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以“项目为导向”的情景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路桥专业《桥梁施工》中的使用,以及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 桥梁施工 项目导向 情景教学
我国正在大力提倡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而路桥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建设专业,这一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大学本科教育不同,它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路桥施工单位工作,所以我们在进行桥梁施工教学时必须注意这一点。本文主要探讨在以“项目为导向”这一理念下进行《桥梁施工》情景教学的尝试。
1 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桥梁施工》是“基于公路工程建设过程的工学单元”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桥梁施工技术为主线开发的项目化课程,本课程紧密配合道桥专业“项目导向工学单元紧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仿真实训系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与公路建设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该课程是依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桥梁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桥梁结构施工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 教学实施方案
2.1 设置课程教学目标
我们把《桥梁施工》情景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知识目标主要是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价值目标是学生在接到教师分配的任务后,查阅资料、了解任务、分析任务、分解任务,并带着这些问题在施工现场进行式学习,逐步寻找解决任务的方法,掌握相关的技能,最后教师、学生共同完成任务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完成施工组织管理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企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奉献精神,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课程教学实施步骤
《桥梁施工》情景教学以“项目为导向”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探索欲和积极性,在整个学习桥梁施工的过程中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而是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以学生为主导进行学习,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以学习情境—桥梁施工准备为例)。
(1)设置学习目标。能识读桥梁上部结构各组成部分及细部构件的施工图;能复核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图的各部分尺寸、坐标、标高是否正确;按计量规则核算工程数量。并结合现场桥梁施工具体案例进行现场考察桥梁类型、各部分尺寸、跨径等。
(2)学习工作任务分配。见下图。
(3)准备工作。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份要考察的桥梁施工图,提出考察注意事项;学生事先阅读相关桥梁图片、考察的桥梁施工图,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以及涉及的相关施工等规范。
(4)教学实施过程。教师布置任务,并带领学生考察桥梁;教师讲解桥梁组成等认识桥梁的知识;学生分组讨论、对所考察的桥梁写出考察报告;各组派代表发言,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进行点评。
(5)教学时间安排。6个学时连排(实践学时除外),1~2学时,教师讲解理论,介绍桥梁的组成、桥梁分类、桥梁各种类型的特点及适用条件;3~4学时,学生分组进行学习,按照分成的组,学生们进行讨论,对所考察桥梁,说出桥梁的结构类型、桥梁总长、桥梁高度、桥梁可采用的施工方法;5~6学时,各组派学生发言,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最后教师讲评。
2.3 课程情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由知识考核和综合考核组成,分终结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两部分组成,其中终结性考核分为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
3 情境教学的特点
3.1 教学条件
为完成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应具备如下的教学条件:(1)多媒体教室,完成相关教学内容;施工工地或实训基地;资料室,有相关的书籍、标准图和规范;(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队精神,善于组织团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关注桥梁上部施工的发展动态,紧跟技术发展前沿,适应科技发展水平,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2 教学评价
本课程应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核心,采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课程结束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
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理论考核应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可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法。以学分制为评价管理,建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实践环节的考核记分是体现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标志,同时也是培养协商严谨的科学态度。
3.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网络课程可以实现学生的远程学习和资源有限共享,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上网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方案、电子课件、考核标准、网上测试、网上辅导、文献资料、视频素材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 结语
《桥梁施工》是一门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课,路桥专业的高职学生参加工作后大多都直接接触道路、桥梁的施工,所以这门课程对高职学生以后从事路桥施工是非常有帮助的,对《桥梁施工》这门课程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情景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直观的给学生展现了桥梁施工的各部分过程,使高职学生在学习完《桥梁施工》这门课后能够直接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吴鸣,熊光晶.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桥梁工程教学改革[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83~87
[2]盛可鉴.基于应用型能力培养的桥梁工程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10):126~128
[3]刘山洪,吴海军,周水兴,向中富,徐君兰.桥梁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第6卷(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