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润
上世纪90年代,《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万人空巷,广东顺德的企业界也热烈追捧,有人看战略学管理,有人谈商道话权谋,但最容易引起民营企业家共鸣的莫过于传承问题,因为彼时“家族企业”正遭受质疑。前述两部“帝王剧”,据说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看过不下三遍,其深意不言而喻。
巧合的是,就在《康熙大帝》热播的1993年,美的于当年11月12日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何享健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这种代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方向的手段,带领企业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在90年代初还上演过“电脑释兵权”的桥段,创业元老因不会操作电脑被陆续劝退。如果要论说当前这次“美的交班”现象,20年前的股份制改造和“电脑释兵权”正是其伏笔。
《雍正王朝》风靡屏幕的1997年,美的正大刀阔斧地推行事业部制改造,形成“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内部授权模式,优秀职业经理人脱颖而出。从那时起,美的决策、监控和经营“三权分立”模式逐渐形成,在此后12年的历练中,职业经理人日趋成熟、稳健,何享健看在眼里记挂心头。
2009年8月26日,何享健将美的电器董事局主席职位交给方洪波,他本人只担任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整整三年之后,2012年8月25日,70岁的何享健宣布隐退,由方洪波出任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的独子何剑锋只代表何氏家族列席董事会,不担任职务,不参与管理。
今天看来,“美的交班”是一段长达20年的反复尝试、权衡的漫长历程,是何享健深思熟虑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更在情理之中。
即便如此,“何享健退休模式”仍引发业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在于何享健打破了“子承父业”的传统观念,引入西方企业由职业经理人接班的新思路;更重要的是,美的作为中国第一家千亿级别的没有“父传子”的民营企业,发展路径尚无章可循,毕竟交班如过坎,美的能否平稳过渡健康成长,还是一个未知数。
问题不在于“家族”二字,家族企业并不代表落后,连柳传志都希望把联想打造成“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许多家族企业任用职业经理人,就好比父母把孩子托付给保姆,但大多数保姆很难把别人的孩子当亲生骨肉。
父母该如何养孩子?经济学家钟朋荣给出三种办法:一是小孩自己养,同时把企业办成托儿所、幼儿园,让“保姆”做到比“父母”还要操心;二是把“保姆”变成“父母”,老板要舍得给职业经理人股份,让他们成为企业真正的“父母”;三是让优秀的“父母”当“保姆”,老板经营自己的资产。
如果用钟朋荣教授的理论来看,美的属于“把‘保姆变成‘父母”。何享健退休之后,家族只是一个股东,而不是经营者,方洪波等高管必须实现从职业经理人向企业家的蜕变,要有做伟大企业的志气和魄力。
创业难,守业更难。今年是改革开放第34个年头,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大多已进入花甲甚至古稀之年,未来10年大规模“交班”浪潮即将来临。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中国经济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兴盛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