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小额取款、转账、汇款、缴费、消费和查询等5项金融服务,这在云南边远农村已成现实。
早春二月,山乡山花烂漫,2012年2月7日清晨,记者一行从云南保山市驱车60多公里山路,来到杨善洲的故乡——云南保山市施甸县,在游旺乡政府,碰上了在该乡调研的女副县长段会英。她高兴地说,人行昆明中心支行提出的“一创两建”工作深受农民欢迎和赞誉,已惠及千家万户。县政府十分重视,专门将“加快农村支付体系和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拓展非现金支付工具运用”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全力以赴支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2011年初,县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联合,抽调人员深入乡村考察调研,认真布局筛选,确定惠农支付点,并给予支付点一定数额补贴,惠农支付工作开展得又好又快。
从游旺镇驱车16公里的乡村土路,我们来到坐落在山坡上的大秧田村。挂在入村口的一条红布标在青山的掩映下格外醒目——“惠农支付全面启动,取款、汇款、消费、缴费、查询在本村就能完成”,布标聚集了不少乡亲。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正在忙碌着,只见他接过一位60多岁老人的银行卡,在柜台POS机上刷了一下,请老人输密码、签字确认,然后把500元钱递给了老人。年轻人笑眯眯自我介绍说,他叫苏炳华, 2011年初,通过乡镇考察、推荐,经过培训后,施甸县政府和人行保山中心支行向他颁发了惠农支付点的牌子,他把自家开的这间药店装饰粉刷一新,开始了五项金融服务。刚开始乡亲们不了解,一个月仅有5笔款的业务,后来,随着乡、村干部的宣传,和自己周到热心的服务,村里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在家门口就可取款,他家的药店就是“小银行”,业务量逐渐增大,到今年春节时,一个月取款就达187笔,现在每天都有十多笔,不仅自己多了一份收入,还为大家办了好事,心里很舒畅。
一旁取到钱的老大爷告诉记者,他叫袁洪昌,今年66岁,与老伴和小孙女就住在旁边的山坡上,儿子和儿媳都在厦门打工,每个月都要寄生活费回来,过去村里没有设惠农支付点,他每个月都要搭拖拉机或微型车到游旺镇去取款,往返花费需30多元不说,还要耽误大半天时间,现在好了,支付点天一亮就开门,晚上10点以后才关门,有时急需用钱半夜叫门也起来办业务,真是太方便了。
2月7日是老麦村的赶街天,我们赶到那里时已是下午,但街道上仍是车水马龙。街子旁的一个百货店前,有一溜村民在排队办业务,老麦乡乡长徐永军介绍说,这里过去是老供销社的房子,1990年被村民何显弟买下开百货店,2011年4月乡政府要找信誉好的商店设惠农支付点,大家选择了这里。据了解,这个乡去年种植烤烟17600亩,烤烟产量达4.5万担。每年政府对农民都有惠农资金的补贴,除烤烟外,还有粮食综合直补、家电下乡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每年的补贴达700~800万元,这些补贴由政府打到农民的卡上。过去这里没有金融网点,村民到县里办理这些补贴,除去往返费用已所剩无几,惠农支付服务点,开通后为农民解了难。
店主何显弟,50开外,中等个,手脚麻利,一会给村民刷卡取款,一会查询,一会又售百货,忙得不亦乐乎,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在这儿开店已21年,自2011年4月惠农支付点设在他的店里后,生意越来越红火。目前,周围村寨到他这里来取款、转账的村民达 2万多人,上个月取款700多笔,金额达200多万元人民币。为做好这项工作,他叫中专毕业后在昆明药厂工作的儿子辞了工作回村一起经营。老何感慨地说,政府和人行选中了他,他要好好珍惜,好好为村民服务。
2012年2月15日,昆明市第一家惠农支付服务点在昆明市区五华区沙朗乡山多大村揭牌。刚揭完牌的人行昆明中心支行段会全副行长介绍: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昆明中支从2010年6月起便开始组织开发并率先在全国推出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先在丽江市宁蒗县3个金融机构缺失乡镇试点之后,很快推广到楚雄、红河、版纳、怒江、德宏、大理、保山、临沧等州市。该业务充分利用现有支付工具,银行卡持卡人通过参与业务的银行卡收单机构提供的惠农支付服务点POS终端,利用银联网络实现借记卡小额取款(1000元人民币以内)、刷卡消费、小额转账汇款、刷卡缴费等业务,为金融机构缺失或金融机构不健全地区的群众提供个人金融服务。截至2012年1月底,已在全省12个州市开通759个服务点,累计发生业务35.35万笔,金额8,377.48万元人民币。今天,昆明市惠农支付服务点启动后,又将新开897个惠农支付服务点,真正让广大农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快捷、便利、安全的金融服务及党的惠农政策,实现老百姓满意、政府满意、特约商户满意和涉农金融机构满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