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摘要] 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版权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价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版权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国外版权产业的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已粗具规模,对国民经济影响显著,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释版权产业的概念、分类,分析了我国当前版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版权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版权产业;分类;经济贡献;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21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34- 02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版权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开展了对版权的研究。
1版权产业概念及分类
到目前为止,对于版权产业的概念,国际社会尚未形成一个统一、成熟的定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03年发表的《版权相关产业经济贡献调查指南》在比较版权产业的有关概念的区别时,顺便指出,版权产业是指“版权在其中发挥确定作用的活动或产业”。 WIPO总干事伊德里斯引述了沙希德·阿里克汉(Shahid Alikhan)有关版权产业的解释:“这些活动与产业的基本活力(strength)植根于其主要产品与服务所获得的版权与相关权法律保护,常常被称为文化产业。”
有中国学者指出,所谓版权产业,是指有关个人或行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享有版权的作品有关,并直接或间接接受版权法律的规范。这些产业主要包括图书、报刊和其他印刷品的出版商,唱片、音乐磁带和音像制品的出版商,电台、电视台和卫星广播业,计算机软件业,以及有关的销售业和制造业等。
在各国对版权相关产业的分类方式中, WIPO的分类方式基本得到承认,即按照版权在相关产业中作用的大小分为4类:核心版权产业、相互依赖性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和非专门支持性产业。
2中国版权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一直缺乏对版权相关产业经济贡献的量化研究,2007年,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委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首次开展了“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项目。该调研历时3年,通过搜集分析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总结了中国版权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版权相关产业粗具规模,对国民经济影响显著
调研表明,2004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7 884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的4.9%;就业人数616万人,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6%;商品出口总额92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5.5%。
2006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13197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的6.4%;就业人数763万人,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6.5%;商品出口总额1 493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5.4%。
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在全国GDP所占比重均高于国民经济21个行业门类中除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农业以外的18个门类。由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版权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文化创意活动、数字与技术网络以及软件开发与服务是经济活动中最具有活力的领域之一。
虽然中国版权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核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偏低,与发达国家核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高比重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
2.2 我国版权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1)完善的版权保护制度。中国以《著作权法》为核心,以相关法规和国际公约为补充,建立起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规则的现代版权法律制度。在完善立法的同时,我国版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版权宣传培训机制日益完善,已基本形成了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及重大节庆活动为载体,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参与的版权保护宣传普及工作机制,人们的版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2)促进版权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工作,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来推进。但同时,我国目前侵权盗版现象还比较普遍,有的地区和领域甚至还比较猖獗。侵权盗版严重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3对我国版权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尚不成熟,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内许多学者在分析了我国版权产业发展状况并借鉴国外版权产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现总结归纳如下:
(1)做好版权产业调查工作。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国内至今没有进行过全面系统而权威的调查。随着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壮大,版权保护对于产业发展的意义已成为产业界的共识。我国应充分吸收国外经验,完善统计体系,建立版权相关产业专门分类,切实开展版权产业调查工作,为版权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版权意识。逐步建立版权宣传普及教育常态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普及活动。同时对版权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版权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人员、著作权人、企业经营者的版权保护意识,规范版权市场秩序。
(3)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加强版权执法监管能力。运用高技术手段,提高版权保护工作管理水平,逐步规范数字网络国家版权监管平台,为版权行政执法提供数据服务、证据支持和技术保障。进一步完善查处案件和举报奖励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打击侵权盗版违法犯罪行为。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版权有关组织之间的合作。加强中美、中欧、中日、中澳、中俄等重要版权双边关系沟通,妥善处理与美欧发达国家在经贸关系中的版权保护问题,争取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加强版权涉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应对国际版权事务的专业队伍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调查指南[R].2003.
[2]李明德.版权产业与知识经济[J].知识产权,2000(1).
[3]柳斌杰.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
[4]宋慧献.“版权产业”实证研究的基础框架——WIPO《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调查指南》解读[J].中国版权,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