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
【摘要】 本文从习题选编的设置角度出发,论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选编的原则和策略. 课后习题的选编,在符合真实性、公平性、简洁性和量力性编制原则的基础上,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习题;选编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科学素质. 课后习题练习作为一种最直接的知识巩固和能力形成方式,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充分练习,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将数学思维内化为自身拥有. 数学教材中的习题虽然经过专家的精心筛选,但习题类型太过广泛化和笼统化,不能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结合本班同学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编制一定数量的课后习题. 本文以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个体需要为前提,在习题选编原则的规范下,探讨、论述了初中数学习题的选编方法.
一、习题选编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布置数学习题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因此,习题的选编必须以真实性为原则,最大程度地选择贴近社会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公平性原则
数学习题背景的选编要以公平性为原则,不能因学生个体等方面的差别而影响学生对习题的理解. 尤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选编习题时应更加注意这点. 根据本班同学学习情况的普遍特性,有针对性地选编一些富有实效的习题,才能达到习题教学的目的.
(三)简洁性原则
习题的编制语言应该力求简洁易懂,避免因内容晦涩难懂而误导学生的理解. 同时,还要保证叙述文字准确无误. 因此,教师在选编习题的时候,既要确保编制语言的准确,还要使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语言.
(四)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主要是指选编习题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等因素,适当地选取和编制习题. 做到难度适中,难易结合,满足不同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同学的需求.
二、数学习题的选编方法
相关学者讨论习题选编的有效策略,通常是以如何编制习题集为主要讨论内容,很少有人从课后习题编制的角度来考虑习题选编问题. 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简单谈谈在初中教学中数学习题的选编策略.
(一)探究式习题选编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习题内容大多是以往习题模式下的老题目,很少布置一些能够让学生体现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用科学的数学思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习题,导致学生缺失了探究的情境,就谈不上形成科学探究素质. 我们布置作业习题的目的,不止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的基础上,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科学精神,以探究数学的真谛.
我认为,我们在选编习题时,可以将教材中的习题进行重组和再创新,设计一些探究式习题. 当然,习题背景和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公平性、真实性、简洁性等原则.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并将其联系到现实生活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探究式习题的开放性特性,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最大程度地拓展思维空间和激发学习潜能. 同时,也起到对数学知识和理论巩固加深的效果.
(二)引导式习题选编策略
引导式习题选编策略,是一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形成的方法. 教师以量力性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层次同学的知识水平,选择或重新编制一些形式逐层推进变化的习题,使同学在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数学知识点和理论,潜移默化地提高数学的各种能力. 同时,在编制习题时还要掌握好习题的纵深度,依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延伸习题涉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同学学会联系前后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训练式习题编制策略
数学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熟练的数学技能基础上,只有熟练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才能将其内化并运用自如. 因此,教师选编的习题不能脱离训练的目的. 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中,为了达到习题训练的目的,可以选择一些最有代表性和知识面涉及较广的习题,重点训练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课后习题的训练中,培养出较强的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查漏补缺的习题编制策略
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内容不可能符合不同学校中每一名同学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教师认真了解教材内容,观察其中涉及较少的习题类型和重点考试题型. 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目的地编制课后习题,达到训练数学技巧的效果.
数学能力的养成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错误. 此时,教师就可以依据学习生活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整理与总结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的题型,有针对性地布置习题,全方位地巩固知识.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后习题的选编,需要在符合真实性、公平性、简洁性和量力性编制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才能使选编出来的习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培养学生应试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素质的目的.
【参看文献】
[1]陈洪良. 探究式习题编制策略[J].数理化学习, 2009(11) .
[2]王振肃. 新课标下数学习题课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 数学教学研究, 20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