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飞
相声艺术中有一种技法叫做“抖包袱”,即演员在作了一定的铺垫后,抖出笑料,这是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结果,又令人豁然开朗。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活动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实践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让学生勇于提问,勤于思考,求新求异,强化问题意识,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通过合作探究等形式找到答案。教师所做的事就是多作铺垫,恰到好处的把“包袱”抖出来,让学生在解“包袱”的过程中培养数学素养和能力。那么,“抖包袱”策略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呢?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抖包袱”,需要调动学生思维
1.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被调动后,课堂中教师所设计的“包袱”才有可能得到顺利的解决。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使每节课有形象、生动的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由“已知”找“可知”,由“未知”找“需知”。要使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学生有了良好的思维方法,更有利于课堂中教师“抖包袱”。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强调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遇到问题能按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运用最佳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维品质,课堂中教师设计出“包袱”后,学生就能主动用正确的思维去解决。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 “抖包袱”,需要教会学生质疑
教会学生质疑,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锻炼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为让学生理解教师的意图,迅速解开教师所设的“包袱”,掌握所学知识要领,教师事先需要让学生学会质疑。
1.要激励学生敢于质疑。激励学生质疑,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水平,锻炼自己的能力。只有学生敢于质疑,经过教师的点拨、引导,才会在自主合作的前提下进行探究。学生充分理解了教师所设计的“包袱”,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2.要指导学生善于质疑。可先让学生质疑旧知识,再对新知识提出重点、难点,根据预习的结果对新知识提出自己的疑点。当学生基本学会如何质疑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学生的独到见解真实反映出来后,善于观察和提问,互相协作、共同创造的精神体现了出来,教师适时的“抖包袱”,学生就能够很好地进行配合。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 “抖包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为使数学课堂中“抖包袱”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摆“包袱”,学生解“包袱”。
1.要让学生体验数学,动手实践。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自主与合作的方式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教师要相信学生,可根据课本内容充分让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实践中,学生无论表现如何,教师应是一个鼓励者,应给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快乐的参与,他们的参与将更有利于“包袱”的解决。
2.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数学新课标中强调通过操作、猜测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课前精心设问,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课堂中,学生对“包袱”里的结果豁然开朗。
3.让学生参与再创造,合作交流。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并非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可以说学生参与教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越充分主动,所获得的体验也就越深刻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直接面临新问题时,教师相信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试着解答,给学生提供自行探索、自主创新的时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意识。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方式的需要,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有成功的体验,这样他们面对“包袱”时就能主动发挥潜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抖包袱”这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思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同时,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体系,上课前充分准备,课堂中随机应变,这样才能把“包袱”设计得更加精巧,学生在解“包袱”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入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