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力
“三月三,阳光明媚,我们去采枫叶。漫山遍野,寻寻觅觅,回家啦回家啦,回家舂枫叶啦!”这是武鸣县太平镇庆乐小学(以下简称庆乐小学)自编的壮族歌谣《情满五色糯米饭》中的一节。充满灵气的童声唱出了壮族人的生活场景,也反映出壮民族文化的璀璨。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届壮族文化传承活动上,这首歌给现场的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庆乐小学坐落在素有“文体之乡、人杰地灵”美誉的武鸣县太平镇庆乐村。学校创建于1950年,是一所村级完全小学。早在1981年,该校就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在30多年的时间里,该校秉承传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树立了“喜、乐、和”办学理念,确立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凸显民族教育,培育民族新人”的办学目标,致力于民族传统教育,开发建立“民族风情与文明校园”“传统节日与活力校园”“民族体育与健康校园”“壮族山歌与艺术校园”、“民俗文化与责任教育”五大校本课程,大力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
打造具有壮族气息的校园文化
走在庆乐小学的校园,时常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壮族歌谣从广播里传出,不时还会有三五成群的孩子和着音乐轻轻哼起壮族歌谣,这时你会欣喜地发现,壮民族文化在这些孩子的身上得以延续。在校园的花圃里、道路边,摆设着一些奇巧的石槽、石磨、犁头、车轱辘等物品。据校长覃志忠介绍,这些都是壮族人民过去常用的劳动工具,是学校筹建“原始农具陈列室”的其中一部分。
今年年初,庆乐小学开始筹建“原始农具陈列室”。校长覃志忠号召全体师生、家长和社会爱心人士把家中闲置的原始农具捐赠给学校。覃志忠想方设法把这些农具做成活教材。石槽、石磨、石礅、瓷器等壮民族过去常用的大型劳动工具被放置在校道两边,舂米棒、老服饰、旧时背带等小型物品则放在陈列室内。覃志忠说,建立“原始农具陈列室”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不忘本源。平时仅仅依靠说教作用并不大,让孩子们亲眼看到,亲手摸到这些祖辈们使用过的东西,可以让孩子们更为直观地感受祖辈为过上幸福生活而付出的艰辛劳动。这些农具不但能够激起后人对祖辈们的敬仰和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品质。如今,“原始农具陈列室”的物品已经成为孩子们进行民族教育的宝贵资源。
设立“原始农具陈列室”是庆乐小学打造壮民族气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在该校的校园里,可以感受到该校洋溢着浓厚的壮民族文化气息。该校的门牌、标语、横幅都用壮汉两种文字书写;学校里几乎每一名学生都会唱本校的壮语校歌——《让壮乡儿女走上世界》,这首歌是庆乐小学自创的壮族歌曲,表达了壮族儿女的美好祈愿。该校还自创有二声部壮族原声态山歌《欢乐齐欢乐》《太阳爬上山》等,自编壮族歌舞《情满五色糯米饭》《迎客歌》《酒歌》《送客歌》等纯壮语歌曲。如今,这些优秀的壮语歌曲已由学校的“勒庆乐”艺术团演唱录制成光盘。
目前,庆乐小学正在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发展、更加彰显学校壮民族文化特色的新路子。该校计划在3年内建一个校园民歌广场、300米长民族文化长廊、160平方米“壮民俗陈列馆”、5处大型原始农具自然景观和民族综合楼为一体的“壮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同时,该校还将继续努力打造以壮民俗为主题的班级、教学楼走廊文化,在围墙上创作壮民族体育竞技图案、壮族英雄人物、壮族故事专栏等,完善校门壮民族文化建设,规范“壮民俗陈列馆”的管理,让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教育科研、民族文化交流、培训考察等多功能一体化、充满浓郁壮族风格的全区农村壮汉双语实验教学示范学校。
开发具有壮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
两年前,校长覃志忠就有了设立本土课程的想法,他说:“我希望孩子们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能体会到家乡文化的魅力。”但是本土课程没有现成教材,只能靠挖掘本地资源自行开发。
“当务之急,是要找到精通当地民俗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人。”覃志忠后来想到了武鸣县文化馆的老馆长黄天恒老师。黄天恒老师一直都从事壮民族文化研究,时常到庆乐村采风。当覃志忠把这个想法告诉黄天恒时,黄天恒一口答应,认为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此后,黄天恒就经常来到庆乐小学教孩子们唱山歌。别看他年事已高,但在课堂上唱起山歌一点不输壮族小伙子,自从他来到庆乐小学,孩子们就更加爱唱山歌了。黄天恒还经常走家串户收集山歌素材,自创或改编山歌教给孩子们。
当地有个风俗:有了山歌还不能缺快板。覃志忠于是又请到了熟悉快板的壮族民间艺人黄必昌,让他担当“勒庆乐”艺术团的快板指导老师,经他改编的快板壮族歌谣朗朗上口,成为艺术团的固定节目之一。
后来,覃志忠还请来了体育老师黄杰元,让他担任学校的壮族体育课的教师,把当地具有壮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融入课堂。现在,该校的许多孩子都能熟练地参与打陀螺、滚铁环、抛绣球、跳竹竿舞等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让每一名学生会唱两首以上山歌,会跳一支壮族舞蹈,掌握一项以上民族体育技能,会做一种地方风味小吃等是庆乐小学将壮民族风俗引入校园的目标。目前,该校已经举办过两届壮族文化传承活动节,无论是壮民族文化艺术展演还是民族体育竞技项目,庆乐小学的孩子们都玩得很在行。从大型竹竿舞表演到制作壮家民俗风味小吃,孩子们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校组建的“勒庆乐”艺术团还经常开展山歌擂台赛,每年参加“三月三”壮族传统歌圩活动,使庆乐小学“勒庆乐”艺术团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现在,该校已经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壮族文化传承活动,学校的办学品位不断提高。壮族文化传承活动不仅让师生领略到了独特的壮乡民族风情,让壮族文化得到了传承,也让壮民族文化的精髓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在文化传承中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继续做好双语教学实验工作
“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每天都要做很多好事……”庆乐小学三(2)班的教室里,传出了整齐洪亮的朗读课文的声音。这是一节壮语课,孩子们捧在手上的书,都是用壮语编写的。尽管还只是小学三年级,但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不少壮族文字。“一年级和二年级学到了不少(文字),现在这本书我自己都能读完了。”该班的一名同学拿着这本三年级的教材,颇为自豪地说。
庆乐小学是我区坚持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工作时间最长、效果最好的学校之一。该校的壮汉双语教学要求使用壮汉两种文字教材,壮语教材内容必须与汉语教材内容基本保持一致,教师教学用语使用壮语和汉语,以自治区教育厅“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十六字方针为原则,在学好壮语文的基础上,提高汉语文水平,达到壮汉兼通的目的。庆乐小学的“双语”教育从学前班就开始抓起,在学前班阶段采用壮文教学,讲授壮文拼、读、写的方法;学生进入一年级后,实行壮汉同步教学,教师灵活掌握壮、汉文教学进度,到小学毕业时,全校学生的汉文、壮文水平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壮文的兴趣,庆乐小学每年都举办各种丰富多样的比赛活动,如壮语讲故事比赛、壮语作文比赛、壮语课文朗读、壮语课文书写比赛等。2011年,该校学生积极参加全区壮语作文比赛,有15篇作品获奖。2011年10月,黄捷、罗樱华两位同学参加全区小学生讲壮文故事比赛荣获一等奖,并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媒体的关注。2011年5月,该校六年级学生黄艳芝同学参加全国《历史的选择》读书征文比赛,获得特等奖,还光荣地代表武鸣县小学生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仪式。
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庆乐小学的壮汉双语教学充分利用壮语的优势,努力克服壮族儿童的语言障碍,经过多年的实践,庆乐小学的教学成果喜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社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因为在庆乐小学打下的壮语基础,从庆乐小学毕业的学生不少都从事与壮语言相关的工作,他们精通壮文,为壮语言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传承文化,传播文明,传递幸福。庆乐小学弘扬壮民族文化的脚步没有停止,该校把每年举办的壮族文化传承活动节为载体,继续深化校园民族文化建设,不断壮大“勒庆乐”艺术团的队伍,重点研究和传承庆乐村文艺队《壮族师公舞》及代表性的壮族歌舞,在校歌《让壮乡儿女走上世界》基础上,创作与收集原生态壮族山歌、壮族民歌、壮语快板等,汇编成民族校本教材,让壮族文化艺术得以更好地弘扬和发展。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