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牵手大一新生

2012-04-29 00:44:03郭春鸿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北校区教工党员

郭春鸿

关键词:大一学生牵手教育锻炼队伍建设阵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秉承“以人为本,尊重差异,贴近服务”的德育工作理念,中华女子学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性地提出了“大一牵手,大二松手,大三放手,大四拍手”的分层教育管理模式。北校区是大学一年级学生梦开始的地方,作为分层教育管理模式的第一级,学校确立了 “严格管理、真心关爱、密切接触、引领向上”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并实践大一学生“牵手教育”模式。

对大一学生实施“牵手教育”管理模式的认识

1.“牵手教育”管理模式的内涵

“模式”一词源于拉丁文(modus),意思是与手有关的定型化的操作样式,它最初只是指对操作过程的经验性的概括,以后这一词上升到更抽象的意义,一般通用为“方式”。 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活动的多样化,“模式”又从“方式”中分离出来,意指某种方式中的具体的定型化的活动形式或活动结构。《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既有抽象性、简约性特征,又能更有效地帮助人们进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学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研究大学生分层德育管理,目的也在于此。本文所说的是分层德育管理模式之一的“牵手教育”管理模式。

北校区成立6年来,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大一新生实施“牵手教育”探索与实践。北校区作为学校跨校区办学的机构,全面负责大一学生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学校根据大一学生特点,认真探索大一学生“牵手教育”管理模式,在政治思想上引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2.实施“牵手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从大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看,这一阶段正是人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关键时期能得到学校、教师的真诚关爱和正确指导,学生将会健康成长,为大学4年打下坚实基础,为走向社会积淀丰富的人生体验。

其次,从以“90”后为主体的大一学生特点看,这一群体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物质条件比较优越;处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是信息时代成果的一群优先体验者。他们身上明显体现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所赋予的特点。他们既渴望独立,又希望被照顾;既漠视亲情,又渴望朋友;既推崇个性,又渴望在集体中表现;既成熟,又冲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矛盾综合体。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奉献爱心,开启智慧,牵着他们的手走一程。

再次, 从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形式手段看,大学与中学有很大不同,进入大学后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适应,此时迫切需要教师努力缩短高中到大学的衔接期,使学生尽快确立学习目标,寻找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规律。

另外,从学生成长的家庭背景看,独生子女居多的大一学生,大多生活环境优裕,缺乏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经历简单平顺,缺乏经受挫折的思想意识,造成他们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独立生活能力。因此,在大一阶段实施“牵手教育”非常必要。

脚踏实地,真诚牵手,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1.锻炼队伍,建设阵地,不辱使命

学院北校区是为适应学校发展需要,于2006年建立的,地处学院路以北25公里的昌平区。有正式管理人员12人,平均年龄不到32岁,党员占84%。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担负着34个班1,100多名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任务。面对任重道远、条件艰苦、缺少工作经验的新团队,北校区党总支带领全体党员做牵手教育的领导者、实践者。有20多名教工在这里锻炼成长后调回校本部。一批批入职、成长、升迁的教工说:“感谢北校区的辛勤培养和付出,严要求才有我的进步,在北校区我得到的比付出的还多,我会将其化为更大的力量,奉献女院” 。新老同志将“脚踏实地、真诚牵手”的接力棒传承了下来,使北校区成了优秀辅导员的沃土,大二学生的苗圃,教工激扬青春的舞台。

2.创新思路,分层牵手,落实责任

“创先争优”为牵手教育带来新的思路,使“牵手”的内容和形式更丰富。一是教工党员1+1联系学生制度,牵手骨干;二是学生党员1+2联系团支部班级制度,形成1+2“品字形”牵手模式;三是教师党员指导团学组织制度,一花引来万花开;四是教工党员牵手特困生,重点帮扶。学生有困难,首先求助的不是父母而是教师党员;五是从“五个角度”抓“五个结合”,推进 “五个一”制度。即教师与学生分别开展一次经验分享、促膝谈心、励志教育、学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活动。通过分层牵手,党组织与学生实现零距离,党员责任横到边、竖到底,创先争优的阵地建在群众心里、建在班级、建在教师休息室。用爱心和责任构筑了“牵手教育的个十百千工程”。

3.求真务实,全员覆盖,引领向上

针对“90”后学生个性突出的特点,对他们的管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他们渴望成长,但又眼高手低。学校把过去“抓两头带中间”的老办法调整为“牵手教育全覆盖”。采取“多激励、多帮助、多活动、多培养、多实践、严管理”的“五多一严”措施,因地制宜,把教学主渠道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通过《成长记录》《成长驿站》《放飞青春》《四星竞赛》等不同载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领向上是大一牵手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每年举办业余党校,在党校中开展上党课、放红色电影、参观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政治信仰,使学生追求、靠拢党组织,5,800多名学生的政治追求正是从北校区开始的。

脚踏实地,真诚牵手,师生共同成长

1.牵手教育是事业,事业的真谛在于奉献

大一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每名学生都希望教师的牵手与激励。这就需要教师投入精力、时间和身心。在北校区,“辅导员、班主任进宿舍值班制度”得到落实,北校区党员、教工,以校为家、奉献为荣、爱学生胜过爱家人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学生的认可。

2.牵手要树立榜样,党员榜样作用为党旗增辉

北校区党员之家里常年挂着党旗、誓词和党员权利、义务,激励党员增强党性、为党旗增辉。在预备党员转正征求意见时,党员的突出表现受到学生的钦佩,并希望他们能够好好休息,爱护自己。党员的模范作用成为一面旗帜,增添了积极分子争取入党的决心。6年来,管理与服务对象的升级,社会意识发展的多元化,党员、教工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引领了上千名学生的政治方向、为上百名教师服务,使党的建设植根于群众之中。

3.牵手教育是服务学生成长,服务的本质在育人

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承受着学业、交友等压力引起的心理困惑,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疏导和调节。学校摸索出“六多—六知道”工作法:多走—知道学生在哪里;多看—知道学生在做什么;多谈—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多管—知道学生将要做什么;多悟—知道把握学生工作规律;多交流—知道集思广益。及时了解学生想法和动态,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做到服务育人。

4.牵手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灵魂在于创新

党总支鼓励教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主动汲取学生教育中的先进经验,拓宽思路,为培养知性高雅的女大学生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党总支抓住一切时机,开展了上百场受学生欢迎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舞台,做到每周有竞赛、每月有主题教育、每年有大型演出;党总支始终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引领者、总导演,不断创新、牵手教育。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责任编辑:张雯]

猜你喜欢
北校区教工党员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书画廊
江苏省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北校区五(2)中队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3:12
江苏省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北校区五(2)中队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8:12
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科研楼4号项目西汉早期墓发掘简报
广州文博(2020年0期)2020-06-09 05:13:44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