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1日《南京日报》
厉以宁:扩大内需主要靠中等收入者实现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那么,如何扩大内需?最要紧的有五个措施:一、给农民以产权。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三、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给低收入者更多创业的机会,以创业带动就业。四、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最重要的是要解除一些低收入者、甚至中等收入者的后顾之忧,比如养老、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五、生产群众需要的、喜欢的新型消费品。
2011年12月21日 大河网
河南省委书记呼吁取消农民工称呼
日前,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全省社科专家座谈会上表示,“农民工”这个称呼是对进城务工人员一个很大的歧视,呼吁取消这个称呼。卢展工说,叫农民工很没有道理,你可以叫合同工啊、临时工啊,这都可以区分其身份。多少年以前,有个城市要搞农民工节,结果农民工都不响应,导致农民工抵制。农民务工到哪里就融入到哪里,逐步地变成我们的市民,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和谐。户籍制度改革,应该跟上了。取消农民工这个称呼,我们河南要带头。
2011年12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公共焦虑”催生社会管理新思路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只有让公众真正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他们才能增强对公共决策结果的信任感,切实认识到自己的权益和责任,既维护应有的公共利益,也不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打消因公共资源、公共空间使用和分配不合理导致的“公共焦虑”。化解焦虑,还应当探索推进新的公共信息交流模式。在公共事务领域,政府部门应将信息发布模式从以往自上而下的“决定-宣布”模式,转化为多渠道、多层次的“反馈-协商”模式。只有畅通公共信息通道,加强公众“社会心态”建设,才是“公共焦虑”最有效的“减压阀”。
2011年12月16日《南方都市报》
终结法院立案难,司法尤须去行政化
在司法实务中,各色面目的“立案难”俯拾即是,而“年底立案难”只是其中最规律的一项。在“年底结案率”的压力之下,立案审查的“找茬”模式一旦启动,任何一个可供解读的法律条文细节都被作为“能不立案,就不立案”的理由,俨然屡试不爽。计件衡量的司法裁决,本就违背司法职业的基本规律,法官、律师、当事人均饱尝其苦。走出“头痛医头”的初始阶段,回返司法作为现代政治不可或缺一端的本来价值,容不得停停看看。要赋予法官基于法律专业而进行的独立判断,把法院真的当做法院,才有进一步模式研讨的可能。在此前提之下,以“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底線要求,倚靠法官职业荣耀、信念的培育,架构有别于行政化的考核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