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是生长

2012-04-29 15:48陈伯乐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10期
关键词:仲永天赋人格

陈伯乐

卢梭“教育即是生长”这一观点看似简单,其实一语道破了教育的玄机,蕴含着至理。有人问,什么叫做“教育即是生长”呢?说白了,就是人一生下来是带着种种天赋禀性的,只要引导得当,任何人在任何一些方面都可能有所成就,而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尽全力去呵护、引导、辅助、诱发这些天赋禀性的充分生长和发挥。卢梭自己有句话叫“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说的就是我们后天的教育做的不好,伤害了人的天赋禀性。

《伤仲永》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仲永生下来就对诗很有天赋,“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谓很有天赋。但是后来,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还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最终“泯然众人矣”,他彻底成为一个普通人了,毫无才气可言。仲永从小通达聪慧,会做诗的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禀赋,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多了。最后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的学习没有达到要求,可见后天的教育很重要。有天赋,我们就要培育,呵护,才能使其不会“泯然众人矣”。

教育,尽全力去呵护、引导、辅助、诱发这些与生俱来的天赋禀性的充分生长和发挥。这些天赋禀性中包含有求知欲和人格方面的塑造等。我们要向学生灌输知识,也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而人格的塑造方面比知识更为重要。

持相同观点的有古希腊的大哲苏格拉底,当时的智者向苏氏宣陈,他们可以把灵魂里原本没有的知识灌输到人的灵魂里去。苏格拉底不无讥笑地问,你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吗?诚然,求知欲是人的天性,善良、真诚、勤勉、勇敢、豁达这些秉性人天生就有,教育要做的只是呵护“她们”,让“她们”自由地生长。

无独有偶,在中国现代教育建立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蔡元培,在阐述他的教育主张时曾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也说过:“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基础的东西确实非常扎实,但就是缺少一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最终是要让孩子们懂得爱,懂得自由懂得创造,真心热爱自己的祖国,理解和乐于去创造美好的世界,同时学会鉴赏生活,鉴赏人,鉴赏艺术,而且这种鉴赏的眼光不是强制出来的;还要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这些都会使人的气质境界产生变化。总之,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把孩子们对善的向往提升起来,他们在学习独立生活的本事时,还要建立起独立的精神、独立的人格。”

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非常相似的成长背景,都是在成人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但他们往往缺少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合作、沟通和承受失败的能力,甚至缺少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往往理所当然地以为别人理应对他好,特立独行。所以,我们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他们学会合作,懂得宽容,尊重他人,让他们在充满爱和团结向上的集体中,感受到互相尊重、谦让、宽容、友好合作的快乐。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的情况下,青少年的情感世界越来越贫瘠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而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的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总之,教育即是生长,教育的作用就是尽全力去呵护、引导、辅助、诱发这些天赋禀性的充分生长和发挥,不管是对知识的求知欲,还是对人格的塑造方面,拥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天赋禀性就好比一粒种子,没有种子就长不出参天大树。种子播种在黑土里以后,经过人们的浇灌、培育,会逐渐地破土而出,由小苗长成栋梁。有了天赋禀性,再加上汗水和心血,一定能够使之成为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仲永天赋人格
“跳水天才”全红婵:有天赋,更有努力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测测你隐藏的天赋
想清楚再动笔
新《伤仲永》
用努力换天赋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漫画之页
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理解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