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为何疏远姚枢

2012-04-29 15:53赵倡文
文史春秋 2012年10期
关键词:大儒宴席理学

赵倡文

姚枢是元初的一代大儒和政治家。胸怀天下的忽必烈听说姚枢非常有才能,就于公元1250年把姚枢召到自己麾下。

来到忽必烈的帐下,姚枢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向忽必烈推荐儒家伦理纲常和程朱理学的同时,极力劝说忽必烈采用汉人的法则治理汉地,成为忽必烈幕府中重要的谋士之一,并且还在忽必烈争夺汗位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251年6月,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继承大蒙古国汗位后,将漠南汉地政权全权委托给忽必烈掌管,忽必烈非常高兴而大摆宴席。

在宴席上,觥筹交错,庆贺声不断,惟有姚枢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忽必烈非常纳闷地问他道:“大家都在为我庆贺,你为什么默不作声?”姚枢说:“现今汉地土地广大,人民殷实,非漠北所能比。如果朝廷中有人离间,天子必定后悔而出兵争夺,这看似是好事,实际上是个祸患。你不如只把持兵权,凡军中的费用都向负责机构领取,这样势顺理安,别人不会找什么麻烦,你也可以得到安宁,才能力图将来。”忽必烈一听姚枢说得有理,就把汉地的政务交还给大汗蒙哥。

姚枢给忽必烈出的这个主意,实际上是让忽必烈韬光养晦,然而就是忽必烈这样低调,随着他在汉地势力和声望的不断提高,还是有人于1256年在蒙哥面前进谗言,告发忽必烈有异志。随着他人的告发,蒙哥也对忽必烈产生了猜忌之心,派人到忽必烈管辖的汉地进行考核。

面对忽必烈和蒙哥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姚枢又向忽必烈献计,让他不要与蒙哥较劲,主动回到朝廷长期居住,以屈求伸,打消蒙哥的猜忌。

忽必烈再三思考后,采纳了姚枢的建议,回到了漠北。蒙哥与忽必列兄弟相见,亲情迸发,召回了派往忽必烈管辖地区进行考核的官员,但也解除了忽必烈的兵权。一年之后,蒙古军进攻南宋连连失利,蒙哥不得不再次起用忽必烈。

1259年,蒙古军大举入川,欲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迂回攻灭南宋,但在四川围攻合川钓鱼城(今属重庆市辖)时久攻不下。大汗蒙哥御驾亲征,在前线被宋军守将杨过射中,伤重而死。1260年春天,手握重兵的忽必烈终于登上了大汗之位。

从忽必烈登上汗位的艰难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姚枢所起的关键作用,可就在忽必烈登上汗位后,却对姚枢日渐疏远。是什么原因让忽必烈抛弃姚枢这个昔日的重臣呢?史书记载说,姚枢作为一代大儒,始终以传播、显扬理学为己任,经常劝说蒙古贵族要时时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提高自己的修养。结果,时间长了,反而使忽必烈产生了姚枢只善于言谈,而不切实际的印象,对他也就越来越疏远了。

元初统治者是马背上得来的天下,让他们学习先进文化当然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身为大儒,熟读《论语》的姚枢作为忽必烈的臣子,却忘记了子游曾说过“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也就是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正是由于姚枢传播理学的心太切,经常劝蒙古贵族学习理学,才招致了忽必烈对他的疏远。

猜你喜欢
大儒宴席理学
苏州大儒巷
大型电视文化栏目《大儒之乡话仲舒》在衡水电视台隆重开播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宴席礼仪7禁忌
广东明代大儒告诉你,读书的正确姿势
中国大运河宴席 下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浅谈文化主题宴席的打造
六经之道,未坠于地:试论龚鹏程先生的学思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