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加育
[摘 要]以文化本身魅力、大学生的有效选择和大学生的情感倾向为基点,论述了高校网络先进文化接受的动力机制、目标机制和调节机制三个层面的构建。
[关键词]高校网络先进文化 接受机制 动力机制 目标机制 调节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061-02
高校网络先进文化是基于网络的、具有大学特点的先进文化。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高校网络先进文化接受机制就是研究接受活动从起点到终点的各个要素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方式。它具体划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接受的动力机制、目标机制和调节机制。其中动力机制试图解决“为什么”接受的问题,目标机制试图回答“如何”确立接受目标的问题,调节机制则试图解决“怎样”保证接受的效果。正是这些要素和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交叉作用,构成了接受活动的整体运行机制,共同促进高校网络先进文化建设朝着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
一、接受的动力机制——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动力来自于人的需要,一般说来,主体的需要越强烈,其进行接受活动的自觉性就越高,积极性就越大。高校网络先进文化建设要取得实效就要展现自身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满足。
(一)高校网络先进文化内容要体现主流价值
蕴含时代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等价值的内容呈现能够满足青年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内在需求,能够满足提升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刺激青年学生的知识更新意识、发展青年学生个性和自我意识、开阔学生视野等需求。一方面,高校网络先进文化内容的确定受到时代条件的制约,针对客观变化了的情况和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高校网络先进文化内容,回答青年学生现实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是高校网络先进文化建设取得有效性的关键。另一方面,高校网络先进文化要超越现实,引导青年学生朝前看,就必须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树立科学观念,弘扬科学精神,展示丰厚的人文底蕴,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的和谐关系,从而增强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
(二)高校网络先进文化展现形式要多样
形式为内容服务,恰当的形式更能彰显内容的力量,使内容更具说服力。要让价值上具有先进性的网络文化更能吸引青年学生的眼球,就要对文化展现形式进行必要的包装。可以有生动直观的简单文字、精彩的动静态画面、富于感觉冲击力的多媒体视频、寓教于乐的网络游戏,或者参与任务型的实践活动。
(三)高校网络先进文化传播方式要契合青年网络习惯
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无限扩大。BBS、QQ、博客(微博)等网络青年沟通和交流方式,亦是高校网络先进文化的有效传播方式和途径。在BBS中,由于使用者具有相当的自由度,因而在高校网络先进文化传播中,要研判舆论形成过程,把握其传播规律,对BBS中的论题及时跟进,以平等的身姿、宽松的态度和柔和的手段去感化青年学生,达到正面引导的目的。在利用QQ等即时聊天工具与青年学生交流时,教育者要能够熟悉特定网络语言,有相当精炼的谈心技巧,把握时机有的放矢地对青年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网络先进文化要充分利用博客(微博)这一新兴的传播阵地,及时、透明、有实效地披露信息,回应疑问,把握舆论制高点。
二、接受的目标机制——大学生的有效选择
(一)创建高质量的中文网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决定着一味的封堵不是最好的办法,只有全面建设体现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网站才能拥有主动权。在技术、形式等方面下工夫,打造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和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中文网站,吸引青年学生登录、浏览,增强我国网络文化的影响力,让大学生可以尽可能多地接触到我国优秀文化,获取丰富的先进思想和教育资料,从而最大限度地让网络先进文化成为他们的优势选择,消除网络英语化、网络边缘文化、网络“殖民化”等对青年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
(二)着眼信息安全,健全网络先进文化的维护体系
要在互联网上拥有话语权,必须重视多维化的信息安全防卫,做到攻守兼备。不论是在当前的信息攻击,还是对青年的眼球争夺进而思想渗透,都存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锋。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络文化维护体系,从网络发展实际出发,针对网络信息日益泛滥的现状,积极研究开发用于检测、过滤和屏蔽不良信息的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安全认证技术,为有效网络文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网上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过程中,及时监测不友好的网络行为,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选择和传播网络先进文化,并形成对这些行为的舆论评价机制,从而进一步确定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同时,需建立和完善相关网络法规,寻找具有硬约束力的法律手段的支持。
三、接受的调节机制——大学生的情感倾向
(一)把握学生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青年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天然趋向于拒绝保守并追求自主选择,但社会阅历尚浅,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并不深刻。网络化使得青年学生更具尝试性,他们总是努力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社会各种现象,尝试解决各种问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影响国家全局的大事表现紧张兴奋,对国家大事尤为关切,并且是将社会热潮化为行动的最快响应者。这些都表明在高校网络先进文化建设中要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得青年学生摆脱信息污染增强求知欲望,克制破坏冲动,增强创新能力。
(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大学生的主体参与
高校网络先进文化建设要以发展为管理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并捍卫他们的观点表达,保护他们的参与热情,维护虚拟世界的民主氛围。教育者要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资源开发和整合,引导青年学生探寻和吸收养分充足的网络资源,主动参与到高校网络先进文化建设中。坚持高校网络先进文化建设中主体性与主导性的有机统一,在高校网络先进文化建设中,学生和教职工作者为高校网络先进文化的主体,同为高校网络先进文化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高校网络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其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在教育者和管理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之中,构建健康的高校网络先进文化。
[ 参 考 文 献 ]
[1] 胡树祥主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
[2] 杨金运.关于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4).
[3] 白洁.论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6).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