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刘佳馨
人们通常所称的高脂血症,在临床上可简单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多数血脂异常患者无任何症状,只在常规生化检查中被发现,因此被称为“无声的杀手”。调查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已超过1.6亿。但是人们对它的知晓度和重视度都不高,因而影响血脂的控制。
误区一:高脂血症就是吃油多造成的
高脂血症的发生确实与饮食习惯关系密切,但是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基因缺陷和环境因素都有关系。由基因缺陷导致的脂质代谢异常,多呈家族聚集性,称家族性高脂血症。环境因素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包括体力活动不足、肥胖、年龄增加以及吸烟酗酒等。血脂异常还可继发于某些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肾疾病等,也可因应用某些药物引起。
误区二:身材苗条不会血脂异常
很多人认为血脂异常往往发生在肥胖人身上,而身材匀称或消瘦的人不会出现血脂异常。其实,体型正常也可出现血脂异常,也需要进行血脂检查,早发现问题尽早控制。
误区三:一次化验正常就是血脂正常
临床上诊断高脂血症,需要至少两次血脂检查的结果,首次发现血脂异常时应在2~4周内,再进行复查。同样,一次化验结果正常并不代表血脂一直正常。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
误区四:没有症状就无需药物治疗
很多血脂异常患者并没有特殊的症状,所以对其不予重视,从不用药物治疗。事实上,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健康的“慢性杀手”。高脂血症的危害是隐匿、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其中最重要、最直接的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的危险因素。
误区五:控制饮食就无需药物治疗
血脂异常的患者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油脂摄入,增加体力活动以及戒烟戒酒等以达到降脂的目的。但是,降脂药往往不仅有降脂作用,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重要作用,斑块破裂是导致很多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元凶。临床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心脑血管事件减少。所以有些血脂正常者,医生也会建议他服用调脂药物,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误区六:化验结果正常就无需再治疗
检查发现自己的血脂水平正常了就自行停药,是很多患者常犯的错误。在化验单中,血脂的正常范围是给医生参考使用的,而不同人群所要达到的目标值是不一样的。医生会综合患者情况,如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进行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根据分层结果来制定目标值。
误区七:保健品可代替降脂药物
“是药三分毒,吃保健品不但降血脂而且没有副作用,两全其美。”有这种想法的人为数不少,而这是一种错误认识。许多保健品中的成分,同样对于肝肾功能是有影响的,而且保健品的治疗作用没有确切的证据。调脂降脂的法宝,仍然是改变生活方式以及药物治疗。
误区八:血脂降得越低越好
高脂血症对血管潜移默化的危害必须引起重视,但血脂也绝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国外有研究发现,血脂过低,肿瘤的发生率会有所增加。所以血脂应控制在理想的范围,不同人群的理想范围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