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方中 张楠
一、 引言
现代物流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并逐渐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地高速增长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组织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物流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开始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对物流资源进行改造和整合。相关物流发展规划、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物流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理论研究方兴未艾。尽管物流的重要性在我国受到极大重视,但是现代物流效率较国际水平仍远远落后。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哄而上”盲目投资等问题,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浪费。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结合相应地区的资源和经济状态,对物流业的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和规划。科学、合理地分析一个地区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对该地区发展物流业、制定合理的经济计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江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浙江现代物流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环境。近年来,浙江的现代物流理念已初步树立,物流市场体系逐步形成,物流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现代物流业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我们以浙江为例,从现代物流业的产业指标、外部环境和物流企业等三个方面来探究区域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期为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二、 产业发展的指标
(一)现代物流业增加值
我国自2004年开始,物流业增加值的数据开始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下简称“物流业增加值”)表示。2004到2010年,浙江物流业增加值从444.6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076.67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左右(见表1)。2010年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9%,物流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表12004-2010年浙江物流业增加值情况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
社会物流总费用是指在报告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总体分为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现代物流水平的重要指标。物流各环节的衔接差、周转慢等都是造成这一比例偏高的原因。
2008、2009、2010年浙江物流总费用占浙江GDP的比重分别为18.1%、17.8%、17.6%。2010年比2008年降低了0.5个百分点。而201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7.8%,浙江的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虽与发达国家的10%左右相比,比重仍然较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已经很低了。近几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数据显示,浙江物流运行效率逐年提高。
(三)运输业务量
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业务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表2所示为2004—2010年浙江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情况。
表2 2004-2010年浙江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情况
据上表可知,4个指标呈明显上升趋势,只有货运量在2008年和2009年有些许回落,这与自2008年开始公路货运量按新的调查方法进行统计有关,这两个数值的微小变化基本上可以忽略。2010年铁路、公路和水运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117.0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7%;全省2010年铁路、公路、水运和民用航空等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1250.7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5%。不断增长的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等指标表明,浙江现代物流的总体规模快速增长。
(四)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浙江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040.68亿元,比上年增长6.23%,增幅同比下降了26.01个百分点,与当年全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1.09%相比也非常低。因此,浙江还应大力提高物流相关产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表3的数据显示,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的增幅较高,均高于物流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的增幅高达93.74%。可见,物流服务行业内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表3 2010年浙江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三、 现代物流业的外部环境
(一)物流需求快速增长
物流需求快速增长主要来自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近年来,浙江经济逐年稳步增长,且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浙江GDP为27722.31亿元,人均GDP为51711元,GDP增长率为11.8%,高于全国平均GDP增长率1.5个百分点。2001—2010这10年,浙江的人均GDP基本都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其次,产业结构也带来巨大的物流需求。一般来说,物流需求主要来自第二、三产业中的制造业和商业,所以二、三产业在GDP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大的地区,其物流需求也比较大。从表4中可以看出,2010年浙江第二、三产业的总比重为95%,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89.8%。因此,浙江物流需求量巨大。
表42010年浙江和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
物流求的快速增长也反映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制造业、餐饮业、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居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是研究物流需求的重要指标。2010年,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5%。同时,2010年浙江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405.44元,约为全国人均的2倍。因此,浙江经济发展速度快、产量丰富、流通活跃,存在较大的物流需求。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物流基础设施是指在供应链的整体服务功能和某些环节上,满足物流组织管理需要、具有综合或单一功能的场所或组织的统称。我们主要从交通体系、港口、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等方面来分析。
1.交通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物流运输设施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等组成的多系统综合运输体系。从2001到2010年,浙江铁路营业里程从1207公里增加到1761公里,年增长率为4.58%;公路通车里程从44005公里增加到110177公里,年增长率为13.4%。全省高速公路网络骨架基本成形,截止到2010年底,新增高速公路1517公里,总里程达3383公里。
2.港口
作为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港口最有可能成为整个物流体系的枢纽和增值服务中心。港口与物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浙江拥有海岸线6646公里,其中港口岸线498公里,深水岸线343公里(宁波-舟山港深水岸线265公里,约占全省岸线的65%),居全国首位。2010年,内河通航里程9704公里。已建成以宁波、舟山、嘉兴港(原乍浦港)、海门和温州等五大港口为主的34个港口、876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8个。2010年,浙江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1.3亿吨,比上年增长8.7%,其中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7.88亿吨,增长10.3%;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为3.4亿吨,增长5.1%。宁波—舟山港在全省沿海港口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货物吞吐量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80%左右。2011年,宁波—舟山港以6.91亿吨的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就海运而言,宁波—舟山港已跃居全球港口首位。
3.物流园区
目前,浙江已建成部、省、市、县“四级共建”格局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网络建设正全面推进。截至2010年底,共完成物流园区投资33.6亿元,安排补助资金4574万元,已建成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数量达到51个,占全国的7.6%,居全国第2。其中,以浙江传化物流基地、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物流园区、中国轻纺绒现代物流园区、嘉兴现代物流园区、长兴综合物流园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物流园区已初具规模,为浙江全省物流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载体平台。
4.行业公共信息平台
2009年12月,浙江成为“交通运输部大物流建设试验先行区”,部省共建“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目前,该平台累计完成补助资金投入4000万元,平台用户数超过6万,数据交换总量超过3000万条,日交换量10万条。已建成8个车货交易、货物跟踪等物流公共应用中心,5个普运、物流基地等物流通用软件,7个在建仓储、货代等接口改造软件。此外,浙江电子口岸、宁波电子口岸均已与浙江物流电子枢纽进行对接,实现了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信息的互联。
(三)政策环境日益改善
2003年1月,浙江出台了《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指出发展现代物流已成当务之急、我省发展现代物流具有的基础条件和障碍;确立了“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和“力争到201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和若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物流枢纽等”的发展目标;“纲要”还强调要着重建设现代物流市场体系、现代物流设施网络体系、现代物流信息三大体系。
2011年6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号召。“规划”中制定了浙江物流业“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提高物流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推广应用新技术,推进应用物联网;扩展物流增值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港口物流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快速有序推进;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取得进展。浙江一系列相关政策有力促进了浙江物流产业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浙江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四、 浙江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企业规模
2009年,浙江已有物流企业1.1万家,比上年增加1000家。其中A级以上企业118家,占全国的16%,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物流业的经济成分以私营企业成为主体,呈现多样化。到2009年底,私营企业有8300多家,占物流企业总数的75.5%;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共1300多家,占物流企业总数的11.8%;港澳台商、外商投资企业200家,占物流企业总数的1.8%。
从业务类型上看,物流业务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业和货物代理服务业,但整体上已经趋于多样化。2009年从事公路货物运输业的企业有4100家左右,占全体物流企业的37.2%,比上年增长3.6个百分点;从事货物代理的有近3000家,占26.8%,两者合计64.0%,构成浙江物流活动的主体业务(见表5)。而且,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从原来单一的服务向多层次、多样化、一体化服务转变,使得物流行业企业整体呈现多样化。
表5 2008和2009年物流相关行业企业数及构成
(二)物流人员素质
物流业具有产业融合的性质,覆盖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流通配送业、信息业等,需要多层次人才。物流业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吸收多类人员就业。2009年浙江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约32.8万人,占第三产业人员总数的2.7%。“十一五”以来,物流从业人员年均增加1.8万人左右。
第二次经济普查统计显示,在物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占总物流从业人数的6.8%,比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的3.4%高了1倍。大专学历人员比例占16.7%,提升了5.8个百分点。其中,从事运输代理服务业的人员学历普遍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有13.9%,比2004年提升6.8个百分点;从事道路运输及辅助业、水上运输及辅助业的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均提升了1倍多(见表6)。
表6物流业相关行业各学历人数占本行业人数比例
注:合计中未包括铁路、流通配送等数据。
五、结论
从物流业各项相关产业指标、外部环境和物流企业这三方面的分析可知,浙江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快,具有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基础设施优势、需求条件优势、机会优势和政策优势。这些优势为浙江提升其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诸多机会。然而,尽管浙江物流产业具有许多竞争优势,在全国各省份中的表现也较为突出,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业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受多种因素影响,浙江现代物流业也存在着一些制约物流业发展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并努力改善,才能够充分发挥已有优势,进而使得现代物流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