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这样他们就会受到鼓舞。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的话,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事实上,学生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的作用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语文的学习。
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抗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我曾组织过一场古诗词朗读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读流畅,读出情感。教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扬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后来组织名著知识竞赛,大多数学生报名参赛,连差生也敢于自愿报名,迎难而上,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三、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情感”教育可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朗读激发情感,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以《回延安》一课为例,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热烈而奔放的情怀,充分表现了作者在阔别多年后重回延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教师在讲授时,要结合信天游文体的特点,认真范读,力求再现当时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圣地的崇敬、向往之事,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四、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应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就要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为此,我利用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有关意志培养的题目,通过学生上台演讲,既达到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口才的训练要求,又是对学生意志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唐河县第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