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职业译员培训研究

2012-04-29 00:44:03邓李肇
大学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诺德译员职业化

邓李肇

[摘 要]翻译已经成为一门行业,其专业化、职业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针对国内职业译员培训的现状,我们需要厘清专业翻译与文学翻译、大学翻译之间的区别,提出借鉴功能翻译理论对职业译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和职业化培训的原则和内容,以培养合格的职业译员,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职业译员培训

[中图分类号] H31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041-03

一、我国专业翻译培训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我们的翻译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翻译企业和公司不断地涌现,并得以飞快地成长、发展,使得翻译培训成为全球的名副其实的产业和行业。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翻译培训课程,进行译员培训。大家对专业翻译培训似乎有一个共识:专业翻译的培训是一种专门的、技能型的训练,有别于外语技能提高的课程。然而,对于怎样培训职业译员?培训什么?等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似乎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有规模、系统的职业翻译培训模式和品牌。随着翻译人才需求的不断升温,市场呼唤系统化、规范化、职业化的翻译培训。

纵观国内的翻译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l)把翻译培训作为外语教学的手段和补充; (2)混淆文学翻译与专业翻译,以文学翻译的理念和方法来对待专业翻译;(3)认为翻译就是语言转换,翻译培训就是语言培训,会两种语言就会翻译;(4)原文至上,忽视译文的目的、功能及目标受众的接受效果;(5)忽视行业规范和译员的职业道德规范;(6)培训方式粗放,急功近利。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混淆了专业翻译、文学翻译和大学翻译,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甚至把他们等同起来。要改变这种状况,厘清他们之间的异同尤为必要。

二、专业翻译VS文学翻译及大学翻译

(一)专业翻译VS文学翻译

人们往往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专业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区别仅仅是翻译对象(文本)不同,其实不然。(见下表)

可见,专业翻译是非文学翻译,在本质特性、操作方式、规律、目的、标准等诸多方面均有其鲜明的独特性。若文学翻译与专业翻译的混淆,直接后果就是以文学翻译的理念和方法来对待专业翻译,造成当今中国遍地可见的“趣味”译文。

(二)专业翻译VS大学翻译

人们存在的另一个认识误区就是,翻译就是语言转换,翻译训练就是语言训练,会两种语言就会翻译。因此,在翻译培训中往往以外语教学的方式进行难以达到从事翻译职业的要求。其实,大学翻译和专业翻译有明显的不同:

可见,大学翻译和专业翻译不能画等号。首先,专业翻译培训与外语教学的目的不同。其次,专业翻译培训与外语学习面临的问题不同。再次,专业翻译培训和外语教学解决问题的手段和衡量标准不同。课堂翻译练习脱离语言交际的实际环境,翻译训练只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是为自身服务的一种孤立的行为,而不是把翻译当成一项人类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语言交际活动,依据情景来取舍不同的翻译策略。这种翻译训练达不到从事翻译职业的要求。因此,翻译的专业化、职业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着眼于译员培训的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的专业化、职业化培训有重要指导作用。

三、功能翻译理论与职业译员培训

(一)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汉斯·威密尔、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克里斯蒂安·诺德等提出的翻译理论。主要理论有赖斯的文本类型和语言功能理论,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威密尔的目的论,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其核心是翻译目的或译文功能。

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翻译时必须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威密尔认为:任何文本的生产都是为了某个目的,因而,也应达到这一目的。因此,目的法则包括:翻译/口译/说/写的方式应使文本或翻译能在所使用的环境中达到应有的目的,使用者使用文本或翻译能达到他所要达到的目的。[1]功能理论的集大成者——诺德,把忠诚原则引入功能主义模式,建构了“功能加忠诚”翻译理论。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在目的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人及翻译发起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忠诚原则限制了某一原文的译文功能范围,增加了译者与客户之间对翻译任务的商议。

功能翻译理论建立了以目的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确立了语言功能、语言类型和文本的整体联系,从语言功能的交际环境入手,考察翻译等值实现的过程、方法和评估,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的对等或译文的“完美”,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根据各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二)功能翻译理论对职业译员培训的启示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翻译系主任、国际翻译界知名学者Jean Delisle 教授认为翻译就是一种职业。像其他自由职业一样,翻译也需要特殊训练,是一门需要在专业学校接受专门训练的专业。[2]翻译人才专业化,需要“职业化”塑造。鲍川运教授提出,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3]功能翻译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一直都是着眼于译员培训,尤其在方法论方面对专业翻译培训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

1.专业翻译培训的原则

关于译员培训,诺德提出了培训的基本指导原则:[4]

(1)无明确指示的翻译犹如在岸上游泳。语言总是在某种特定情境下使用,要使译本实现预定的功能,译者必须了解文本的预期接受环境,并熟悉在目标文化中可接受的交际规范。

(2)在行船之前,必须具备有关海潮、浅滩以及救生设备方面的知识。让受训者在开始进行翻译练习前掌握一定的关于语用和文化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翻译方法。

(3)母语是未来译员的最重要工具。受训者要具有为不同接受者和不同的目的用母语改写现有翻译文本的能力。

(4)要理解别国文化,则要先了解本国文化。要使译文在另一文化群体中被人接受,受训者必须要对该文化群体的行为规范和自己的行为规范进行比较,有意识地用特定文化的知识取代直觉的行为模式

(5)将一个时态正确的动词用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比用错一个动词的时态更危险。意为译文的非语言使用规范错误造成的影响和损害会比语言使用上的错误更严重。

2.专业翻译培训的内容

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遵照诺德的译员培训基本指导原则,专业化、职业化的译员培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文本功能分析

诺德认为,文本功能的不同模式可以用作译员培训的起点。[5]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根据各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不同的交际功能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因此,专业翻译培训首先要对受训者进行文本功能分析。

(2) 翻译纲要制定

诺德认为,每一个翻译任务都应该附带有一个翻译纲要,以说明译文应发挥特定功能的环境。翻译纲要,即翻译委托人对翻译提出的要求。理想的翻译纲要明示或暗示以下信息:译文的预期功能、译文接受者、(预计的)文本接受时间及地点、文本传播媒介、文本制作或接受的动机。[6] 纲要对翻译文本的生成、文本预期功能的实现起着导航标的作用,因此,培训时就要训练译员根据文本的预期功能制定翻译纲要的方法与技能。

(3) 翻译问题的处理

翻译问题是指语用、文化、语言和文本方面客观存在的问题,并非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知识或翻译能力上的不足或没有适当的文献辅助资料而遇到的主观上的困难。诺德认为传统的自下而上的从语言语篇表面结构开始,到常规,最后到语用的翻译程序,导致译者无法合理地向其顾客或修订者解释自己的决定,无法解决翻译问题。诺德认为,在功能翻译中翻译问题的处理应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从语用的层面开始先决定翻译的目标功能,再到常规,最后才考虑语言系统的差异问题。专业化的培训应该让受训者从相关的范例和翻译任务中洞察原理和掌握规律,然后让他们把这些心得应用到专业实践中去。

(4) 翻译常规与规范培训。

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交际行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交际规范。翻译常规与规范在功能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要使译本实现预定的功能,译者必须熟悉其翻译常规与规范。翻译常规包括体裁常规、文体常规、非言语行为常规等。功能翻译并不意味着在每个翻译文本中,原语文化的常规都必须为译语文化的常规所代替,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的目的和类型来决定是复制原文还是对原文进行调整。[7]可见,对专业译员进行翻译常规与规范培训十分必要。

(5)翻译单位的确定

功能翻译理论视语篇为一个复杂的结构,里面各个部分相互作用以实现特定的整体功能。功能翻译涉及功能单位,而非传统的句子结构单位。翻译时,专业译员会先分析原文的功能单位,然后考虑其是否适合于表达目标译文的意图。那些原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相同意义的功能单位或功能成分可以照原样翻译到目标语中。而那些为原语文化独有或在目标语文化中有不同意图的功能单位或成分,需要根据目的情景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动。受训者要学会确定翻译的功能单位,以便在翻译时更好地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6)译文误差分析及质量评估

功能翻译理论发展了一套评价译文的标准。只有知道译文的目的是什么,才能够判别谁的译文更能满足交际的需要。功能派对待翻译错误是根据文化情景中的功能进行译作评价。功能派学者认为在着手翻译之前,除了分析原文本的内在因素之外,更注重语言之外的语用和文化因素,翻译时首先要解决语用问题,然后是规约性问题,最后才是文本的语言表层结构问题。因此,只要翻译目的能达到,具体的词汇、语法或文本翻译失误是可以忽略的。这种评价体系有别于传统翻译失误的定性式评价体系,职业译员培训不可不涉及。

(7)职业道德培训

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指出“译者应同时对原文和译文环境负责,对原文信息发送人(或发起人)和目的语读者负责。”[8] 诺德强调忠诚要求译者对译文读者、委托人、原文作者忠诚。忠诚决定着译者对其他参与人的责任。因此,职业的翻译培训,除了语言技能之外,还需要培养学员在提供服务的过中顾及多方的利益和承担一定的风险的职业道德规范。[9]

当然,职业译员培训除了以上以方法论为中心的内容,还应该要有以语言和翻译技能为中心的、以多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以技术为中心的(会使用办公软件工具)的综合技能培训。但其他非本文论述的重点,在此不一一论述。[10]

翻译人才专业化,需要“职业化”塑造。翻译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呼唤系统化、规范化和职业化的培训。功能翻译理论注重翻译要求、目的语读者、目的语环境和文化,把翻译研究纳入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我国的职业译员培训实践不无启示。

[ 参 考 文 献 ]

[1] Nord, Chri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29.

[2] 黄建滨,卢静.翻译:是专业,更是职业——让·德利尔教授的翻译教学观及对中国翻译教学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8,(3).

[3] 鲍川运.口译的职业化[J].中国翻译,2007,(1).

[4][5][6][7] (德)诺德著,张美芳,王克非译.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102-104;51;78;74.

[8] 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J].外国语,2005,(1).

[9] 袁美荣.基于学生品德心理的高校德育探究[J].大学教育,2012,(3):94.

[10]叶春梅.高职实训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68.

[责任编辑:王朝元]

猜你喜欢
诺德译员职业化
诺德美克中国
绿色包装(2023年11期)2023-12-19 06:44:00
诺德美克中国
绿色包装(2023年9期)2023-10-25 04:06:08
诺德广告
中国储运(2022年11期)2022-11-30 04:30:46
诺德林根:钻石堆成的小镇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中国军转民(2018年1期)2018-06-08 05:53:09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口译中的“陷阱”
英语学习(2017年3期)2017-04-10 23:21:37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外文研究(2016年3期)2016-03-17 12:41:05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天中学刊(2015年4期)2015-08-15 0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