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李彦恺
国际化视野对于完善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意义
2011年5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向广大青年学子发出了“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高度肯定北京大学长期开展研究生支教实践活动的做法,为学校共青团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
常宇同志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北京共青团要准确把握世界城市的基本特征和青年的新特点,准确把握首都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对青年提出的新要求,以一流的工作标准,建设一个与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相适应的共青团。”
2012年,朱善璐同志代表学校党委在北京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在继承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和之前几次党代会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描绘了北京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作出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署,发出了向着率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进而走在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前进目标不懈奋斗的重要号召,在学校第九、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北大2048”远景规划和力争在第三个50年的发展周期内实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三步走”的战略设想。
在北京市共青团着力建设与世界城市相适应的世界共青团组织、北京大学进一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拓展青年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纳入学校实践育人的长期工作中,从而进一步完善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已经成为摆在北京大学共青团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着力培养青年国际化视野
近年来,学校团委努力推动“第二课堂”的全面覆盖和有效影响,利用学生社团、志愿服务与交流互访的各种形式积极引导北大青年,培养青年国际化视野。
1.以社团为载体,扎实推进国际合作,促进青年学生成长的国际化与多元化
北京大学学生国际交流协会(SICA)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专门从事国际交流的学生社团,旨在为学校的中国学生、留学生与外宾架设起沟通了解的桥梁。协会现有海内外活动项目共15 个,每年吸引全校数百学生申请参加,覆盖中国、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瑞士、英国等国家。这些国际交流项目不仅为学生拓展国际视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中国青年大学生多方面的良好形象,为中国民间外交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SICA 的著名品牌活动——“京论坛”,是在中国和日本两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和东京大学之间举办的第一个由学生自主创立的学生交流项目,旨在通过两国未来精英及领袖间的沟通和研讨,使青年彼此增进了解,正视彼此利益诉求。中日两国的青年精英和未来领袖通过面对面的对话加强沟通、消除误会、重建信任,对于促进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展示北大学生精神风貌、进一步培养青年国际化视野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以下简称“北大模联”)是中国大陆高校中最早成立的模拟联合国学生社团。2006年3月,北大模联与哈佛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成功合办了世界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这是亚洲高校第一次承办该项活动,来自世界36个国家的1,4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出席了会议。2010年4月4日,第四届北京大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成功落下帷幕。在4天的时间里,来自30个国家、95所高校的473名代表齐聚北京大学,用激情和智慧书写了北大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的新篇章。除了举办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以外,北大模联每年派出近80人次的代表团参与国内外各类模拟联合国大会。目前,北大模联自主拥有的品牌大会主要有北京大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此外,北大模联还在北京大学的外事活动中作出了积极贡献,组织和参与接待了多位外国元首、联合国官员,并在与外宾的交流对话中充分体现了当代北大青年的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
北京大学中乐学社是北京大学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音乐社团,也是中国唯一拥有资深顾问团和专业驻团作曲家的非官方学生音乐社团。2012年9月,中乐学社受邀出访英国爱丁堡大学,参与“丝绸之路到苏格兰”教育计划,并在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内的“中国坡”园区,成功举办户外演奏会。中乐学社希望通过音乐传播的新思路,加强北京大学与爱丁堡大学的联系,为两校友谊更为辉煌的未来营造新的起点;同时也希望通过音乐的方式促进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拓展北大青年的国际视野,使北大学子通过自己的实践,达到提升自我、服务社会的目的。
2.以重大国际活动为契机,引导青年放眼世界,着力增强青年国际意识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创下了参与面最广、报名人数和志愿者人数最多的记录。作为赛会志愿者主要组成部分的北京高校志愿者,以热情真诚的服务,为国家赢得了尊严和友谊。
其中,北京大学充分发挥共青团密切联系青年、善于凝聚青年的优势,让北大共青团挑起奥运志愿者工作这副重担,切实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北大团委对学校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进行改组,建立了“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工作体系,将团的组织系统全盘移植到志愿者工作之中,实现了“全团志愿者”的动员和组织模式,为奥运志愿者工作的扎实推进和有序开展奠定了最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北大团委还以“爱心传递微笑——‘五彩志愿者在行动”为主题,坚持“育人为本、着眼长远、就近就便、张弛适度”的原则,动员和组织广大学生参与校内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学生身体力行,实践“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的理念,使志愿服务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北京大学的奥运志愿者通过他们的倾心参与和无私奉献,用热情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用微笑展示了北京最动人的名片。同时,也使他们在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世界眼光,树立国际化服务意识,从而更好地秉承和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和志愿者精神。
2011年11月,由北京大学主办的第八届北京论坛隆重开幕。本届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为主题,共设有7个分论坛、1个青年学生论坛、1个专场、1场圆桌会议和两场对话。7个分论坛,分别从哲学、环境、国际关系、城市、医学、经济、教育等角度探索建设和谐家园之路;学生分论坛则围绕“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青年的责任与行动”展开,同时推出以“世界格局变化中的国家发展与文化复兴”和“轴心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高水平对话。
青年学生分论坛作为北京论坛分论坛中年轻的一支,其参与者都是来自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青年学生,并针对“文化传承与青年的角色”“文化创新与青年的视角”和“文化发展与青年的行动”展开讨论,给予了青年一个展示青春的平台,使北大青年得以在积极筹备与参与该论坛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北大学子的精神风貌,并进一步引导青年放眼世界,培养青年国际化视野。
3.以创业为导向,探索长期深入的合作交流模式,进一步开阔青年国际化视野
在青年创业者既面临着种种挑战,又面临着诸多机遇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大学积极开展国际创业主题交流活动,并不断探索长期深入合作的交流模式。
北京大学与东京大学联合举办创业主题交流活动,两校分别派出本校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团队进行对话,其商业计划涉及医疗卫生、贸易服务、生命科学、环保产业等多个领域。他们围绕各自的项目思路与进展状况进行了探讨和切磋,并通过现场问辩的方式进行了充分、热烈的互动交流。
同时,日本通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2005年6月起设立北京大学团委“河合创业基金”,每年提供折合约10万人民币的日元资助,用于支持和推动北京大学的学生创业活动。截至2012年,日本通用公司已连续8年在北大设立“河合创业基金”,累计资助了35支北大学生创业团队、30多名北大学生。在这笔资金的支持下,他们不断提高创新技能、凝练创业智慧,得到了真正的成长进步。目前,北京大学第十四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已全面展开,北大团委将充分发挥“河合创业基金”的作用,切实保障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中日双方的积极沟通合作,以及两国青年对于创业经验的相互借鉴与相互学习,必将对北大青年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领会创业精神、走上创业之路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进一步开阔北大青年的国际化视野,培养世界眼光。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规律,总结实践育人经验成果
1.准确把握实践育人精神实质,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
高度重视实践的育人作用,准确把握实践育人精神实质。其一是明确实践作为教育的内在属性,利用第二课堂的平台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同伴教育,通过新型育人模式培养青年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其二是结合北大青年一直以来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青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宏伟目标感召青年。
2.充分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发挥青年主观能动性
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是适应时代变革的根本需求,是充分发挥青年主观能动性的根本保证。其一是要切实重视青年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青年主体的共性和个性;其二是要深入青年,站在青年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了解青年的实际需求与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其三是相信青年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相信他们能够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解决自身发展的问题,敢于放手让青年进行独立探索和创新,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3.深入整合多方资源,大力加强交流合作
着力整合资源,利用共青团组织优势,开展广泛交流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实践育人体系。其一是立足青年特性,结合不同青年特点开展实践指导活动,保障实践育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其二是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实践育人活动平台,形成实践育人全方位格局;其三是构筑科学体系,大力推进交流合作,完善实践育人工作体系。
对进一步开拓青年国际化视野,完善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
1.增强培养意识,扎实推进育人工作实效性
积极响应北京市共青团着力建设与世界城市相适应的世界共青团组织的新要求,紧密围绕“北大2048”远景规划和力争在第三个50年的发展周期内实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三步走”的战略设想,增强对青年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意识,进而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其一是充分明确新形势下国际化视野培养工作所处的重要地位,将其放在实践育人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其二是努力适应国际化视野培养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牢牢把握思想引领的主动权,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青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宏伟目标感召青年;其三是坚持以育人为本,立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在实践中大力培养青年的国际化视野。
2.努力拓宽思路,创新培养方式方法
积极适应培养国际化视野,完善实践育人体系的新要求,努力拓宽工作思路,全面创新培养国际化视野的方式方法。其一是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青年新风尚,营造出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意识的校园氛围;其二是深入了解把握青年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改变传统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工作路径,借鉴北京大学日本文化历史考察团“鼓励各学科、各院系、各年级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全面了解国外文化,与国外社会深入互动”的培养模式,围绕育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主动引导青年放眼世界,从而不断提升青年的国际意识与国际化素养;其三是积极创新基层团建模式,准确把握《北京大学“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幅提升学生在读期间出国(境)学习交流比例,力争本科生、研究生有海外培养经历的比例较大幅度提高”这一未来发展方向,学习外国语学院学生在海外交流期间紧密团结、相互扶持,并积极与国内学生沟通分享学习成果的先进经验,扎实推进海外团支部的建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跨国、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持续培养青年的博大胸怀与广阔视野;其四是建立健全实践育人体系的统筹方式,使培养国际化视野与实践育人体系中其他方面的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进而实现资源的充分配置与有效整合。
3.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探索培养工作长效机制
将学校的丰富资源与学生社团组织对于广大青年的吸引力相结合,搭建一系列国际交流平台,从而真正实现优势发挥与资源共享,有效构建国际化视野培养工作的长效机制。其一是构建学术科创国际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学术前沿与世界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其二是构建学生社团组织国际交流平台,通过与国外青年在各个方面的相互交流与相互沟通,不断增进青年的国际化素养与国际意识;其三是构建国际志愿服务平台,引导青年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弘扬志愿者精神;其四是构建海外实践平台,增进青年对于国际环境的深入了解,从而进一步培养青年的国际视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