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特征 把握规律

2012-04-29 18:34赵其林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0期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数学

赵其林

【摘要】 本文从“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进行解答,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根据问题来想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等三个方面,阐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认识题目特征,从而更好地掌握解题规律.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应用题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 应用题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推理及创新能力. 应用题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用到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可以说谁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金钥匙,谁就掌握了学习主动权,就会学得轻松,事半功倍. 而帮助学生认识各种类型应用题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解答的规律和方法,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利用题目等量关系解答

这个途径的最好例子是 “关于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答的应用题”. 这类应用题用方程解答,有两种情况:其一是 “比多比少”的题目. 如“前景小学三年级有学生58人,比四年级少18人. 前景小学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类题目的三个数量,存在基本的等量关系,即“大数 - 小数 = 相差数;大数 - 相差数 = 小数;小数 + 相差数 = 大数”. 由于题目要求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也就是通过列方程来解答,因此上述三个等量关系中有一个是不用的,如用了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这样的题目,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通过对关键句“三年级有学生58人,比四年级少18人”的分析,得出三年级学生数是小数,而四年级学生的人数是大数,三年级比四年级少的人数就是相差数;其次,根据问题要求四年级学生的人数,可以知道要求的就是大数;再次,根据等量关系式就可列出含未知数x的等式,求出的x即四年级学生人数. 列出的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有两个,可以是x - 58 = 18(大数 - 小数 = 相差数),也可以是x - 18 = 58(大数 - 相差数 = 小数).

其二是 “倍数关系”的题目.如“周庄小学五年级有学生120人,是四年级人数的3倍. 周庄小学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同样,这类应用题也有三个数量,且有基本的等量关系,即“小数 × 倍数 = 大数,大数 ÷ 倍数 = 小数,大数 ÷ 小数 = 倍数”. 同样也因受题目条件限制,只能用其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式来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 通过对题目条件、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知道,五年级学生数是大数,而四年级学生数是小数. 题目要求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就是求小数. 解答时可先设四年级有学生x人,根据上面的第一、三两个等量关系式就可以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然后求出x即四年级学生数. 列出的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是x × 3 = 120(小数 × 倍数 = 大数),或120 ÷ x = 30(大数 ÷ 倍数 = 小数).

二、根据常见数量关系解答

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包括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本中涉及的例如工效、行程、货价等,例如:① 一本连环画3元,小明买10本这样的连环画要多少元?② 一本连环画3元,小明用30元能买这样的连环画多少本?③ 买10本连环画小明用去30元,一本连环画多少元?其实这三道题目都属于货价问题. 我们知道,在货价问题上有三个基本的数量,即单价、数量、总价,存在着三个等量关系式, 即单价 × 数量 = 总价,总价 ÷ 单价 = 数量,总价 ÷ 数量 = 单价. 第①题中已知单价和数量,要求买10本这样的连环画要多少元就是求总价,可以用单价 × 数量(3 × 10 = 30)求出答案;第②题中已知单价和总价,要求小明用30元能买这样的连环画多少本就是求数量,用总价 ÷ 单价(30 ÷ 3 = 10)即可;第③题中已知总价和数量,要求一本连环画多少元也就是求单价,就用总价 ÷ 数量(30 ÷ 10 = 3)来列出. 其他类如行程问题、工效问题的应用题均可照这样子进行解答. 学生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首先是要对题目进行分析,弄清应用题属于什么类型;其次是弄清题目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最后,思考用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问题. 掌握了其中的要点,解答也就没多大困难了.

三、根据问题来想数量关系解答

运用这种方法经常是解答两三步应用题的时候需要考虑的. 因为这些应用题不像上面的题目,只要一步计算就能解答出来,而需要通过两步,甚至三步计算才能解答好,故通过问题来寻找数量关系式进行解答,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否则,就容易出错. 例如: 一辆汽车,3小时行135千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能行多少千米?这是一道典型的先归一再归总的应用题. 按照要求应先求出单位数量,也就是从问题考虑,要求8小时行多少千米,就是求8小时行的路程. 而在行程问题中,路程 = 速度 × 时间. 时间是8小时,汽车行驶的速度即每小时行的千米数不知道,则先要求出速度来. 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可以知道,前面行3小时,后面行8小时的速度是一样的,则可根据3小时行135千米求出速度来,然后求出8小时行的路程,列综合算式为:135 ÷ 3 × 8. 再如:时代商店运来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运来香蕉18筐,每筐25千克,运来苹果22筐,每筐28千克. 时代商店运来香蕉和苹果一共多少千克?这是一道典型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根据问题考虑的数量关系是:运来香蕉和苹果一共的千克数 = 运来香蕉的千克数 + 运来苹果的千克数. 也就是说,要求运来香蕉和苹果一共多少千克,要先求出运来香蕉多少千克,苹果多少千克. 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运来香蕉18筐,每筐25千克”,可以求出运来香蕉的千克数,再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运来苹果22筐,每筐28千克”,可以求出苹果的千克数,最后求出运来香蕉和苹果一共的千克数,列综合算式为:25 × 18 + 28 × 22. 解答此类应用题,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问题在寻找到的数量关系式里,看要求出的问题里还缺哪些条件,即先要求出什么来,然后根据题目里给出的已知条件求出,这也叫做中间问题,最后求出所要求的结果来.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应用题的特征,掌握解决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如果能照此下去,坚持不懈,长期训练,那么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就能得到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应用题小学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走近打折应用题
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