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首先要缩小贫富差距

2012-04-29 00:44任新建
上海人大月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收入者扩大内需农民收入

任新建

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并将其作为战略基点。与2008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提出的扩大内需十大举措累计4万亿投资安排不同的是,此次要求“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这表明,中央将在调结构、扩大消费需求、缩小收入差距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扩大内需,首先要缩小贫富差距,让更多中等收入者、低收入者有能力消费。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1985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人均年收入差距从2.9倍扩大到8.9倍,且有扩大趋势。从国际通用的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看,据新华网转载的文章,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基尼系数为0.16,2010年已达到0.48,突破了0.4的国际警戒线。

收入差距拉大,意味着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速总体快于低收入群体。具体表现在:一是私家收入增速赶不上公家收入增速。虽然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和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但也导致民间消费力提振困难。在促进社会公平基础上,更多“藏富于民”是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可行路径。二是农民收入增速赶不上城市居民收入增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获益相对较少,8亿人口的农村市场难以真正启动,工业化快速推进所带来的庞大产能只能在国外消化。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50%,国际市场波动极易对我国产生较大影响。三是中低收入增速赶不上高收入增速。有报道称,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最低收入组收入是1985年的12倍,中等收入组是21倍,但最高收入组涨到37倍。

因此,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也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发展。当前,重点是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它们是吸纳就业主力军,是经济发展基础之一。针对贷款难、租金高、用人贵、税费重、利润薄等问题,加大财政扶持补贴力度,如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租金补偿、费用减免等;注重减税减负,通过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开展增值税扩围试点、个人所得税减免等,切实降低中小微型企业税负。建议人大科学系统地研究中小微型企业减税减负方案,加强法律“顶层设计”和相关监督。

第二,提高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内需市场的关键是农村市场,提高农民收入是重要途径。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推动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沿海反哺内地。稳定农产品生产,缩小农产品与工业品价格剪刀差,加大农业补贴,让农民务农不吃亏。大力鼓励农村经济发展,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推动更多农村企业发展壮大,培养一批农民企业家,带动一大批农民致富。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针对当前农村年轻劳动力大批进城务工的趋势,以“政府养老”观念代替农村传统的“以儿养老”观念,实现“老无所忧”。建议人大在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农产品补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加强立法研究,从法律层面确立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

第三,增强社会保障水平,多种措施提高中等收入者收入。国际經验表明,成熟稳定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橄榄形”的,这意味着中等收入群体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提高中等收入者收入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举措。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还没有真正壮大起来。要不断提高全社会保障水平,有效缓解中等收入者在养老、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支出压力。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推动房价回归至均衡合理水平,缓解中等收入者住房支出压力。为低收入群体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特别是要培育一批农民中等收入者,推动社会阶层向“橄榄形”迈进。建议人大加快工资法立法步伐,围绕工会和工资分配机制等开展相关立法和监督工作,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展。

内需是最为稳定和持久的需求,以内需为发展主动力、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最具可持续性的模式,是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模式。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不仅有助于转变我国长期以来出口导向、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有助于以此为导向,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降低基尼系数,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收入者扩大内需农民收入
扩大内需居2023年经济工作重要任务之首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解读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障碍及对策探析
中等收入者还是中等消费者——论中等消费者
中等收入者阶层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