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实证研究

2012-04-29 15:07:49陈晨
金融经济 2012年10期
关键词:皖江示范区社会保障

陈晨

摘要: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发展除了需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外,更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在当前情况下,研究示范区的金融生态建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示范区内的10个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示范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差异分布状态,并提出了优化皖江城市带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金融生态环境;主成分分析

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具有属性多样、结构复杂的特性,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关键是建立科学、客观、有效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行的金融发展指标体系采用了综合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到统计指标的可获得性、可测性以及数据加工处理的复杂度与难度,并结合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情况和发展阶段,本文构建如下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皖江城市带金融生态环境实证分析

(一)分析方法选择

在社会经济的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问题,必须考虑许多经济指标,这些指标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的特征。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指标间又存在信息的重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将这些指标直接纳入分析不仅复杂、难以取舍,而且可能因为多重共线性而无法得出正确结论。主成分分析是把各指标之间互相关联的复杂关系进行简化分析的方法之一。主成分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线性变换,将原来的多个指标组合成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能充分反映总体信息的指标,从而在不丢失重要信息的前提下避开变量间的共线性问题,便于进一步分析。金融系统的关系复杂,其结构层次较难建立,选用因子分析法能较好的克服这个困难。本文将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主要对上述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降低多项指标之间相关造成的复杂性。

(二)实证过程

首先,使用SPSS软件对皖江城市带2009年10个城市的金融经济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根据表二可以看出所提取的三个因子特征值分别为15.219、2.721、1.382,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2.471%、12.956%、6.581%,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2.007%。第三个因子以后的因子特征值根都较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所以在对示范区内各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提取三个因子就可以较好的反映皖江城市带的经济金融情况。

根据表三的成分矩阵可以看出三个因子分别包含不同的指标,其中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第三产业值、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工业增加值、每千人非农人口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行股票数量、上市公司数量、进出口总额、财政支出、实际利用外资、每10万人口拥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数、每百人卫生机构数在因子一上有较高的载荷,说明因子一主要解释了这17个变量;因子二则主要解释了每百人卫生机构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总金额这2个变量。所以因子二可解释为社会保障因素;因子三则主要解释了被检查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比率、违法行为被立案比例这2个变量。所以因子三可解释为法制因素。可以看出其中大多数变量在因子一上的载荷都很高,第一个因子对原有变量解释作用显著。因子二社会保障因素和因子三法制因素也对原有变量解释作用有一定的贡献度。

最后,根据上述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计算皖江城市带十个城市的综合得分。由表四中的成分得分系数和表二中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可得到各城市综合评分公式为:

F=72.471% fac1+12.956% fac2+6.581%fac3

根据综合评分公式及标准化值可以计算十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及排名。(见表五)

(三)实证结果

由表三可以看出,在影响皖江城市带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中,经济金融因素以及政府行为起了主要的作用,但是社会信用环境、法制环境以及社会保障方面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由表五可以看出,皖江城市带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合肥市、芜湖市的金融经济发展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城市,特别是合肥市。合肥作为省会城市, 其金融生态环境水平遥遥领先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的其他地市。在第二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中,合肥首次上榜,排名第10 位。而预计在2015年合肥滨湖金融城竣工后,合肥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框架将得以实现,并将形成立足安徽、辐射周边、服务长三角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但由于金融基础较差,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市带内其他地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并不乐观。

以上分析表明,皖江城市带中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皖江城市带金融生态环境不够完善、各地市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这已经成为制约皖江城市带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瓶颈”。除此之外,皖江城市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还存在着社会信用环境差;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到位;政府的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金融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社会保障面太窄且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

三、优化皖江城市带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第一,发挥区位优势,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省经济东向发展规划的排头兵和桥头堡,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应立足于示范区发展现状,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借助其良好的区位、产业基础、文化底蕴和丰富资源上的优势,率先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第二,缩小各地市经济发展差距,发挥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根据实证分析,合肥市、芜湖市的金融经济发展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城市,所以应当发展以合肥和芜湖为城市带的核心和增长极,以增长极城市的辐射和扩散作用,引领周边城市经济增长,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

(二)加强法制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的法制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健全的法律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

第一,针对目前示范区社会信用不理想,交易违约严重,在一定情况下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状况下,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必须完善金融立法,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开始就建立在法制化的轨道上。

第二,提高执法部门独立运作的能力,强化司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应当尽快建立公、检、法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企业之间的联络协作机制,强化综合治理和互动能力。应从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维护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是提高案件的执结率,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从根本上遏制逃债、废债、甩债等行为。

(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第一,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和征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信用、企业信息、个人信息、社会服务等四大信用系统,全面整合社会信用信息资源,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基础信息服务网络,以提高社会信用信息透明度,实现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加快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积极培育企业资信评级市场,为强化信用管理提供保证。

第二,大力开展信用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开展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向企业、政府、社会各界宣传诚信观念,培养诚信意识,争取社会各界对诚信的理解和支持,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法制氛围,培养健康的诚信文化。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效率

第一,扩大社会保障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各市应努力建立起覆盖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加大低保资金投入。适应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城镇化加快的特点,完善现有的保障制度,还应针对不同群体增加新的保障项目,如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

第三,提高各市社会化程度,平衡地区差异。各市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福利和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基本生产生活正常进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金融生态建设的良好机制

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政府是关键。金融生态环境涉及行政、司法、银行、企业等众多部门,这就决定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一,加强政府职能建设,做“高效”政府。各市应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众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政府要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监督管理市场的正常运作,强化市场秩序,增强政府职能意识,做“高效”政府。真正树立起金融产业化的观念,把金融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纳入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专门的产业支持政策,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同时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统筹规划,实现区域间金融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缩小各地市之间的差距。这就要求既要重点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落后地区的整治工作,也要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王佳、潘昊.低碳背景下皖江城市带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0,(06)[2]胡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06)

[3]郑兰祥、潘昊.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金融生态环境研究——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J].经济视角,2011,(4)

猜你喜欢
皖江示范区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新四军对皖江地区会道门及帮会的统战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青海政报(2017年22期)2017-04-09 06:45:55
“小鲟”过皖江
中国三峡(2016年5期)2017-01-15 13:58:48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40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中国火炬(2015年12期)2015-07-31 17: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