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兵
原来的大纲指导教学已被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取代. 传统教材中的条条框框被成功打破,数学课程标准更多重视的是数学本身的实用性、普及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删繁就简,标新立异,改变了原来过分重视知识严密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教材的改革必将带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革新. 笔者结合大量参考文献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课程改革有以下思考.
1. 新课程改革体现教师观念的改变,同时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也会因此而得到促进. 教师在新课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观念更新速度和行为变化力度决定了改革的进程和成败.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 教师担任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探取面临的问题与自身知识体验的联系,给学生创造一种激励探索理解的氛围,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 在学生表达和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解法,分享各自的思想和结果,提示那些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在新课改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2. 将培养学生情感与兴趣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 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1)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挖掘数学美,使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兴趣,陶冶情操. 举例说明,通过介绍黄金分割在优选法、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和应用价值. (2)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动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 新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其能动性. 新教材的模式采用让学生“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等,其优点在于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在讲解视图时,让学生亲自从三个方向观看一对正方体纸盒后,画出示意图,并交流讨论,这样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为了让学生打破条框的束缚,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新教材弃用、少用“公理”、“定理”、“判定”等词. (3)教师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习热情. 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学识水平,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针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材贴近现实生活,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知识不仅来源于教材,同时也来源于自然、社会. 生活中的数学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因此,数学教材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初中阶段,为了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材会安排一些挑战性强,同时与生活相关的课题供学生探究. 如,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 如何选择收费方式使上网者更合算?这样的课题探索所需的过程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合作. 此外,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也成为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 其原因在于,统计和概率的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存在密切的关系. 例如股市的行情、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以及彩票中奖等.
4.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开放化.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陈旧的手段和简单的教学技术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多层次教学,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课堂教学的需求了.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让教学变得兴趣盎然,这样更加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 具有高分辨率动态图像演示功能、绘图功能和快速的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能力的计算机,在技术方面为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作为开发计算机应用,提高教学的效率,能力得到全面培养,进行素质教育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在利用计算机和人“面对面”以及人和机“交互性”的特点实施个别化教学,及时反馈并给予矫正.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这个崭新的教学系统,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处理解决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和进度差异、提高教学差异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数学课堂教学开辟并拓宽了开放式的教学新渠道和新途径.
5. 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潜能. 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依靠的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的手段,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角色的转换,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鼓励学生依靠自己,进行探索、实践、提炼、创新,以此来获得对数学知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被动的接纳,而是进行主动的创造,以促使他们学习欲望的增强和兴趣的增强. 举例说明:甲、乙二人从A,B两地骑车相对而行,甲的速度是20 km/h,乙的速度是30 km/h,两地相距100 km,开始时一只蜜蜂从甲飞向乙,遇到乙后折回飞向甲,遇到甲后再折回飞向乙……如此下去,如果蜜蜂的飞行速度是60 km/h,那么到甲、乙相遇时蜜蜂飞了多少路程呢?在教学过程中,这个问题在学生看来是充满乐趣的.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问题的答案到底是怎样的呢?当我们转换一个角度,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是相当简单的. 我们不管蜜蜂怎么飞,可以将蜜蜂的飞行路线转换为一条直线,进而将这个看似很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较为简单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问题,即最后的总路程就是时间乘以速度,显然,时间和速度是两个很容易获得的量. 知道谜底的学生,都惊讶原来是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却想不到呢?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想不到”的问题,因此,掌握必要的、恰当的学习方法,对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具有主要作用,以取得由学习带来的成功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