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中学体育业余训练的发展

2012-04-29 09:18:44童学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11期
关键词:课间操业余动机

童学蓉

业余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为上级学校输送人才,推动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发展,还能让学生享受运动乐趣,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但当前,在传统的业余训练观下,中学生业余训练动机严重缺失,制约着业余训练的发展。

一、中学生业余训练动机缺失的现状

对来自全省近百位体育教师的访谈表明,当前中学业余训练工作在学生缺乏训练动机和学校强制下开展,训练工作举步维艰。

1.选材是训练工作的关键,由于学生参与业余训练的动机不强,一些学生原本是一块训练的好材料,但在学生、家长传统的业余训练观引导下,学生隐瞒体育才能,逃避运动员选拔,甚至由家长出面干涉,不参加业余训练。

2.由于学生业余训练动机的缺失,许多学生即使参加了业余训练,但经常迟到、早退。如果体育教师严厉,学生就会以不参加训练作抵抗。队中一旦有这样一名队员,就会严重影响整个运动队的管理,这种情况困扰着体育教师。

3.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学生不愿继续参加训练或表现不积极,体育教师不敢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只能由班主任或校长来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因为在传统的业余训练观下,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参加训练。一旦体育教师直接与家长接触,家长表示不愿学生参加训练,则将给以后的思想工作增加难度。

4.运动员训练动机的缺失,体现在训练中的另一重大弊端,是学生作为训练主体,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技能、战术,师生缺乏训练的共同愿望,训练水平难以提高。

二、中学生业余训练动机缺失的原因

学生是否愿意参加业余训练或已参加的学生是否愿意继续参加训练,归因于有没有认清业余训练的本质,有没有树立正确的业余训练观。因为只有树立正确的业余训练观,个体才会明确认识参加业余训练的优点,从而产生行动即参加业余训练。但是,现在的学生参加业余训练动机,同时受到社会、家长、教师等的业余训练观的影响。

1.群众(包括家长)的业余训练观。由于应试教育留下的各种弊病,群众对教育产生曲解,仅以文化学习成绩来衡量和评价一切。而在实际工作中,体育成绩在升学份额中比例占得太小,体育教育不受重视。尤其是业余训练,许多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参加,认为业余训练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或保持。

2.体育教师的业余训练观。由于在学校业余训练中,训练工作经常服从文化课的安排,训练没有系统性。另一方面,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不高,思想工作难做,只能依靠班主任和校长做工作,采取的是一种强制的手段。久而久之,体育教师认为业余训练影响学生学习,没有地位,工作可有可无,得过且过。

3.学生的业余训练观。中学生作为一个未成熟的个体,他的观念极大地受到社会、家长、教师等观念的影响,从而认为业余训练将影响自己的学习,拒绝参加业余训练,甚至隐瞒自己的实力躲过选拔。许多学生都是迫于无奈才进训练队。在这种业余训练观的影响下,何谈业余训练的发展?

三、转变业余训练观,激发中学生业余训练动机

1.学校教育要重视体育教学,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我们必须明确学校体育的本质。学校体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有助于学生完善人格,培养健康心理,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身心健康,学习才有保障。

2.树立正确的业余训练观。①学校业余训练成绩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业余训练的水平往往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形象。“两场一考”中的其中一场就是学校的业余训练成绩。所以学校往往由于它高水平的业余训练水平的展现而被大家所熟知或更加著名。②学校业余训练与竞技体育密切相关。竞技体育是当今青少年所追求的极富时代感的精神目标之一。一方面学生通过观赏富有时代气息的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NBA、世乒赛、亚运会等受到具有时代感的精神的感染。另一方面学生在时代精神的作用下积极地参加学校各项体育业余训练队,有利于学生用体育的手段使自己与时代发展同步。③业余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发展那些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优良社会公民的品质。包括创造精神、尊重、公正、纯洁的生活理想。同时还能培养自我约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生参加比赛需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艰苦的训练需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因为胜利不仅建立在动作技能上,而且还要建立在顽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取胜欲望以及豁达的包容上。这些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条件。④业余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合作精神,业余训练为学生学习如何以合作的态度与他人共同工作提供了帮助。如何对社会群体、组织的公共目的作出贡献,如何提高社会意识?如何养成对别人的权利和感情的尊重和理解?业余训练为此提供了一个“社会性实验室”,并能提供给每个参与者取得成就、获得别人的承认的机会。⑤业余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一些教育家研究认为:参加业余训练、比赛能扩大学生的兴趣,增加与他人结识的机会。

四、构建新的课间操模式,拓展业余训练的空间

根据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课间操的综合效益,把课间操的改革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等结合起来,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根据各学校自身实际,因校、因人、因地制宜,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课间活动。

1.课间操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参加人数多,是全校性的活动;牵涉面广,需学校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因此先要全校上下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分析形势,充分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2.课间操改革应在“活”“新”“趣”“全”上下功夫,构建新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活”——组织灵活,内容活泼;“新”——模式新,形式新;“趣”——内容、形式有趣味性;“全”——形式、内容多样化,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课间操改革需与德育、智育相结合。课间操是全校师生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须学生相互配合,身心一致积极投入。通过活动内容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也可让学生自编自创一些活动内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课间操的音乐要有艺术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动规律以及社会发展特性,选择适合青少年特点的音乐,编排趣味性强的动作和内容,努力实现艺术性与体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韵律感和协调性。让学生把课间操活动看做是一种享受,在快乐中达到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目的。

5.课间操的改革要做到规范化与趣味性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内容结合不同的形式,可以校、班、组、个人为单位,也可按能力分组、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同目标分组、性别分组等形式进行。有集中活动也可有分散活动。集中做操应严格动作质量和练习时精神状态;分散活动讲究欢快活跃的气氛。在内容上除国家颁布的操外还可选择师生自编自创的体操、舞蹈、游戏等,尽可能达到合理化、趣味化、游戏化。多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项目,满足不同爱好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参与热情。

猜你喜欢
课间操业余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疫”样课间操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3:14
“疫”样课间操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8:12
业余也疯狂
趣味(数学)(2020年11期)2020-06-09 05:38:12
愉快的课间操
幼儿画刊(2018年5期)2018-06-05 02:17:07
动机不纯
课间操
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2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
福建人(2015年11期)2015-02-27 10:23:52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