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兰
周五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忽然,学生平平跑进来告诉我:他的零花钱不见了。
“你不是刚把钱领走吗?钱怎么会不见了?”我奇怪地问。
“刚才我没领钱,抽屉里没有我包钱的小纸包。”平平一脸委屈,快要哭了。
学校有个习惯,内宿生把零花钱寄放在班主任那里,想用时就去领。为了方便管理,我让学生们用纸把钱包好,写上姓名和数目再交给我保管。因为数目不多,我就把钱放在办公室里。刚才下课时,平平和小涛来取钱,刚好有个学生来向我请教作业,我就把钥匙给小涛,让他们自己开抽屉拿钱,没想到却出事了。
“你先别着急,慢慢说,你想一想,会不会是小涛把你的钱拿走了?”我问。
“不可能。老师,一开始我也怀疑是小涛偷的。为了表示清白,小涛还让我搜身呢。我掏完他身上所有的口袋,都没发现。那张5元钱我认得,缺了一小角,还有个地方破了,用透明胶粘着。”平平一口气说完。
我又问了平平一些问题,钱是谁拿的,我已经心中有数了。我让他别到处嚷嚷,我会帮他找到钱的。
当时办公室没有其他人,我就把小涛叫来单独谈话。
小涛说,他打开抽屉时只拿了自己的钱,平平的钱他没看见。
我看着小涛,说:“平平的钱不见了,有三种可能:一是老师把钱私吞了,二是平平拿走了钱但不承认,三就是你把钱拿走了。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老师一个月工资1000多元钱,有必要私吞这5元钱吗?而且,老师从教10年,如果有这种行为,你们还愿意把钱拿给老师保管吗?”
“不愿意!”小涛回答得挺干脆。
“那说明钱不是老师私吞了。”我顿了一下,“再来看第二种可能。如果平平真的拿走了自己的钱,他不会这么伤心,也不会来向我报告。所以,第二种情况也不可能。”我直视着小涛:“现在只剩下最后一种情况:钱是你拿的。”
我发现小涛目光游离,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我不仅知道钱是你拿的,而且还知道你把钱放在哪里。”
“放在哪里?”小涛显然不相信我的话。
“放在你的鞋子里。”我说。
小涛一听,乖乖地脱了鞋子,掏出5元钱。
我接过一看,它缺了一小角,有个地方破了,用透明胶粘着,这正是平平的那5元钱。
“老师,你怎么知道我把钱藏在鞋子里的?”小涛脸上现出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
“怎么不知道?老师是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你那点小伎俩怎能瞒过老师的眼睛?”我“吓唬”他。其实,我是推测出来的。下课时,他没去小卖部和宿舍,那钱应该还在身上。平平只搜了他的衣服,没发现钱,那钱应该藏在鞋子里。
“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我不该贪心,求求你不要告诉平平。”小涛一脸的悔意。
“如果让同学们知道是我偷的,就没有人愿意和我做朋友了。”这也难怪小涛担心,小涛和平平是好朋友,如果让同学们知道他连好朋友的钱也偷,谁还愿意和他交往?他的一生将会背负着沉重的阴影。
我努力思索着怎样更好地处理这件事,不能因为一句请求就像没事一样放过小涛,这对教育他没有什么好处。
“不告诉平平也可以,但你能保证以后不再这样做吗?”我问小涛。
“老师,我向你保证,以后我不再偷东西了!而且今后会听你的话!”小涛抬起满是泪水的脸,向我保证。
“那好,我帮你把钱还给平平,告诉他钱是在另一个抽屉找到的。希望你能记住今天的事,一辈子都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我相信小涛能做到。
小涛点了点头。
错误也可以是成长的助力!帮学生隐瞒错误,并不是迁就他,而是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