二是在政策及法律法规方面。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由于政局多变导致法律法规频繁变化,使外国投资商无所适从,远东地区中俄农业合作受到很大影响。

三是在税收方面。俄罗斯各地政策不尽相同,缺乏统一标准,中方从业者难以适应。个别地区征税随意性较大,税种纷杂,各种税费加在一起甚至占收入的一半以上。

四是在社会心理因素方面。远东地区持“中国威胁论”的人还不少,虽然现在已经不是主流意识,但对中俄农业合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事实上,我国在海外开展农业合作由来已久,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赴非洲、南美洲等地购买农场、生产农产品,一直没有间断过,后来逐渐拓展到全球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早在2003年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曾传出消息,“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开发土地、林业、渔业等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但是这件事被提高到中央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始于2006年开始的世界粮食价格全面上涨。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到2007年全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升58.2%、44.4%、45.9%、6.2%,所有大宗粮食都创下了十年新高。

2010年年底,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再次表示,目前我国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我国农企尤其是大型农企要抓住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在国内农业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农业企业应该寻求海外扩张。

2011年4月底,财政部联合商务部下发《关于做好2011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支持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并重点支持企业在“境外农、林、渔和矿业的合作”,同一企业当年最多可获得政府补助3000万元。

总体上看,我国海外农业开发仍然滞后,海外农业投资规模小,且合作方式主要是政府间的、半合作半市场化的开发方式,盈利能力弱。相比而言,美国的大型食品公司控制着拉美地区的热带作物生产和出口。日本在海外拥有1200万公顷农田,相当于国内农田面积的3倍。韩国30万公顷海外农田是国内耕地的1/6。

中国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蒋和平认为,“海外农业开发只是整个中国农业的有益补充,还处在非常初级的探索阶段,甚至谈不到什么发展的成果,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不但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而且也可以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只有我们打开眼界,放眼世界,才能给未来多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业内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60%,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自给,就需要用现在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5倍的土地来种植大豆。显然,我国企业海外“种地”已不仅仅是农业企业“走出去”层面的尝试,而是探索建立海外粮食基地、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国家战略问题。

猜你喜欢
华信走出去俄罗斯
西安华信铁路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华信铁路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华信铁路技术有限公司
华信的三月风波
能源(2018年4期)2018-05-19 01:53:47
另辟蹊径
环球时报(2014-10-08)2014-10-08 08:06:24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环球时报(2014-02-17)2014-02-17 23:53:35
同舟共济
环球时报(2012-02-06)2012-02-06 11:16:37
欲盖弥彰
环球时报(2009-07-22)2009-07-22 19: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