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博
【摘要】出国留学作为教育服务的一种准入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根据消费经济学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留学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对我国留学政策起到参谋作用。本文从我国出国留学的现状与特征、留学热潮形成的原因入手,分析了留学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关系,针对我国留学经济的新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和举措。
【关键词】留学经济出国留学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经济增长社会经济效应竞争力
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留学已在全世界形成热潮,随之便出现了留学经济和留学经济学,它已成为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我国目前传统消费产品供给趋于过剩,而出国留学经济的发展大大开拓了居民的消费空间,可以构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贡献。同时,无论是从事留学中介业务市场,还是出国前的各类培训业务市场,都已经在国内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解决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
笔者在高校从事国外考试的组织工作。因此,面临的都是将要赴海外求学的考生。出国留学是许多中国学生的梦想,出国留学热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有实力提供留学资金的家庭日益增多;第二,中国教育结构性改革滞缓,应试教育越演越烈;第三,国外优质教育驱动;第四,各国留学政策越来越宽松,“获签”容易;第五,中国大学生就业环境不容乐观,而经过几年的国外历练,能增加自身求职砝码。面对越来越热的出国留学现象,社会上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一个繁荣开放的中国,其教育不可能是封闭的,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国外,接受世界上多元文化的教育,特别是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育是我们必然会面临的现实。留学生中的大多数人,将来无论通过何种途径,都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从这一点来看,首先要提高出国留学水平,使教育实力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有能力与国外的教育机构竞争生源,这是最重要的。
一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现状与特征
1978~2011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24.51万人,仅2011年全国出国留学人数就突破了35万人,33年来人数增长了167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居世界首位。截止2011年底,以留学身份出国人员共有142.67万人,其中110.88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81.84万人,有72% 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出国留学的第一特征是我国留学生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大分散”即留学生大量遍布于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广度是中国留学史上未曾有过的。“小集中”是指其高度集中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中,以留美学生居多,约占留学总人数的一半左右。第二个特征是高学历留学成为出国留学的主流。调查结果显示,赴美留学生中有约40% 的人在国内已获得学士学位,约45% 已获得硕士学位,约15% 已获得博士学位。第三个特征是大学以下学历的学生出国留学市场正显现巨大潜力。近三年来渐渐出现了中学生甚至于小学生留学现象。低龄化使得出国留学者群体从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主发展到大学本科、中学为主。
二 出国留学热潮形成的原因
第一,近几年我国大大加快了教育改革和出国留学大众化的进程,其发展之迅速令人们始料不及。尽管如此,当前我国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国内大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学和中学的数量仍然偏少,办学条件和师资状况仅能满足最低标准;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不均等,优质教育资源奇缺,升学竞争比较激烈。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现状,我国的家长普遍存在“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心态与期望,这就使得家长们想方设法送子女出国留学深造。
第二,国外发达国家招收留学生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招揽人才与赚取高额教育收入。中国学生经过本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特别是名校和重点学科的大学生是在庞大的同龄人中通过层层考试、竞争而择优选拔出来的,是中华民族中的精英,他们所具有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将来所创造的财富也是不可估量的,当然他们也是发达国家所招揽的对象。发达国家为了招募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为他们所用,则会实施严格的考试来筛选优秀学生,然后再给他们提供奖学金,这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是极富吸引力的。学成之后,发达国家会通过高薪和良好的科研条件诚恳挽留,通过招收高质量留学生的方式,发达国家低成本地占有了大量他国人才,为自身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外教育机构纷纷来我国开辟教育市场,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目前各种国外高等教育展会每年都会在中国举办,对中国学生实行优惠政策,降低语言要求,想方设法吸引他们去留学,他们把高价的中国学生作为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获得国外教育经历,中国人是支付了高额费用的。
三 留学教育是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
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战略资源。因此,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留学对经济和政治具有长期的积极影响,它具有教育消费和教育投资的双重性。是今日的消费和长远的投资,是显现的消费和潜在的投资。具体影响如下:首先,教育程度是影响工资差别的主要因素。其次,教育程度的提高,能够缓减因教育层次不同而造成的收入差别。再次,人力资本的增加,可以使物力资本投资和财产收入趋于下降,使社会不同职业人员的收入趋向平等化,特别是在国民经济中依靠财产收入的比重下降,依靠劳动收入的比重相对增加,其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
四 应对留学经济发展所应采取的措施
第一,要更好地利用出国留学的渠道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在国内继续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留学回国人员施展才能的环境,使创新人才尽快成长。在资助留学回国人员,特别是优秀尖子人才回国工作方面加大力度,重点扶持,鼓励他们贡献才智。其次,大力开发海外智力资源。在外留学人员中人才济济,他们是宝贵的智力资源。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优秀尖子留学人员短期回国服务提供方便,逐步使更多的急需人才、创新人才将自己创业的立足点由国外转到国内或国内外协调发展。
第二,进一步完善出国留学服务市场。就我国目前的出国留学市场而言,无论是从事留学中介业务市场,还是出国前的各类培训业务市场,都已经在国内使留学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的就业问题。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我国目前传统消费产品供给趋于过剩,需要消费领域的创新,而出国留学的发展大大拓展了居民的消费空间,可以构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贡献。另外,留学作为产业来发展,一方面,该产业可以容纳大量的教职工;另一方,面又有大量本该进入劳动力队伍的年轻人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都将有助减少劳动力供给,从而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矛盾,为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一个分流劳动力的宽松的环境。这是从国内目前状况来看留学对经济增加和缓解就业的好处。
第三,加强教学的硬件、软件设施的建设,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是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问题。整体而言,国内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相比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讲得多的是理论,在让学生实践方面则少之又少,表现为课堂学生发言不积极,有自己的意见也不敢表态,造成一种不够自信的心理;教师成为社会正统文化的化身,教师传授儒家经典,教给学生行为道德规范,却每每显得比较刻板;由于知识在传统教育观中具有重要的标准作用,教师和家长往往只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样的评价是片面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已经不为部分学生所接受,他们需要有更新的教育理念来帮助他们成才。而中西方教育理念存在着某些差异,如教育价值与教育观、教育内容、教学与学习方式、考试与评价制度、课程结构等方面的种种不同,部分同学更喜欢接受不一样的教育。
第四,进一步完善高考制度。中国孩子为了能上大学而刻苦学习,上了大学有的就不再努力学习;而美国的孩子却相反。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美国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的高考制度是一考定终身,每年高考便是决定高中毕业生命运之时。几年前,考上大学,就意味着端上铁饭碗,不愁工作。这几年,在市场经济的剧烈冲击下,中国高校引进了竞争机制,虽然没有了铁饭碗,但“南郭先生”还有,“严进宽出”的现象没有改变。这种在起点评判优劣的制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美国,成绩及格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只要交得起学费,一般都可以上这样或那样的大学。此类入学考试每年举办很多次。入学后要经历数不胜数的大考、小考,摸爬滚打,过五关斩六将,修足学分,才能毕业。起跑是竞争,过程是竞争,冲刺更是竞争,学生们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竞争的压力。因此,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学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的差距将逐步缩小,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出国深造,去“拿来”更多的西方文明,需要有更多的炎黄子孙回国,来建设自己的祖国。“出国潮”和“回国潮”双向流动,将是21世纪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黄存光.鼓励回国服务的经济学[J].经济前瞻,1998(5)
[2]厉以宁.教育经济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吴忠魁.论国际化时代的教育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02(1)
[5]李艳.留学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