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角色

2012-04-29 15:40宋金波
支点 2012年10期
关键词:工业化上海转型

宋金波

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上海永远不会是新加坡、香港,上海也永远不可能像日本“脱亚入欧”一样脱离中国的现实语境。这是上海的定位,上海也因此具有了长期繁荣的根本。

初秋的上海街头,人们依旧行色匆匆,表面看起来,这座城市并未显现出经济增速持续放慢的样貌。

但内里怕不是这样的。一个老友,在浦东张江经营一间生产包装物的工厂,十余年了,一直顺风顺水,哪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黑云压城的当口,也没乱阵脚。但最近却眉头紧蹙,一问才知,工厂利润起码跌掉一成。

这不算最坏的。以前上海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但2011年这座城市的GDP增速只有8.2%,落后全国29个省份,在其历史上第一次被挤出全国GDP排名的前十位。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赶超上海GDP的省份会越来越多。

在上海,这两年听得最多的字眼就是“转”:转变、转型、转轨、费改税、营改增,不一而足。从遍布浦江两岸的企业到一份份下发的政府红头文件,这种渴望“转”的心态显得急迫而焦躁。

上海慢下来情有可原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过去三十多年,沿海是要规模有规模,要速度有速度。这种日子过久了,以至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觉得这种好日子似乎可以无止境地持续下去。

然而,即使在户籍等制度仍然存在强制性政策偏袒的情况下,这种局面也不可能长期维持。而且上海面临的发展环境也今非昔比。

现在谈得多的战略用语,是“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行‘三化并举”。中西部获得了巨大的内在发展动力。

上海现在谈得多的是“新型工业化”、“后工业化”、“去重工业”;城镇化(而非城市化),与上海若即若离;农业现代化,更形遥远。“三化”不是上海熟悉的台词,“三化”并举的剧目,留给上海多少戏码呢?上海得自己寻找新角色。、新定位。

上海不必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倒背如流,但必须懂得潜台词。这个潜台词,就在上海的“两个中心”建设,特别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三化”并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技术、人才乃至体制创新借鉴,并以此为发展的契机。

而“入戏”的第一步,就是习惯上海的“慢时代”。

其实,上海慢下来,情有可原。一方面,上海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和其他沿海地区一样,都呈现出整体GDP增速转慢的趋势;而中西部地区由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大都仍可以依赖投资等要素来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上海从之前第二产业比重占优势,到目前逐渐转化为第三产业比重占上风。第三产业增加值自然不能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等量齐观。另外,产业转移加速、GDP基数变大等原因,也会影响到上海GDP增长的速度。

一座城市不是孤立转型的

城也如人,可以在一定时间里占尽所有好处,也可以在很长时间里独享某种优势,但不会有哪个城市在所有时间里得到所有好处。上海以往的辉煌,谢天谢地谢人。上海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

不过,如果不过分强调“对外开放”特定的正面话语意义,单就与发展的关系而言,开放并不是发展的充要条件。比如美国,在立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以孤立土义著称的。这个大国曾经是一个内向的国家,更多关注内部市场的培育。当然,并不是说在这段时间美国就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只是它的注意力不全然对外而已。

中国也是一个大国。当作为“对外开放”对立面的“闭关锁国”思维不再成为现实威胁时,未必不会有“内向”的现实需要。一个开放并内向的国家,也许会表现出更成熟的一面。

从唯外贸出口到注重扩大内需的转型,不妨看作是一个前奏。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格局必然改变。无论是上海的转型,还是其他区域的转型,来路正在这里。

上海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一位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曾经说:“一个城市不能孤立转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融入联动的要求也更高。上海的转型,要放在全国、世界的背景中,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上海永远不会是新加坡、香港,上海也永远不可能像日本“脱亚入欧”一样脱离中国的现实语境。上海也因此具有了长期繁荣的根本。

说到底,中国的各个经济区域,各大城市,不可能也不应该有哪个独领风骚数百年,总有一天,是各擅胜场,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赢家通吃的场景,大约是越来越难见到了。

其实,创新、转型,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麻烦。一个例证是,就在去年底,笔者当年供职的报馆因经营原因关掉了。多数同事不免各觅各枝。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几位上海年轻同事,“毅然”加入到创业大军中,选择的都是有风险但也大有前途的现代金融服务业。就目前所了解,在衷鸿遍野的大经济环境下,经营情况尚好,有的刚开张不久已经有大公司联系并购事宜了。

我真心相信,只要保持这样的眼光和勇气,无论GDP增速是高是低,上海人,上海经济,终将是有竞争力的。

猜你喜欢
工业化上海转型
上海电力大学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转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