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

2012-04-29 00:44
北方经济 2012年10期
关键词:指标生态水平

建筑能效控制与评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摘要】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短缺的需要,世界各国正逐步转向低碳生态发展模式。针对低碳生态城市的评价是近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论文从低碳生态的内涵、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对相关文献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特点,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理论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

低碳经济这一术语最早由Ann & Daniel(1998)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上是英国2003年发布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的空间载体。大量研究证实,城市碳排放量大约占全球碳排放的75%~80%。探讨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有助于引导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与测评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内涵研究

关于低碳经济,目前学术界暂无明确定义。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等)认为低碳是“在某一个时间达到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发展中国家则秉持“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低碳排放”(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09)。作为低碳经济的空间载体,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迄今尚未形成公认的理解,出现有多种提法,如“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等,使得低碳生态城市实践缺乏清晰的理论基础(李迅、刘琰,2011)。

二 低碳生态城市评价指标研究

1.个别指标法

个别指标法利用对低碳城市表征意义最强且便于统计的关键指标来描述城市达到的低碳水平。常用指标有两类:一类侧重于衡量“低碳”特征,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徐国泉等,2006;胡初枝等,200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谭丹、黄贤金,2008;刘竹等,2011)等;另一类聚焦于“发展”特征,如人类发展指数(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1)等。其优点是能够精确反映城市的碳排放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及动态变化且计算相对简单;但缺乏碳排放系数的统一口径及指标间的空间可比性,不同指标衡量同一城市的低碳水平差异较大。

2.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选用与城市低碳发展有关的多个指标予以综合分析,考察城市的低碳化程度。如付允等(2010)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而潘家华等(2010)则用六个指标衡量低碳城市发展状态,即人均碳排放水平、碳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弹性、进出口贸易。该方法涉及较为广泛、考虑全面、时空可比性强,但侧重反映城市低碳的相对水平。

三 低碳生态城市评价方法研究

1.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了一些直观的、较易操作的指标及定量评价的计算方法(Hanley et al.,1999;Phillis & Riantiatsaholiniaina,2001;Cornelissen et al.,2001;Streimikiene,2005;Streimikiene & ?ivickas,2008),已形成多个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一些国家和地区。

2.脱钩理论评价方法

庄贵阳(2007)以碳排放弹性作为脱钩指标,分析了全球20个主要温室气体(GHG)排放国家在各阶段人均收入与GHG排放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相对于其他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脱钩”评价方法注重时间序列推演,考虑历史趋势与预测结果,其“相对脱钩”模式对当前我国提出的单位GDP减排指标,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3.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法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Driving Force-Status-Response,简称DSR)模型是研究环境-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近年来也被广泛用于构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衡量指标体系(如潘家华等,2010)。

四 结论

上述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和评价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的水平做出了有益贡献。整体而言,国外低碳生态分析注重实践检验,研究方法上,以数理模型应用为主,但模型与机制的适应性不强;研究对象上,对基于低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讨论较少;研究内容上,多集中于制度设计、政策制定等,对低碳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关注较少。国内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文献在指标设置上未予足够重视;评价方法上,大多为一维线性组合模型,缺乏低碳生态城市多维空间属性,无法从总体上把握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的关键阶段,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低碳生态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清晰界定低碳生态城市内涵、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充实并改进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Ann P. Kinzig and Daniel M. Kammen. National Trajectories of Carbon Emissions: analysis of proposals to foster the transition to low-carbon economies[J].Global Environmen-

tal Change,1998(3)

[2]DTI(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 - Create a Low Carbon Economy. London:TSO,2003

[3]David Satterthwaite. The implications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banization for climate change[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2008(20)

[4]李迅、刘琰.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学刊,2011(4)

猜你喜欢
指标生态水平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张水平作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最新引用指标
生态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