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代的小额信贷:印度模式的反思与借鉴

2012-04-29 17:49:12刘睿凡
对外经贸实务 2012年10期
关键词:小额信贷危机

刘睿凡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小额信贷就在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大力推广,以南亚国家为代表的小额信贷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拥有世界上最大小额信贷产业的印度更被视为发展的榜样。不过,从2010年开始,印度爆发了借款人拒还小额贷款的严重危机并形成广泛的震动效应,给小额信贷的推广和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致力于消除贫困的非政府组织的关注和反思。

当前,中国的小额信贷产业刚刚起步,并逐步在一些地区获得试点和推广,在收到一些成效的同时,类似印度等南亚地区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蔓延。鉴于此,本文将考察印度小额信贷模式发展的经验教训,并以我国海南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的发展为例,总结当前我国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适用性,得出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方向及启示。

一、印度小额信贷模式:发展及其危机

(一)印度小额信贷产业的发展

印度是传统的发展中大国,其国内生产总值居于世界前列,但贫困线以下人口也达到3亿以上。长期以来,印度城乡贫困人口获得的贷款和借贷资金主要来自于非正规渠道,且多为高利贷,这也加剧了其国内的贫富差距。

从1992开始,印度政府大力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印尼模式,依靠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进行了小额信贷的试点。此后,印尼模式在1996年获准在全印度推广而赢来了高速发展期,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印度小额信贷模式被称为“自助小组—银行联结”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LBP(联系银行计划)为代表的小额信贷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和成长最快的小额信贷项目。总体来看,以“自助小组—银行联结”模式发展的小额信贷产业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1992-1995年的试验阶段、1996-1998年的初步推广发展阶段和1998年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到2007年,印度全国与银行体系进行信贷连接的自助小组已经接近300万个,累计利用银行贷款近2000亿卢比,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融资超过500亿卢比,使超过4000万的贫困家庭获得了小额信贷。

(二)印度小额信贷产业运营及“印度模式”的特点

印度小额信贷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三种模式:一是“银行—自助小组—成员”模式,此模式下,银行自身承担着建立和培训自助小组的任务,并向成熟的自助小组提供贷款。二是“银行—促进机构—自助小组—成员”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通过促进机构发展和培育自助小组,自助小组如果通过银行审核,就能获得银行的直接信贷。三是“银行—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自助小组—成员”模式,这种模式下,非政府组织既是促进者又承担了金融中介的作用。总体来看,印度小额信贷产业运营及“印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印尼模式为基础,建立了“自助小组—银行联结”模式,即以LBP(联系银行计划)为代表的小额信贷模式,并逐步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和成长最快的小额信贷项目,并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试验阶段、初步推广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第二,金融监管部门给予了大量支持。印度储备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从技术、金融、法律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支持,对自助小组进行了优先贷款,为其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同时,在规范全国小额信贷机构方面,印度央行积极出台了合规措施来完善监管。一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和检验部门加强监管,二是积极成立小额信贷协会,加强合作监管。协会内部,如果有会员不遵守监管准则,协会可以将其开除。

第三,充分考虑印度的禀赋优势,正确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向农村提供补贴信贷的过程中,印度在农村建立了大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与其他模式相比,印度链接模式更注重以非正规方式聚集存款,并根据成员需要以不同成本发放贷款。联结模式充分结合了非正规信贷体系的灵活性和正规金融机构的技术、管理和金融资源的优势。同时,印度的小额信贷模式还正确发挥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帮助其进行能力建设。

(三)印度小额信贷产业危机的爆发及原因分析

不过,从2010年开始,以信贷违约为主要标志的印度小额信贷危机爆发,给印度小额信贷产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危机爆发后,大量穷人拒绝偿还盈利性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地方官员也劝阻客户不要还贷,各方与MFI(盈利性小额信贷机构)的矛盾持续升级,全国妇女联盟等政治力量也要求政府加强对MFI的监管,印度的小额信贷市场由此陷入混乱。此后,印度安德拉邦政府颁布了紧急临时法令《小额金融机构法令》,要求MFI暂停催收贷款。随着事件的持续升级,印度央行于2011年5月发布正式的《货币政策报告》,通过了加强对MFI监管的报告,印度的小额信贷危机告一段落。

事实上,这一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一些无力偿还贷款的客户被MFI暴力催逼下自杀,而在此之前,印度小额信贷市场在2005-2006年间就已经敲响过危机警钟,借款人当时与MFI发生了第一次的大规模冲突,2010年的小额信贷危机实际上成为此前危机爆发的升级版。不过,印度小额信贷危机在全球也并非个案,过去几年,发展中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危机活动,比如2008年尼加拉瓜的“不还款”运动和2009年的摩洛哥小额信贷违约风潮等,亚洲的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地也相继出现过大量的违约事件,凸显了小额信贷模式在其发展中已经面临了“成长的烦恼”。

以印度小额信贷大规模的违约危机为突破口,学界对当前爆发小额信贷危机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一是信贷规模的无控制增长,导致市场过度集中。从2005到2009年,印度MFI贷款从2亿多美元迅速增加到25亿美元,成为扩张最快的小额信贷产业;同时,印度小额贷款的无控制增长,导致了市场过度集中,市场饱和严重。二是高回报率导致了商业资本甚至对冲基金的大量涌入,从而使得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持续加大。三是恶性竞争诱导穷人过度借债,成为这些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由于逐利资本的进入,导致该行业出现了无序竞争,贷款准备被扭曲导致了过度借债,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还款率下降,引发了信贷危机和社会混乱。

二、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现状:以海南农村小额信贷模式为例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被正式引入我国。在央行和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小额信贷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小额信贷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对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过,从当前的实践看,我国小额信贷还存在诸多限制因素,比如供求不平衡、政策和制度缺失、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一)海南农村小额信贷模式及其发展

海南农村信用社从2008年起大量引入小额信贷业务,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目前,海南省已经成为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最好、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截至2010,海南省的小额贷款余额已经接近40亿元,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近30亿元。同时,当地小额贷款的回收率保持在了98%以上,成为促进海南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海南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特点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贷款对象以妇女为主,并实行了联保制度。二是贷款的额度较小,三是审批手续简单、发放快捷,四是按期还款将享受财政贴息。

(二)海南农村小额信贷的适用性及其长远制约因素

总体而言,海南省的小额信贷模式充分结合了海南农村的生产发展的实际,无论在贷款的对象、用途和定价上,还是在还款机制、授信额度上,都展现了较强的创新思维和适用性。一方面,海南省农村小额信贷充分考虑了地方实际,比如,其核心产品——“一小通”贷款既吸取了孟加拉国尤努斯信贷产品的经验,又进行了大胆创新,通过成立专业机构、规范专项流程、实施专项贴息而探索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其小额信贷业务建立在非竞争环境下,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印度模式中出现的由于过度竞争引发的过度借债问题,并带来较高的还款率。同时,海南省“一小通”小额贷款的利率较低,即主要通过控制违约率、降低运行成本以提高盈利,其成功也说明高利率并不是小额信贷成功的关键。另外,政府的财政支持也保证了其成功。

虽然海南省的小额信贷模式取得了较大成功,不过,从长远来看,其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然存在。首先,资金来源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是海南省小额信贷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性的问题,由于发展的初期强调其公益性,小额信贷业务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政府的扶贫资金,渠道相对单一,资金缺乏将限制贷款业务的拓展和长远发展。其次,小额信贷发展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系并不完备,这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由于国内缺乏统一的法律框架,也没有系统的监管条例,监管缺位的现象普遍存在。再次,未来小额信贷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商业化和竞争机制的引入,这可能导致我国出现印度模式中的过度借债问题,进而诱发系统性的信贷风险。最后,风险控制的难度较大。虽然当前采取了联保等形式的风险控制措施,但小额信贷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外部信用环境和足够的评级系统的支撑,而这些都是我国需要完善和加强的。

三、结论与启示

如其创始人所言,小额信贷主要是用于重建金融体系,以提供更加公平的金融服务。而在重建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体系,这样才能牢固。印度模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过度扩张造成的无控制的增长、市场过度集中、过度商业化导致的过度借债等问题,已经使得该行业出现了无序竞争,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信贷危机和社会混乱。我国以海南省为代表的小额信贷模式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经验,这是我国继续推进小额信贷业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未来几年,我国应借鉴国内外小额信贷产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促进小额信贷产业在我国的发展。

第一,印度小额危机的爆发,与其不当的法令触发的行业危机密不可分,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小额信贷行业发展中,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行业自律体系,杜绝非法集资,并积极建立客户保护机制;另一方面,我国要大力解决小额信贷发展中的法律框架缺失和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同时减少不当干预,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过度扩张导致的恶性竞争和风险失控是印度小额信贷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我国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要积极避免恶性竞争,客服机构重复房贷和客户过渡负债问题,加强政府调控和行业自身监管,减少经营风险。虽然我国海南等省小额信贷的发展中尚未出现过度竞争的问题,但未来随着我国小额信贷行业的日臻成熟,引入竞争是必然的,这就要求小额信贷机构抑制扩张冲动,加强风险控制,避免恶性竞争。

第三,印度小额信贷发展中的过度商业化倾向导致了危机的潜伏,改变了小额信贷主要用于扶贫的宗旨。在未来发展中,我国要坚持“市场化与政府扶持并重、控制行业系统性风险、保持适度竞争”的思路,一方面要坚持小额信贷的公益化、社会化特征,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农户走向市场,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共同发展。

第四,信贷的过快增长致使印度小额信贷行业发展中的内外控制失灵,是危机爆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在小额信贷发展中,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控制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一是要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的能力建设,二是要重点培育、做强做大现有小额贷款公司,三是地方在探索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联保等形式的风险控制措施,还要积极健全外部信用环境,完善信用评级系统。

参考文献:

[1]NABARD,“Status of Microfinance in India 2009-10”[R],NABARD Report,November 2010.

[2]崔德强,谢欣.印尼小额信贷模式及借鉴[J].银行家,2008(4).

[3]石俊志.小额信贷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西南金融,2008,(10).

[4]朱思爽,钟红涛.小额农贷热的冷思考[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3).

猜你喜欢
小额信贷危机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英语文摘(2019年4期)2019-06-24 03:46:08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
停电“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35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浅谈信贷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