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2-04-29 23:51冯玉娟
科教导刊 2012年13期
关键词:归因表象体育运动

冯玉娟

摘要体育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宜地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以及恰当的心理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动机、归因和表象训练三个方面来论述体育教学中心理咨询和干预以及心理训练。

关键词心理训练心理咨询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具有一技之长或是使其具有基本的身体活动能力,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而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克服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困难,具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勇气,同时具有坚持下去的信心和与同伴协同合作、共同胜利的信念。这些要求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所面对的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有健康健全和坚强的心理素质。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适时适宜的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以及恰当的心理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学生产生长期锻炼动机的前提条件。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所牵涉的心理咨询和干预以及心理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动机训练、归因训练、自我效能训练、表象训练等多方面,本文主要从动机、归因和表象训练三个方面来论述。

1 动机训练

动机是指引起或维持某种活动,并将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动机的内容分类极其广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动机主要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行为的动力来自于身体的内部,为满足自身的兴趣需要和内心的满足而表现出来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行为的动力来自于外界的环境和外部的鼓励。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又要培养学生的外部动机,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使学生产生长期体育运动的动力。首先,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所具有的魅力,体育运动所体现出来的美学特征,如形体美、表现力以及成就感、自豪感等,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欲望,从内部激发动机。例如,健身舞蹈所体现出来的体形美和在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艺术表现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心的享受;篮球投篮成功瞬间产生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乒乓运动或比赛过程中不因胜负而产生的满足感等。其次,强烈的外部动机也能促使学生积极的参加体育运动,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引导。体育运动能够减少体脂含量,利用女同学爱美的心理促使其积极参与运动,但又要注意引导其不要运动过度;体育运动能增强班级凝聚力,体育比赛的过程中,全体同学齐心协力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体育运动能够使男同学变得更加威武雄壮,从而可以吸引更多女孩子的注意等等。

2 归因训练

体育教学中的正确归因是使学生能否养成良好体育习惯和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心理手段,其归因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体育动向。归因的维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内外控,是指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还是外部的因素。例如,归因于注意的方向是内部的原因,归因于外界的换几个是外部的因素。(2)可控性,是指原因的可控与不可控,例如,归因于努力的大小是可控的,归因于天气的原因是不可控的。(3)稳定性,是指结果的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例如,个人的能力大小是相对较稳定的因素,而努力程度是相对不太稳定的因素。(4)整体性,是指结果的原因是影响具体事件的具体部分,还是影响整体事件的所有部分。

在体育教育和组织体育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合适的归因方式,,如果归因的方式不合适或者不适宜,导致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轻则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或者降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重则导致学生直接对参与体育活动产生抵触心理,从而想方设法的逃避体育活动。具体表现为在体育课上逃课或者采用种种借口如生病等见习,甚至对游戏性的体育比赛也产生厌恶感。那么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归因呢?首先,具体到每节体育课中的归因,对于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例如,如果在学习动作技能的过程中,对于掌握动作较快的学生,可以作能力归因,归因为学生的能力高、智商高、天赋高等,学生对于此类归因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和极高的期望值,从而产生很强的坚持性,这种良性的循环对学生长期坚持体育运动是非常有利的;而对于掌握动作较慢的学生来说宜作努力归因,例如,掌握动作慢是因为努力程度不够,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宜作能力归因,不能让学生感觉自己能力低,鼓励学生通过努力或者集中注意一样能够把动作掌握的很好,这样学生会产生希望和信心。其次,在学习新动作的过程中,遇到较难掌握的动作时,尽量的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无助感。例如在学习体操鱼跃前滚翻时,有些学生会认为动作的难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资源,对于完成该动作自己根本就无能为力,从而产生一种无助感,这种无助感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恐惧,进而使他们退出体育活动。此时教师应该降低动作的难度,用原地前滚翻的动作代替鱼跃前滚翻的动作,简单动作的成功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降低无助感,适当的施加保护,减少学生的心理恐惧,增强信心。教师的积极性鼓励话语,也会使学生的无助感降低。归因时宜作努力归因,不宜作能力归因,避免学生产生无助感。再次,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项目比赛时,强调参与,强调乐趣,强调过程,不要把结果看得太重,使学生不要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包袱。总之,归因的原则应该以有利于学生继续参与体育锻练为原则,成功时宜作能力归因,学生对体育运动能产生高期望、高坚持;失败时宜作非能力归因,可归因为低努力、低注意等不稳定性的、可控的归因,这样的归因会使学生产生高希望,不会产生无助感从而使长期坚持体育运动成为可能。

3 表象训练

表象练习是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技术,是指在大脑中重现运动动作或是运动情景。表象练习可以增强动作的熟练性,加深动作的记忆,加快动作自动化的形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背越式跳高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视觉表象表象动作的各个环节:助跑、起跳、背弓、落地,在脑中“看到”动作的各个环节,熟悉动作的开始、结束,时间、空间、方位等特征。利用动觉表象表象每个环节肌肉用力的情况,助跑时每一步的大小、速度,最后一步起跳的用力大小和方向,背弓时背部肌肉感觉和全身肌肉用力感觉等。不管是视觉表象还是动觉表象,关键是表象的动作必须正确无误,如果表象的动作过程错误和表象肌肉用力错误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正确的表象练习能够纠正错误的动作环节,促使动作技能的形成。教师在教学或组织比赛时应教会学生表象自己正确完成动作的成就感和比赛获得胜利的自豪感,这种积极的感觉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好的成绩和完成正确的动作。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种种实际表现,灵活运用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利用动机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利用归因训练进行适当适宜的归因,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正确的表象练习可以使学生加快掌握动作技能,促进动作自动化的形成,表象练习也可以是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有利于动作的完成。

猜你喜欢
归因表象体育运动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体育运动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透过表象看公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呆呆和朵朵(13)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