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作博弈视角看数字信息组织环境下《中图法》之走向

2012-04-29 00:44姜世香张明伟曲章义
现代情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合作博弈修订中图法

姜世香 张明伟 曲章义

〔摘 要〕本文探讨了数字信息组织与《中图法》之间的合作博弈关系,并提出了数字信息组织对《中图法》修订的要求及合作博弈模式下《中图法》修订和改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图法》;修订;数字信息组织;合作博弈

〔中图分类号〕G254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2-0022-03

数字信息资源是指一切以数字形式生产和发行的信息资源,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信息。与传统的非数字信息资源相比,依托互联网的数字信息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复杂、更新迅速等特点,而且用户的信息需求也表现出多样性、差异化和个性化。而基于体系分类法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是按照知识体系分类和概念逻辑关系对文献信息进行区分和归类,使同一类文献归集在一起。体系分类法可以很好地表达类目间的纵向隶属关系,利于同类文献的集中管理,为图书馆组织文献排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层次分明、结构固定的分类方法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不利于反应文献内容的多样性、多变性,且不易维护,可读性和直观性都较差。数字信息组织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依据数字信息自身的属性特征,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将杂乱无章的数字信息整理成为有序的数字信息集合的活动和过程[1]。数字信息组织的语义工具除包括传统的文献分类法、叙词表、标题法等情报检索语言外,本体、概念图、主题图等新型语义工具也不断涌现。这些语义工具能够从深层次、多角度、可视化等方面揭示数字信息的主题内容。面对数字信息组织,《中图法》何去何从?笔者认为,一方面,《中图法》凭借其广泛的影响力和科学严谨的分类体能够促进中文数字信息的有效组织;另一方面,数字信息组织和相关语义工具的发展也促使《中图法》为适应数字信息组织环境不断改进与完善,《中图法》与数字信息组织之间的这种合作博弈关系决定着《中图法》在数字信息组织环境下的发展方向。

1 数字信息组织与《中图法》的合作博弈关系

合作博弈亦称为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体的利益有所增加。《中图法》自1975出版至今已出至第五版,是我国图书情报界广为使用的一部综合性分类法。目前有98%以上的图书馆使用《中图法》,全国各大图书馆的数据库95%以上以《中图法》作为检索途径[2],国内几大中文文献数据库,如维普库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分类标引都是以《中图法》为分类依据的,《中图法》凭借其广泛的影响力和科学严谨的分类体系已经成为中文数字信息组织的主要工具。

数字信息给信息组织带来了新的问题,信息组织工作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描述和排序,而是有了更深层的要求。为了适应数字环境下信息组织的要求,传统分类法基本上按照以下两个阶段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造:首先,实现传统文献分类法的数字化、网络化;其次,将数字化、网络化后的分类法用于学术性的数字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1]。目前,《中图法》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处于第二阶段初期,1994年正式出版发行的《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以下简称《中分表》)是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3版(含《中国图书资料法》第3版)和《汉语主题词表》基础上编制的大型分类法,《中分表》)已相继推出电子版和网络版,但《中分表》用于数字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还有待完善与发展。

2 数字信息组织对《中图法》修订的具体要求

数字信息的分类对象与传统文献信息分类法的分类对象不同,但两者都是对知识、信息的组织,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传统的文献信息分类法可以进行适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造以适应数字信息组织与管理的需要。数字信息组织环境中《中图法》应该适应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2012年12月第32卷第12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Dec,2012Vol32 No122012年12月第32卷第12期从合作博弈视角看数字信息组织环境下《中图法》之走向Dec,2012Vol32 No122.1 数字化和网络化

数字化是传统分类法进入数字环境的首要前提,在实现文献分类法机读化、编码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网络化改造,将超链接技术应用到分类法体系中,构建面向数字信息组织的网络化的分类法。《中图法》已经实现了与《汉语主题词表》的兼容互换,先后研制并开发了国内最大的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中分表》的电子版和网络版,在其中增加了入口词,加快了检索语言的自然语言化。这为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自然语言三者在标引、检索中的互操作奠定了基础。

2.2 数字信息标引、分类的自动化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我们淹没在信息中,但是却渴求知识”。可见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各类数字信息不再是一种资源。面对形式各异、杂乱无章的海量信息,数字信息组织不能再用传统的人工方式来实现,必须借助于自动化的手段,如自动采集、自动标引、自动分类等技术。目前,国内情报界专家侯汉清、何琳、俞德凤等已对《中图法》自动分类问题做了相关研究[3-4]。

2.3 构建面向数字信息组织的修订理念

随着数字信息组织技术及人们对信息组织需求的发展,信息组织已从文献组织向知识组织转变,数字信息组织的语义工具也发生了变革,类型越来越多,传统的情报检索语言已经不能涵盖其所有,因此,采用一个新的术语“知识组织系统”(KOS)来统称数字信息组织的各种语义工具。在知识组织系统环境下,《中图法》的修订需打破自身体系结构、组配技术及篇幅的限制,探索并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分类法,主要包括类目体系的增删改调整、类目展开层级的控制、界面展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可视化、类目横向关系的丰富化等等,以便增强《中图法》对数字信息组织的灵活性和易用性。

3 合作博弈模式下《中图法》修订和改造的具体措施

3.1 构建以《中图法》为主干的中文文献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系统 带着笨重身躯、晦涩难懂的《中图法》与崇尚简洁、易用且飞速发展的数字信息组织显得格格不入,这必然限制了《中图法》在一般读者尤其是年轻的网络读者中的推广和使用。因此,为提高《中图法》易用化程度和适用范围,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智能、易用的面向于数字信息组织的《中图法》。笔者认为构建以《中图法》为主干的中文文献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系统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1)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运算能力编制智能化的受控词表,提供受控语言、自然语言及分类号之间的转换接口,实现受控语言、自然语言及分类号之间的兼容互换,满足用户信息检索多途径需求。

(2)重构《中图法》的组配技术,充分发挥计算机后组配检索的功能[5]。在电子版不需考虑篇幅的情况下.可以取消仿分,对于需要仿照其它类目进行细分的类目可以直接进行细分,将类号固定,以利于计算机自动标引和检索。同时建立机器可识别的分类原则,减少人工分类规则,使其更适合机器自动分类等自动化处理的需求。

(3)构建以《中图法》为主干的中文文献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各组成模块的可扩展性和可集成性。网络环境下《中图法》的服务对象将更为多元化:既包括传统的图书馆用户,也包括网络终端群体,更包括一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团体、企业等。因此,为了使该系统能为更多的社会群体服务,在其构建过程中要注重分类表及相关词表的标准化、模块化及其接口的灵活性,以便于该系统能够方便地嵌入到各种应用系统中并被各应用系统所集成。

3.2 完善与增强《中分表》网络版面向数字信息标引与检索功能 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需要一个完整的分类知识库,即集分类、主题、自然语言一体化的术语语料库,反映分类、主题、自然语言的相互关系,为网络信息资源分类标引提供依据。《中分表》网络版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中图法》与《汉语主题词表》的兼容互换。目前《中分表》网络版主要用于各类知识内容、主题词、分类号的在线浏览、互动显示和多途径的主题检索。从本质上来讲,《中分表》网络版并没有跳出传统《中图法》所实现的功能范围,其改变的只是纸本分类法的显示方式和检索方式,将查找分类号与主题词的速度加快,而并未从根本上改善《中图法》在类分文献时给标引人员带来的难度,以致不经过培训的人员仍不能有效的使用《中分表》网络版类分文献。此外,《中分表》网络版提供的检索途径有限,只能实现主题和类号等受控语言的检索,即提供主题词、类名与类号的对应关系,还不能对复杂的语义进行智能的分析标引,提供准确可行的自然语言检索入口,因此,无法满足自然语言检索的要求。

3.3 “综合与统一”是《中图法》的修订趋势

建立以《中分表》网络版为核心的国内外分类法兼容系统。兼容范围即包括国内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分类法,也包括国外其他国家所使用的主要分类法。整合后的《中分表》可以同时成为数字信息资源组织和用户检索使用的有效工具,提供以《中图法》分类号为核心的链接机制及不同分类号、不同语种受控词与非受控词之间的转换机制,实现各分类法之间的兼容互换。用户在使用该分类体系时既可以输入不同分类体系的分类号进行查找相关主题,也可以输入不同语言的语词查找相关主题与类号,并可以通过《中图法》的分类号在不同的分类号间进行转换。这样的兼容系统一方面降低了不同语种、不同分类法体系信息加工标引的难度,也减轻了国内用户查找国外分类法的困难。另一方面,随着以《中图法》为主干的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系统的建立和健全,又可以为编辑国内外机读分类主题一体化集成词表及全球信息共建共享奠定基础。

3.4 构建多维互动的《中分表》显示界面

对于这样庞大体系的网络版的《中分表》,现行的线性等级制的显示方式已然不能合理揭示类目之间的等级关系和各分类法之间的映射关系,以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顾此失彼,影响了类分文献的准确性。因此,网络版的《中分表》须提供可视化的、平面性的甚至是立体的空间显示方式,并注重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机制,采用网状结构表示分类法中各种主题概念的语义关系。同时建立自然语言与主题词之间的链接机制,提供丰富的自然语言检索人口,读者只需输入关键词就能找到该主题的分类号及与之相关的主题词,从而可以用分类号进行准确检索或获得与其他分类法之间的对应关系。

4 结 论

数字信息组织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对《中图法》用于数字信息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其在数字信息环境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分表》网络版的发展和完善则会进一步促进数字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利用。《中图法》与数字信息组织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合作共赢的过程,数字信息的有效组织离不开《中图法》,而《中图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必将更为有效的促进数字信息组织。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数字信息组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刘延章,李莉.《中图法》各版的特点、问题及其改进[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1,(4):2-5.

[3]侯汉清,薛春香.用于中文信息自动分类的《中图法》知识库的构建[J].中国索引,2005,(3):31-36.

[4]何琳,刘竟,侯汉清.基于《中图法》的多层自动分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6):49-55.

[5]李维海.《中图法》如何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J].图书馆杂志,2000,(11):8-10.

[6]贺定安.建立以《中图法》电子版为核心的国内外分类法兼容系统[J].图书馆,2003,(6):31-33.

[7]潘宇光.《中图法》的网络化趋势[J].图书馆学刊,2009,(12):92-94.

[8]何琳,侯汉清.《中图法》在网络环境中的适应性改造和修订研究[J].中国索引,2010,(2):45-50.

[9]刘锴.《中图法》与网络图书分类法的比较分析[EB].http:∥wenku.baidu.com/view/cb272ce4524de518974b7d06.html,2012-09-15.

(本文责任编辑:马 卓)

猜你喜欢
合作博弈修订中图法
高职“订单式”校企合作的成本和收益研究
基于合作博弈的回迁安置用房PPP模式研究
高中生个人成长主动性问卷(PGIS—Ⅱ)的修订
关于现行《消防法》修订的几点思考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中小企业合作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基于Shapely值法的速递企业收益分配研究
“狼烟”释义辨正
知识图谱视角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演进与思考
《中图法》与《中分表》修订信息(连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