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发展策略的探索

2012-04-29 22:54殷海林丽周春林
科技资讯 2012年10期
关键词:组织大学生

殷海 林丽 周春林

摘要:为了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发展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学生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掌握者、运用者和创造者,是国家未来高素质劳动者的主力军,卓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调动大学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的主动性,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素质,造就跨世纪的优秀科技人才,成为高校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分析探讨我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发展策略,对我校深入开展增强创新实践教育效果,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事实说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仅取决于大学教育本身,而且与大学生所受到的早期教育,包括初等和中等教育有直接的联系[2]。进入大学以后,由于课堂学习占用时间过多,而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与中学相比较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对于分数的追求远远胜过对于实际动手能力的追求,加之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正是由于学习目标的错误定位,从而在学生中产生了所谓的三个三分之一现象,即三分之一得过且过,三分之一甘居中游,三分之一刻苦学习[3]。求知欲望下降,惰性心理上升,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动力,考试前“临时跑佛脚”、“临阵磨枪”现象普遍存在[4]。其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

(1)知识面窄,学难以至用

(2)动手能力不强,眼高手低

(3)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遭受挫折时难以自拔

(4)缺乏对于科研工作的理解以及科研素质的熏陶。

2.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发展策略的探索

2.1制定并完善课外科技活动实施原则

大学生课外科技能力的培养训练旨在进一步强化专业课学习及专业素养的训练,不同于一般性的专业课程教学,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贯彻“三结合”的工作原则(即课外科技活动与专业理论教学相结合、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及与教师科研工作相结合),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工作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为正确把握课外科技活动方向及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通过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提供保证。

2.2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计划”。

在学校学生工作处、科研处、人事处和教务处的统一协调及支持下,针对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及科学研究素质的为核心,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组织实施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科技活动成果评选、大学生科技活动创新奖评选、大学生科技活动成果学分制等效评价机制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研究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2.3 建立完善师生合作文化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督导制度,加强科技活动小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形成个体实施与组织实施、课题指导与课题督导的综合监管体系。

(1)促进指导教师在科技活动指导过程中个体自我成长与反思的自研制度。包括科技活动立项前后论证答辩制度、活动立项后的组织实施方案书面汇报制度、课外科技活动中的师生阶段报告制度等。

(2)建立完善课外科技活动师生“学习共同体”内师生互助与经验共享的合作研究制度。

(3)学术研讨式课题研究制度。包括由指导教师和活动小组负责人组织开展的学术研讨会。

(4)通过建立校内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教师指导网站,构建起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师生互动平台。

2.4 确立科技活动科学发展观念,建构和完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策略体系与制度,并在科技活动中进行系统化改革与实践。

(1)通过制度化的现代学习理论的学习和科技活动实践的反思,更新和确立指导教师正确的科技活动指导观念。本项工作集中安排在项目实施初期,并贯穿于整个项目研究的全过程。

(2)在学校科研处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针对专业的实际情况,建构和完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策略体系与制度,在科技活动中进行系统化改革实践,包括“立体化”科技活动模式的建构与实施,科技活动准备策略、科技活动优化策略、科技活动创新策略、科技成果转化策略、科技成果时效优化策略、科学实验实施策略、科技活动理论研究策略等。

(3)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组织成长规律与模式研究。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组织从组织建立、模式运行、过程管理到持续发展,同其他组织一样必然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规范到逐步走向规范、由发展高峰到处于低谷的过程,即经历一个由兴到衰、由诞生到解体的过程,对其中所遵循的一般规律的研究,对实现科技活动良性发展和循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5 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保障机制,形成系列化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规范和要求。

成立由校领导牵头、各人才培养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大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委员会、院系成立相应的活动指导分委员会、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领导小组、大学生科技节组委会等组织机构, 形成系列化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规范和管理制度。

2.6拓宽资助渠道,加大企业与大学生科研的合作力度

通过广泛寻求企业合作,争取社会赞助等方式增加投入经费总量,确保科技创新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作为科研,绝对不能单纯地为了搞科研而搞科研,一定要注重它的社会经济价值,一定要与社会企业的实用性相结合。我们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一定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要走出去,引进企业的资金来支持大学生的科技,这不但解决了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问题,也有效地解决了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变生产力的途径。此外,让学生参与教师与企业所合作的项目研究,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发展的展望

任何组织及制度的建立,若不能落实,都是空谈。只有坚持既定的方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才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才能出成绩,进而满足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殷海,洪俊田等.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水运,2007(5):236.

[2] 丁明跃,骆清铭. 大学生进入课题组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科技资讯,2010(20) .

[3] 李清海. 以学术科研活动为引导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5(4), 2006(12):57.

[4] 张文涛,汪宏志,宋晓梅. 参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意义[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3),2007(7):97.

猜你喜欢
组织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品三口而知味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