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能制造多久

2012-04-29 07:56席斯
商界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东南亚制造业企业

席斯

过去30年中,在一沓一沓的订单中,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但30年过去,如今的中国企业,为了保住工厂利润,也要去东南亚国家考察更低廉的人力成本。

另外,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他们或者打造全产业链或者将部分加工环节回流本国;更多技术含量低的服装鞋帽等加工厂则撤离中国向缅甸、越南等国转移,那里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全球制造业正在重构。

美国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巢”

三年前,一家生产烫发器的小型美国制造业公司决定将在中国的工厂迁回美国德克萨斯州,虽然低调再低调,这样的举动仍然引起行业内的轩然大波,行业外的一片哗然。不过三年后的今天,即便是阿迪达斯、佳顿、卡特彼勒,福特汽车以及星巴克这些行业巨头的陆续回归,“坦然接受”的态度开始成为主流。

埃森哲咨询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3的美国大制造商过去两年搬迁了工厂,美国为最受欢迎的搬迁目的地。而且近两年选择“回巢”的公司不仅涉及IT等高科技产业部门,也涉及机械、电器、汽车等传统产业部门,甚至还包括一些普通日用消费品制造部门(例如筷子、咖啡)。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中,对于多数销往北美市场的商品而言,相比美国部分地区,在中国沿海城市建厂只能减少10%~15%的生产总成本,运输和存货成本减少是最主要因素。美国的部分州,如南卡罗莱纳、阿拉巴马和田纳西,将会变得越来越适合建厂。此外,近年来随着开采技术的重大突破,美国页岩气产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也有望为回巢企业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能源成本优势。

未来这一趋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扩张的企业。“至2015年,美国将比德国、日本和英国等国拥有5%~25%的成本优势。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成本劣势差距将会缩小。在2010年,折合成美元的中国产品的成本比美国同类产品便宜12%,而到2015年,这一差距将缩小为7%。”波士顿咨询公司在报告中称。

曾被冷落的制造业又开始在美国被赋予了神奇的地位。一些研究者认为,重振制造业不仅能够促进本行业就业,还可以带动物流、贸易等其他服务部门的就业。而就业问题正是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难题之一。

美国开始反思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奥巴马认为,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制造业增长和出口推动型增长,这一主张也开始引导美国制造业“倦鸟回巢”。

从2009年到2012年,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了《美国制造业振兴法案》、“购买美国货”、“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内保就业促进倡议”等多项政策来帮助美国复兴制造业。为提高美国制造业吸引资本和投资的能力,政府还通过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制造业的税收负担。

上述政策的效果也正在显现,2011年美国制造业新增23.7万个就业岗位,制造业投资恢复明显,据制造商协会预计,美国制造业将在今明两年分别增长4%和3.5%,高于同期的美国GDP增长预期。

中国升级:长三角领跑

9月下旬,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再次开园,启用一期32万平方米新载体。截至目前,传感信息中心已入驻企业190多家,其中物联网企业100多家。作为长三角重要的高新制造业基地,无锡正在通过多项优厚的条件吸引着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要素的积聚。而这,正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型的缩影。

在宏观经济环境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在成本上升和出口萎缩双重夹击之下进退两难,中国企业不甘心在价值链低端挣扎,开始积极向上游发展。如何提高“中国品牌”的含金量?拥有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最齐全的城市群落和最完备的产业资本,长三角区域无疑身负中国制造升级和做强的重任。

德勤中国发布的《德勤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调查2011》报告显示,在对企业新建工厂选址倾向分布的调查中,长江三角洲在全国诸多的区域中依然排名第一。而在这轮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赛跑中,江苏无疑走在前面。过去几年中,江苏在本土传统企业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层面都有长足进步。

区域经济专家、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研究员刘奇洪曾做过统计,苏南地区的江阴、张家港、宜兴、常熟、太仓等县域,很多当地企业的前三名,都有镇办甚至村办企业,比如江阴华西村、张家港的永钢、宜兴的三木集团、常熟的隆力奇、波司登等。这些本土企业主要分布在钢铁、化工、纺织等传统行业。“这些多由原村办、镇办企业改制过来的民营企业,曾经开创了著名的‘苏南模式,并能够坚持主业、坚持实业。不断地对接新技术、新市场,从村镇走向全国。”刘奇洪说。

与传统制造业相对应的,是以苏州、无锡等沪宁线的城市,聚集的包括物联网、IT、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有些企业为了追求丰厚的利润,放弃实业,转向投资甚至是投机的行业,这是非常短视的。企业只有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真正的长远发展。”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在参加今年江苏省两会时说。

东南亚入场:十年之后卷土重来

20世纪90年代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短短几个月里令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几乎陷入崩溃。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高达30%~50%,股市暴跌30%—60%,据计算,股市和汇市的下跌给东南亚造成上千亿美元的损失,部分国家陷入严重萎缩。

现在,这些国家已经从这场衰退中逐渐恢复,并且成为全球经济中的新亮点。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6%,远高于中国的不到8%。汤森路透最近公布的亚洲企业景气调查显示,在亚洲,东南亚国家的表现远好于许多其他国家。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昌镛认为,未来几年在制造业领域东南亚国家将与中国展开竞争。

这种竞争在以耐克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表现尤为明显。2008年,耐克在亚洲制造厂的分布中,中国占38%的份额,到2012年下降至34%,而在越南所占的份额则从15%上升至37%。“最近几年,在外资结构中,投资中国实业的一直在下降,国内民营资本投资制造业的实体公司也在大幅下降。”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室主任马宇表示。

东南亚各国政府正在努力推出各种政策吸引外资投入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以马来西亚为例,政府针对该考察团抛出了经济特区内的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一位曾准备投资的丽江旅游文化企业的管理者表示,他在马来西亚获准以500元/亩的价格购买土地,以及享有10年免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等。另一家中国丝绸制造企业准备在泰国进行投资。印尼最近则限制原材料的直接出口,希望以此推动企业在印尼国内进行加工制造。印尼5月份宣布包括铝矿土在内的14种矿产不能以开采材料出口,除非矿商提出建设冶炼厂的计划,2014年将全面禁止原材料出口。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早已起步,尤其是在服装行业中。凡客诚品正在试验将一部分生产转移至孟加拉国,并计划增加在中国以外生产服装的比重,该公司正在接洽印尼、柬埔寨等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企业。凡客诚品转移产能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因素。

东南亚市场让企业家垂涎,不仅仅是因为低廉的成本。东南亚地区拥有将近6亿人口,本地GDP接近2万亿美元,高于印度,同时东南亚国家辐射的市场远大于该地区。

改变正在发生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初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并亲自参观英特尔在凤凰城郊区投产的芯片制造厂,该厂将于2013年落成,解决1000个就业岗位,政府为此将给予促进就业的税收抵免。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如俄亥俄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正吸引着服装、纺织、家具制造商从成本较低的墨西哥、中美洲、东南亚及中国,重新回归。

而在欧债危机中,德国因为制造业发达,受影响程度较低。这也提醒了欧洲其他国家,必须拥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业。同时,德国在近两年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从中国吸引企业到德国投资建厂,使产业链更完整。

制造业的变革也是国家之间寻求贸易再平衡的过程,各国通过制造业的调整,加强其出口竞争力。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对中国新兴产业的影响似乎比想象中要大很多。如果欧洲提高了自己的竞争能力,发展自己的制造业,那么对中国来说,尤其对有些行业会有打击。中国制造业产值目前占世界的19.8%,未来这一比重会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分食而逐步下降,李牧群认为未来会在10%以上,外贸出口占GDP的比重也会下降。

“中国高新技术、新能源、电子以及汽车相关产业会受到影响。”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牧群表示。比如光伏产业,在寻求贸易平衡的过程中,欧美认为中国政府给予光伏企业大量补贴,提出了反倾销等各种惩罚手段。中国汽车企业在澳大利亚以及拉美已经打开了一定市场,尤其电动汽车方面,但现在正在发生的变革可能会影响这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进度。

李牧群认为,现在的调整还处于混沌状态,经过一个渐进的过程,终会尘埃落定。届时,产业链最高端在欧美国家,发达国家将部分或全部产业链回流本国。比如苹果的附加值较高,那么如果成本控制要求不是很高的话,苹果的制造有可能回流。产业链最低端的加工业向东南亚和非洲等国转移。

那么中国的角色是什么呢?李牧群说:“中国要生产附加值高的,融入了创新元素的产品,像中国台湾地区、韩国那样。”

“根据我们的模型,2015年~2019年,是中国整体劳动力缩减的过程,那时劳动力工资达到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如果中国还没有找到自己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那么在国际贸易中必将受挫。”李牧群分析。韩国在近10年发展中,抓住了数字化这个产业,使其发展成本国最具竞争性产业,带动整体经济发展。

中国通过这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在劳动力成本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必须找到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为此政府应给予扶持。“比如中国政府支持发展光伏产业,认为这是未来发展的亮点,而现在看来还不是,因此,这个选择就很重要。”李牧群说。

猜你喜欢
东南亚制造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