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伟丽
2009年12月,桂林市叠彩区正式实施“优师强校”工程三年规划,提出“明确一个目标,保障两个发展,推进三大工程”的“优师强校123”发展战略。“明确一个目标”即牢固树立提升叠彩教育的目标,把提升教育的观念贯穿到“优师强校”工程的始终。“保障两个发展”即保障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全面赶超;保障优质发展,支持差异性发展,实现重点领先。实施“三大工程”即推进“优师工程”,通过分层培训模式,建立合作培养机制,带动全员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实施“强校工程”,通过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建设、全方位推进示范性学校建设等,带动创建一支能力强、善管理的校级管理队伍,建设一批在全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学校;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教育资源、教学设备的建设、配备与使用,以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现在,该规划实施已近3年,叠彩区教育经历了从“做大”到“做强”,从“保质”到“增质”的过程,区域教育品质得到了整体提升。
优师工程:把软件做硬
“优师强校”工程三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师德,提升师能,双轮并进,带动叠彩区教育事业发展。
师德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只有培养出一批具有优秀师德的教师,才能使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此,叠彩区做出了不懈努力。首先,为进一步提高师德水平,区属学校将师德建设的相关课程设为校本培训主干课程之一,培养教师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升师德水平,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次,践行师德争先创优,扎实推进“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形式多样,重点突出。并通过师德巡讲、师德标兵评比、党员教师示范课等活动,充分展示优秀教师以德立教、德学相长的榜样形象。第三,开展师德实地体验活动。组织教师到偏远山区学校进行送课,与当地师生手拉手,感受乡村教师一日生活,帮助教师在体验中自我提升。
一支能优质高的教师队伍,除了具备较高的师德水平之外,还要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为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叠彩区教育局倡导教师在学习、反思和交流中提升自身能力。一是强调在培训中学习和反思。该区教研室不断改革教研活动形式,对日常学科教研展示活动,采取“前移后续”的推进策略,既注重组织好当天的展示研讨学习,更强调活动前后的反思。二是组建学科共研体。在广西师大教科院、市教科所等专业技术单位支撑下,通过聘请专业发展导师、组建同学科教师发展小组等路径,组建教师师能建设共研体,为每一个教师提供智慧团队支撑,让专业力量介入教师师能建设。三是加强网络交流。充分借助网络力量,开设教师博客、学科教师圈子、分层教师Q群等,搭建超越时空的交流平台,营造线上线下积极互动的声势。通过多种途径,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桂林市希望小学的李秀丽老师在自己的一篇博客上这么说:“三年的培训,让我在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了改变,也让自己的意志品质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历练。我克服了各种困扰,坚持认真听好每一个讲座,做好每一份笔记。虽然有压力、有辛苦,但却快乐而充实。三年的培训,是我一份难得的精神财富!”
当然,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少不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叠彩区教育局将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作为骨干教师培养的重点内容进行。在通识培训基础上,抓住市教科所大力开展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的契机,着重训练学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文献研究能力、思辨能力等,通过改变学员思维方式,真正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
到目前为止,叠彩区的教师在岗、转岗培训、进修和继续教育,以及改革教研等工作,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一批市级学科带头人,真正实现了“软件”变“硬件”,提升了城区教育的软实力。
强校工程:建设特色学校
2009年,在各地教育进入把提高教育质量转向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阶段的大环境下,叠彩区教育该如何顺应时势,增强学校竞争力?叠彩区教育局在“优师强校”工程三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教育特色,建设一批名校,实现特色发展、均衡发展。
在这样的思路引领下,叠彩区政府以“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项目”为依托,在学校办学特色上进行了大胆探索,特邀全国知名校长刘永胜对区属中小学进行实地指导。目前区属中小学均已明确特色办学方向,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特色办学实施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明确了实施路径,为“一校一品一特色”工作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芦笛小学在“阳光教育”理念指引下,积极营造乐教好学、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氛围,构建起阳光课堂模式,努力建设阳光校园文化。该校在教学常规工作中常念“五字诀”:目标“真”、课堂“乐”、作业“活”、辅导“细”、质量“高”,并以“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引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牢牢把握“五关键”——激趣、促思、启智、怡情、高效,同时积极推进语文“海量阅读”、数学“先学后教先试后导”、英语“攀登英语”实验,探索以“自主体验”为特征的高效课堂模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芦笛之星”系列活动,是该校最具影响力的特色项目,至今已举办7届,其以注重参与性、指导性和发展性,带动了学科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该校还设置了小记者站,是《广西少年报》和《桂林晚报》的挂牌记者站,现有200多名小记者,开展了20多次校内外采访活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文章118篇。该校的社团建设也颇见成效,“小芦花艺术团”下设的“小芦花男生合唱团”、“小芦花舞蹈团”、“小芦花二胡队”,在各项比赛中崭露头角,成绩优秀。近两年来,该校获得北师大项目组授予的“优秀学校”称号,先后荣获“广西小学语文研究与应用”基地学校、“桂林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等荣誉,科研课题获市级A类成果,并成功召开全市成果推广会。师生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获奖1000多人次。如今,“阳光教育”已成为芦笛人一种和谐幸福的生活方式。
芦笛小学的成功,是“强校工程”成功的一个例证。该区通过“强校工程”的实施,以特色教育为抓手,出台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建设指导意见,加强对被列入特色学校建设名单的学校进行指导考核,大力推进桂岭小学英语学科特色学校、凤集小学写字特色学校、拱极小学“全国字理教学实验学校”和胜利小学体育强校等各类学校的特色创建工作,形成了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品牌。如今,该区的前锋幼儿园成为自治区示范幼儿园;桂岭小学初步形成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特色,曾连续3年在教育部电化教育办公室主办的CIETE全国教育软件大奖赛中获奖,成为全国中小学校中唯一的三连冠获得者;凤集小学确立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打造翰墨书香校园”的办学理念,被评为“全国写字实验学校”和桂林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优化教育资源
近年来,叠彩区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积极融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抓住市委、市政府发展城区经济的机遇,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努力优化教育资源。
过去,受财力限制,叠彩区属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改造经费不足,校园信息化建设稍显落后,开放式教学没有形成,教育硬环境缺乏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日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将优质教育同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教育是投资未来的观念也被社会和家庭广泛接受,巨大的社会需求,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种形势下,叠彩区政府不断加大信息化学校建设力度。制定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完善城区教育网建设,形成高速通畅的网络教育平台,实现小学各学校的“校校通”;在城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协调下,加快学校各类资源库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不断完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计算机的生均占有率;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普及,有计划培训全区信息技术教师,加快培养一批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带头人,带动全体教师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科教育教学中,以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该区教育经费的投入也不断增加,结合社会募捐,每年筹措100万元资金用于信息化学校建设。
目前,叠彩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初见成效,区属12所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具备网络办公功能,桂岭、芦笛、胜利3所小学实现普通教室连通网络,建立了校园网;有9所中小学建有电脑室,有5所小学建有语音教室,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各校均建有1间多媒体投影教室,完全满足校级教学观摩等活动需要。区属12所学校均建设有广播系统,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要,真正实现了教育现代化。
展望未来,叠彩区教育局局长刘丽春表示:“不久的将来,我区很快将有一批教育重点项目竣工。届时,城北小学、芳华小学、城北中学将新建完毕,我区基础教育将注入新的活力。建军幼儿园也将择地重建,城北滨江幼儿园、大河中心幼儿园、五福幼儿园也将建成投入使用,城乡学前教育力量将得以壮大。那时,我区将满足群众最近入学、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要求。”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