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 李津明 张晓丹
摘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的要求,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在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过程中增设专业课程大实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实验课内容相对简单、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确实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了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的目的,具有很好的实践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实验;大学生;实践能力;药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1-0071-02
哈尔滨商业大学正处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过程当中。这一转型,过程中不仅对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生的培养规格和标准。为了适应这一“根本转变”,哈尔滨商业大学在09版本科生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全面设置了专业课程大实验,以期达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一、开设专业课程大实验的必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习到用时要躬行”。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在学生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改变“高分低能”的主要途径,是哈尔滨商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随着近年来本科扩招、专业申报和就业的市场化,哈尔滨商业大学要生存,要发展,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药学人才。这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上,而实践性教学环节正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以及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我们改进、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2]。所以,必须努力抓好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学院历来有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传统,比如:增加实验课比例,派遣学生到制药企业实习,开设野外实习课程等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随着国家在制药企业推行GMP认证,使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大为减少,而且专业课理论学时的压缩也让实验课也不得不相应地减少课时,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所下降。从2009年学院对往届毕业生所做的调查来看,多数毕业生都希望能够增加本科学习阶段的实践环节。在06版培养方案中,我们尝试着在部分专业课程中开设“大实验”的举措,从实践结果来看,效果良好。为此,学院在修订09版培养方案时,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块中全面推行专业课程大实验。
专业课程大实验不等同于实验课,相对于“大实验”来说,我们把通常意义上的课程实验姑且称之为“小实验”。以往我们所说的实验课是理论教学的一部分,占用理论教学课时,因此,受到理论教学时间安排的限制,使得实验课的内容相对简单、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以验证性、互相脱节的实验等为主,实验过程中多是实验教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并将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事先制定好,学生进入实验室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指令程序“按方抓药”[3],根本无须动脑思考,结果造成所有学生以相同的操作制造出相同的实验结果,拷贝出相同的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课无法达到贯穿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大实验”作为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实践环节,具有时间充足、涉及本门课程的内容丰富且跨度较大的优势。一般整个“大实验”过程为1—2周,即20—40个学时,可以充分满足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要求。
专业课程大实验不等同于毕业设计。“大实验”是针对某一门专业课程开设的实践环节,即某一个“大实验”只针对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而且是多人共同完成一个实验。毕业设计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而进行的综合训练,涉及多门课程的内容,并且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占用15个教学周。
“大实验”既弥补了实验课的不足,同时又在毕业设计之外增加实践环节,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对学生更深入地领会课程内容、掌握实验技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也为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基础。但是,必须说明,开展“大实验”是在制药企业管理规范发生变化,实训场所在目前又无法解决的背景下,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但目前看也是最切合学院实际的做法。
二、开展大实验的措施
(一)建立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是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的主要活动场所,为了能让学生完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必须为他们提供更为灵活自由的实验空间和时间。因此,在“大实验”周(一般为学期末),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全天为学生开放,实验试剂、材料、设备按“须”提供,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而且,教师也不再是上完课就走,而是要坚持在大实验过程中始终亲临现场,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实验环境。
(二)优化实验内容
相对于以往理论课中的“小实验”,大实验不再是单一而相对独立的实验内容,设计“大实验”时必须考虑能否贯穿课程内容或者综合多种实验手段以达到训练目的,因此,“大实验”是较为复杂而系统的实验。比如,药物分析大实验的设计就要把课程涉及的鉴定、检查和含量测定相关内容串联在一起,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大实验的题目和内容一般是由实验指导教师设定,并要求学生先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所做实验内容,并自行设计实验工艺路线、实验操作方法,指导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工艺和操作方法进行审核,在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后,学生便可提出实验所需试剂、材料及设备的申请,一切准备就绪后方可进行实验。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大实验的题目和内容除了指导教师提出的以外,还鼓励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在部分课程大实验中自设相关题目和内容(一般允许学生在第七学期的专业课大实验中自设题目和内容),由指导教师审核,只要实验室可以提供实验条件的项目均给予支持,以期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考核标准
“大实验”和普通的验证性实验不同,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既定的条件下重复应有的实验现象,并以此作为考核学生实验课的标准之一。“大实验”是在教师提出一定的方向后,由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思路、独立准备实验试剂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同组别的学生做实验的思路和操作都有可能不同,实验结果也可能不尽相同,因此,不能以实验结果作为考核学生大实验成绩的主要标准。在整个“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体现出来的实验设计思路、同一组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能力都应被纳入实验成绩的评定标准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方法和提出自己的科学见解,并以提高成绩给予肯定,对于自设题目和内容的学生在成绩上也应适当给予倾斜。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开展“大实验”以来,在收到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仍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灵活。专业课往往涉及多门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针对专业课设置的“大实验”,必将涉及相关基础课程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此时,部分学生暴露出基础知识遗忘、实验无从下手的问题。所以,在专业课程开设“大实验”实践环节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二是缺乏与实验相关的技能。比如,专业文献检索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力。以往文献检索课程开在第七学期以为毕业设计服务,但是现在进入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之初就开设“大实验”,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这就需要调整相关课程的开设时间。比如,可将文献检索课程提前到第三或第四学期专业课程开课之前。另外,虽然大学二年级就开设了数理统计学,具备一定的数理统计基础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不会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因此,应该在专业课开课之初或伴随某门专业课开课的同时开设医药学数理统计课程或讲座,并介绍相关数理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比如,在讲授药理学课程的同时,可以开设医学统计学相关讲座,并介绍SPSS等相关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三是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室条件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开设“大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增加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开设的大实验内容要具备一定的设计性。之所以是“一定”的设计性是因为目前我们还局限于教师给出特定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验思路上进行设计。更能培养创新能力的方式是由学生根据文献资料和社会需求自行设计实验题目和内容。这就对实验准备工作,尤其是实验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学院需要加大实验经费以及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参加学院实行的学业导师计划,即学生参加学业导师科研项目中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大实验,以此解决实验经费和材料的问题。
总之,专业课程大实验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院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周数的不足,以及实验实践内容单一且相对独立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甚至创新能力;同时也发现课程设置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正是以往实践环节薄弱造成的。因此,我院以开设专业课程“大实验”为契机将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我院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靓,冯哲,吴元喜等.药学大实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4).
[2]仇润鹤,方建安,唐明浩等.建立综合实验平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
[3]陆源,厉旭云,叶治国等.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的研究性教学设计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