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声乐训练中“哼鸣”之争的思考

2012-04-29 00:44周密
人民音乐 2012年1期
关键词:闭口歌唱者鼻咽

前,“哼鸣”作为一种特殊又常见的声乐训练方法被广泛运用到我国声乐教学当中。“哼鸣”何时成为声乐训练中的一种技术手段暂时无法查证,但有学者根据资料分析,它被广泛运用到声乐训练中是从19世纪开始(以欧洲声乐发展来看)。笔者登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在主题栏输入“哼鸣”,搜索到的相关文章有91篇(1984年以来),其中论文题目中含有“哼鸣”的文章有43篇。后经查阅,与声乐训练中的“哼鸣”相关的有38篇,在38篇文章当中,有32篇是2000年以后发表的,论文的作者不仅有音乐院校和各高校声乐教师,还有专业的声乐表演艺术工作者等等。这足以说明,十年以来,声乐训练中的“哼鸣”越来越受到声乐界内人士和前辈同行的关注,在各种关注声中,也存有一些不同程度的研究和争论。

一、“哼鸣”之争

1.关于哼鸣的定义之争

对于哼鸣的定义,有两种代表性的看法:一种是“哼鸣,也可叫做哼唱,是歌唱的一种特殊状态。它是利用鼻咽腔共鸣腔体的协调配合,以鼻腔为主要‘发声出口而发出的一种声音。”①;另一种是“哼鸣是一种发声方法,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与语言、情感有着密切关系的表达方式。声乐演唱中的哼鸣是利用前者语言中的‘m、‘n和‘N,加之以歌唱发声状态,形成的一种应用于声乐训练和演唱的特殊方法”,并指出“哼鸣与哼唱并不完全相同”。②

2.关于声乐训练中运用“哼鸣”的必要性之争

长期以来,声乐界对于嗓音训练中“哼鸣”的运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反对嗓音训练中使用哼鸣的声乐专家:如德国次女高音,西洋歌剧艺术黄金时代极具影响的声乐教师玛·马尔凯西,她认为“闭口哼唱”不利于奠定学生声音的基本功,哼鸣的结果就是浓重的鼻音,所以她不喜欢学生练习哼鸣,这是他们进步缓慢的原因所在③;意大利19世纪声乐教授、有“美声唱法的圣者之一”美誉的弗·兰佩尔蒂认为,歌唱中练习哼鸣会缺少胸腔支持,容易使喉部疲劳,因此不让学生练习哼唱。④

强调嗓音训练中哼鸣的重要性的声乐专家:如美国女高音歌唱家金卡·米兰诺夫、瑞典男高音歌唱家塞·比约林、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等,他们都认为,“哼鸣可以使音色优美,喉头放松,声音通畅,可以帮助他们很快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⑤世界著名男高音吉利的哼鸣技巧就非常高超,吉诺·贝基先生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哼唱的感觉找头腔共鸣,“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⑥“伟大之女歌者梅尔芭,马加利迪·阿尔弗雷都每日用哼声练习,她们称哼声为声音之日光”。⑦蜚声中外的我国声乐教育家沈湘就极为重视哼鸣练唱,他说?押“哼鸣容易得到真假混声的感觉,如果在高音区里能把声音轻松自如地哼出来,当然是带共鸣的声音,那么,哼多高,开口就能唱多高,而且,唱的高音绝没嗓”。⑧歌唱家李双江在《我是怎样唱高音》一文中也说:我是通过哼鸣练习,先获得混合共鸣,并进一步获得高音的共鸣——头腔共鸣的。⑨邹文琴的练声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哼鸣练习,金铁霖在声乐教学中也经常将哼鸣练习放在最前面。

3.关于“哼鸣”的训练方法之争

从近十年来众多的有关“哼鸣”训练方法的论文文献资料论述来看:大多数声乐专家和声乐教育工作者认为可将“哼鸣”的训练方法分为“闭口哼鸣”和“开口哼鸣”,如邹本初在总结沈湘的声乐教学法中将哼鸣练习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开口哼鸣”,一种是“闭口哼鸣”,两种方法都可以因人而异地选择练习⑩;有人认为,“闭口哼鸣”训练应放在“开口哼鸣”训练之前,即先“闭口”后“开口”{11};王秉锐要求学生哼鸣练习时张开口腔,提倡“开口哼鸣”{12};王玉建则只认同“闭口哼鸣”,完全不赞成将“开口哼鸣”作为嗓音训练的一种方法,认为“开口哼鸣并不适宜作为声乐训练方法”{13}。还有些相关论文按照哼鸣的着力部位不同,将哼鸣分为“鼻腔哼鸣”和“咽腔哼鸣”,并主张“咽腔哼鸣”是嗓音训练中应运用的正确哼鸣{14};还有些按照自己训练的方式将哼鸣又叫“叹气哼鸣”等等。

二、“争论”的“一致性”

“哼鸣”这一常见又被广泛运用的声乐训练手段引发的各种“争论”看似背道而驰,但深究这些观点,所谓的“争论”却有着“一致性”:

1.对哼鸣作用肯定的“一致性”

笔者发现,在十年以来所有与歌唱“哼鸣”有关的论文中都能找到肯定“哼鸣的作用”的文字,“哼鸣的作用”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使喉部肌肉放松,打开喉咙,稳定喉头;训练声带张力;利用哼鸣的焦点找到高位置的声音;获得“声”与“气”的平衡;解决声区的统一;纠正不良的发声习惯;治疗和保护嗓音等等,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积极作用并给予肯定。

2.哼鸣定义的“一致性”

从实质上看,将“哼鸣”称为“是歌唱的一种特殊状态。它是利用鼻咽腔共鸣腔体的协调配合,以鼻腔为主要‘发声出口而发出的一种声音”{15}的观点就是定义歌唱中的哼鸣;认为“哼鸣是一种发声方法,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与语言、情感有着密切关系的表达方式”是指生活当中的哼鸣,并补充“声乐演唱中的哼鸣是利用前者语言中的‘m、‘n和‘N,加之以歌唱发声状态,形成的一种应用于声乐训练和演唱的特殊方法”{16}相比较,前者是狭义上的定义,而后者在定义上更广义一些,它包括了生活中的哼鸣和歌唱中的哼鸣。

3.声乐训练中运用哼鸣的“一致性”

我们再看看对于是否在声乐训练中运用哼鸣的分歧:反对“闭口哼唱”的马尔凯西认为,“闭口哼唱”的结果就是浓重的鼻音{17};兰佩尔蒂认为,哼鸣缺少胸腔支持,容易使喉部疲劳。{18}我们知道,哼鸣练习如果不正确,会出现鼻腔与口咽腔严重脱节的现象,出现鼻音和羊叫声;或者呼吸不稳,喉头发紧,没有胸腔共鸣,无法建立自上而下的发声通道,使声带快速疲劳,声音色彩单薄。这就是马尔凯西和兰佩尔蒂认为哼鸣不好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出现鼻音和羊叫声、色彩单薄的声音都是没有正确运用“哼鸣”练习的结果,不是“哼鸣”本身的错,我们不能因为“哼鸣”练习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全盘否定哼鸣练习,将它完全排除在声乐训练之外。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师们实际上是说“(错误的)闭口哼唱的结果就是浓重的鼻音”“(错误的)哼鸣缺少胸腔支持,容易使喉部疲劳。”其潜台词就是“在正确的哼鸣状态的前提下,哼鸣是可取的。”这恰好和支持声乐训练中运用哼鸣练习者的观点殊途同归。正如莫威在《声乐文化的哲学》中所说:“正确的哼鸣是最有价值的练习,他(可以)引导正确的发声”{19}。

4.不同的训练方法目的的“一致性”

大多数专家同行提倡“开口哼鸣”与“闭口哼鸣”都可用在声乐训练中,认为两种方法要因人而异的选择练习,“哼鸣表现出来的是声音位置和通畅的感觉……嘴巴是相对要解放的。在哼鸣的时候,嘴巴可以闭上哼鸣,可以张开哼鸣,也可以嘴巴随便活动,不影响哼鸣。”{20}“大开口哼鸣应该在哼唱时将舌根与软腭贴住,让声音进入鼻咽腔和鼻腔。轻轻一哼,就能体会到上口盖后上方是一个充满空气是声音振动的共鸣空间。鼻咽口向下至胸口有相互通气的感觉,腰的四周始终保持吸气时轻微膨胀的状态。开口哼鸣时,下巴、舌根、前颈部都要放松。闭口哼鸣时,口腔里呈张口唱a的感觉,而双唇闭拢,‘贴着咽壁吸着哼,上下要通、要松。既有深呼吸支持,又有高位置共鸣。”{21}两种哼鸣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演唱者找到“声音位置和通畅的感觉,既有深呼吸支持,又有高位置共鸣”,即“整体歌唱”。

“闭口哼鸣”训练应放在“开口哼鸣”训练之前的观点认为,“初学者由于不具备控制和支配嗓音器官能力,开口发声时,发声器官就很难听从调遣、协调一致,这种顾此失彼的现象就在所难免……局部分割训练法无形中就使声乐训练延长了许多时间,走了不少弯路。运用闭口哼鸣训练法既可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又可达到整体歌唱的效果。因为,闭口哼唱时,不受下巴、嘴、舌头、口腔的大小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可以集中精力去体会、感觉腔体内各个器官在哼唱时所应处地发声地位和状态”。{22}可以看到,先“闭口”哼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发声器官“协调一致”从而“达到整体歌唱的效果”。

在哼鸣练习时要求张开口腔,提倡“开口哼鸣”的观点认为,“闭口哼唱时,由于无法直接观察歌唱者的口腔状态,所以当歌唱者出现舌头后缩,舌根隆起等毛病时,不宜及时纠正问题。哼鸣时打开口腔,可以直观看到歌唱者的口腔状态,如果歌唱者出现上述毛病时,能够及时调整,减少口腔内部不协调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哼鸣训练的效果。开口哼鸣使哼鸣的感觉更接近于‘唱,避免了哼鸣时由于闭口的缘故,带给歌唱者的特殊感受……开口哼鸣使歌唱者的自我感觉和平时唱歌的感觉接近一致,可以快速建立起鼻腔和口咽腔的协调、平衡、配合能力,有助于从容有效地进行训练。”{23}用“开口”哼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口腔内部不协调的可能性”“快速建立起鼻腔和口咽腔的协调、平衡、配合能力”。

只认同“闭口哼鸣”的观点认为,“开口哼鸣并不适宜作为声乐训练方法”“开口的演唱训练,在音高逐渐上行时,演唱者需要大量的气息将声音传出,再通过听觉来判断发声问题,这样一方面有听觉误差,另一方面演唱者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于发声问题的纠正”。(闭口)“哼鸣练习在某些方面的确比开口训练更有优势”,“闭口哼鸣的目的就是要让演唱者感受到声音的变化?熏进行正确的调整,便于开口演唱”。闭口哼鸣由于将声音锁在共鸣腔内,“使演唱者不需要过多的气息量就能清晰地觉察到声音存在的问题”用“闭口”哼的目的就是让歌唱者就可以及时调整发声器官,建立鼻腔和口咽腔的平衡。

主张声乐训练中运用“咽腔哼鸣”的认为,哼鸣是“在良好气息支持和口腔状态下,利用鼻咽腔共鸣体的协调配合,以鼻腔为主要发声通道出口的特殊歌唱形态”{25},其训练的目的仍是要达到“鼻咽腔共鸣体的协调配合”。

由此看来,不管哼鸣的训练方式怎样,最后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即——让鼻咽腔共鸣体协调配合,建立自上而下的声音通道,各种不同的练习只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哼鸣”是利用鼻咽腔共鸣腔共鸣腔体的协调配合,以鼻腔为主要“发声出口”而发出的一种声音。

三、“哼鸣”之我见

综合以上各种观点,所有与歌唱哼鸣有关的论文中都对“哼鸣”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哼鸣”从出现到现在一直都在声乐教学中被作为一种常见的训练方法广泛运用。正如王玉健所说,“哼鸣在声乐训练中只是一种普通的训练手段,任何一种声乐技术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利弊的两面性”。对于“哼鸣”我们要正确看待,不能盲目迷信也不能完全否定。应该注意的是,声音训练中不管用什么方式的哼鸣练习,我们都要明确“哼鸣”练习中正确的音响色彩,即进行嗓音训练的教师和歌唱者都必须树立正确的“哼鸣”音响概念,这是找到正确的“哼鸣”发声状态的必要条件。总之,声乐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声乐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客观条件各不相同,存在的具体问题也会各不相同,“找感觉、找位置”的训练方式更加让声音训练难以捉摸。如果各种练习“哼鸣”的方法能达到让鼻咽腔共鸣体协调配合,建立自上而下的声音通道的目的,当然值得推荐使用;如果达不到,那就换另一种手段。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很难有一种人人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一方面,声乐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不应该拘泥于某种固有的教学形式。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开口哼鸣”还是“闭口哼鸣”,只要能训练出好的声音就是可取的。另一方面,在选择“哼鸣”练习时,声乐学习者也应该在自己明确正确哼鸣音响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才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12}{15}{23}周映辰《哼鸣新探——对王秉锐教授声乐教学中哼鸣训练的几点认识》,《中国音乐》2003年第2期。

②{13}{16}{24}{26}王玉建《声乐演唱艺术中哼鸣的探究》,《中国音乐》2010年第4期。

③{17}薛良《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版,第268—278页。

④{18}《声乐经典文献选介专辑》,《中国音乐》1991年第2期第52—53页。

⑤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⑥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中国音乐家协会杂志社出版,1999年版。

⑦赵梅伯《唱歌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第49页。

⑧{10}{2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⑨池浩东《浅谈歌唱中的哼鸣练习》,《黄河之声》2010年第1期。

{11}周新美《声乐教学中“哼鸣练习”的初步研究》,《甘肃高师学报》2008年第3期。

{14}{25}郭燕龙《也谈哼鸣及其在声乐训练中的运用》,《黄河之声》2008年第11期。

{19}同③,第64页。

{20}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CD》,广州时代影音公司2004年版。

{22}王丽娜《哼鸣——快速启开声乐之门的金钥匙》,《中国音乐》2001年第2期。

周密 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表演系讲师

(责任编辑荣英涛)

猜你喜欢
闭口歌唱者鼻咽
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
500 kV输电铁塔金具闭口销锈蚀原因分析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科学去闭口
转子闭口槽在高效电机中的应用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策略
试论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
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的克服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