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民 张华
川滇不仅地缘相邻,共处南丝绸之路,而且历史上也是民族迁徙之路、文化传播之路,受羌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很深,因此,川滇文化有许多共同元素。这种影响年代越早越明显,川滇古陶器反映了古代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融,具有较多的相似性。
1、羌文化的影响
羌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古代羌族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历史传说时期共工壅防百川,神农教民耕织,从炎黄到夏禹,到华夏族的形成,都与古羌族密不可分。
迫于中原王朝的强大压力,从河湟流域向西南迁徙的诸羌与当地原居民逐渐融合而发展为今天藏缅语系诸民族。羌人的一支由岷山沿大渡河、大凉山南迁入滇中,沿途分布定居,与一些夷人、蛮人系统的族群融合,形成庞大的族群—彝族,先后建立了南诏、罗殿、罗氐鬼国、自杞等国。有一支形成么些族(今纳西族),一支向西南深入青藏高原,分别建立了强盛的吐蕃王国和羊同、苏毗、哥邻等国及地方政权。由此证明华夏族—汉族和羌族与彝族及藏族具有亲密的血缘关系,也进一步证实汉彝同祖、汉藏同源。
这种迁徙与融合在陶器的造型和图案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图1、2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甘肃、青海地区的马家窑旋纹罐和齐家文化双耳罐,进入川西北岷江上游后组合成了大双耳旋纹罐(图3),一路南下进入川南、滇西北,成为各个遗址出土的典型器(图4、5),直到元、明在玉溪窑上仍然留下了它的影响(图6)。
2、楚文化的沁润
楚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长江中游,以楚国为中心、并辐射到周边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神秘、浪漫,与先秦文化的庄重、威严大相径庭。川滇文化与楚文化同为长江文明,受其影响是自然而然的。楚文化顺江而上,首先影响巴蜀。三星堆文明的风格与“楚人信巫神,重淫祀”完全一致,器物造型深受楚文化影响。云南与楚文化的关系更为直接。史料记载,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3年,楚将庄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其目的是征服当地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古滇国,都城在今晋宁县晋城。
楚人是鸟崇拜的民族,重凤轻龙。川滇陶器是对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川滇陶俑中,鸟形象充满自由奔放、任意想象的原始精神。与现实中的鸟似像非像,都带有几分人类想象加工的成分,都能感受到一种浪漫的精神。图7是四川宋三彩观凤鸟,图8是云南大理国时期的生肖鸡。
川、滇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龙,云南有蛇崇拜,但一直没有发展为龙。四川有宗教意义上神秘的青龙,没有皇权意义上的龙。龙在川滇陶器中的形象并不威严,反而有几分滑稽。图9为四川宋三彩龙,图10为云南大理国時期彩绘龙,从造型到风格都极其相似。
3、民俗文化的交流
南丝绸之路比张骞出使西域建立的丝绸之路更早,张骞在印度所见的蜀布、赤藤杖就是通过这条路出去的。南丝绸之路起于成都,经邛崃、西昌进入云南,贯穿云南入缅甸,直至印度。道路是经济交流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途径,所以,川滇民俗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也大量地表现在陶器上。汉代开始,道教在四川、云南流行,两地都盛行用十二生肖陪葬,图11、12是四川和云南的兔俑,特别奇怪的是四川和云南都习惯在十二生肖外加一只长寿龟,而且图案、风格都非常相似,如图13、14。这绝不是偶然的,必然是文化交融的结果。
川滇陶文化的相似性绝不止这些,笔者只是根据自己和藏友手中藏品指出其万一,目的只是引起人们的注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云南古陶器生产与四川同步,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直到元明,但瓷器产生较晚,元代方有瓷器生产,并且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外来文化元素,与陶器有一个文化断层,与四川陶器均有很大差异。(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